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物流信息化 >> 内容

浅淡物流信息系统监控
字号:T|T 2012年01月12日13:57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襄阳工厂生产分部 陈瑶
  • 神龙公司襄阳工厂生产分部从2011年初运用零件流系统后台数据监控物流作业标准化执行情况,以均衡性为试点,逐步建立物流系统监控体系,从物流成本、物流质量和交货期三个方面,运用均衡性、先入先出(FIFO)遵守性和送货准时率三大指标,从供应链高度对物流绩效提供数据支持。详细阐述了目前采用的各个指标的具体定义、指标计算方法以及在2011年度取得的效果,同时指出了后期改善的方向。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计算机技术以高速的计算能力及海量的存储能力扩展了人脑(计算、记忆能力),完成了信息的加工、存储、检索和分析;通信技术则已实现了大量数据稳定、快速的传输;网络则把所有的计算机形成一个集合体,使不同的计算机实现数据共享,形成信息系统。

以汽车制造商为例,信息系统使每辆车的信息高度个性化,并使其制造成本保持在市场上大批量生产的成本之内。同时,信息系统还提供了产品、零部件的相关信息、供货信息、生产信息等,使管理者能够给客户一个准确的交货期,促使企业改变传统的组织结果和工作方式,向现代企业转型。

2、概念的界定

2.1 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是由人员、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及其它办公设备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存储、传输、加工整理、维护和输出,为物流管理者及其它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战略、战术及运作决策的支持,以达到组织的战略竞优,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与效益。

神龙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涵盖商务、销售、财务、采购、产品、生产、质量等各个领域,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神经中枢。物流信息系统是神龙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领域中生产领域部分,下又可分为整车流和零件流。襄阳工厂主要使用零件流领域的仓库物流管理系统——HERMES、成品发交管理系统——SHERPA和供应商信息交换平台——EFI。

2.2物流信息系统监控:

物流系统监控是通过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后台数据进行下载,选择软件或工具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计算等一系列分析处理过程得出各个具体指标,以报表的形式定期发放、呈现用户。

2.3 物流信息系统监控的目的和意义:

系统监控的终极目标仍然围绕提高物流绩效服务。物流质量、物流成本、交货期是衡量绩效的三大标准。三大标准最终落实到人的操作上,操作的标准化水平直接决定了物流的绩效水平。

物流系统监控通过对物流作业标准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用数据说话,给管理者提供评估绩效的证据支持。同时FIFO的遵守率、送货准时率能直接体现物流质量和交货期,。物流成本的构成虽然较为复杂,但从物流信息系统可实现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从监控物流的均衡性即消除物流的高峰和低谷出发,以求较少物流设备、面积和人员等的投资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综上所述,物流均衡性、FIFO遵守率和送货准时率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共同组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物流系统监控体系。物流系统监控体系又为衡量物流绩效水平提供重要支持,是管理者进行绩效评估的重要工具。

3、神龙公司襄阳工厂物流系统监控体系

襄阳工厂生产领域目前主要使用的仓库物流管理系统有:HEREMS、SHERPA和EFI。随着生产系统体系的逐步完善,系统操作成为日常工作的重要一环。但系统操作是否符合标准化作业要求一直没有有效的评估手段和方法。成为管理者的评估绩效的盲区和死角。为贯彻执行襄阳工厂推行的“凝智135”精益管理体系之作业标准化及成本最小化,生产分部从2011年初开始尝试运用计算机系统数据进行物流作业监控。

监控内容分为扫卡均衡性、先进先出(以下简称FIFO)遵守性及送货准时率三个方面。其中均衡性和FIFO的监控同属内部物流绩效监控。送货准时率则属外部物流绩效监控。生产分部系统监控体系如下:

 

                                     图1物流系统监控体系

3.1均衡性监控:

均衡性监控包括超市/机加扫卡均衡性分析、总成站台发车均衡性分析以及机加线出入库均衡性分析。

均衡性以波动率为衡量指标。波动率=(单位小时扫卡最大包装数—单位小时扫卡最少包装数)/平均每小时扫卡包装数;波动率越小,表明扫卡均衡性做的越好。

均衡性的分析方法基本相似。以超市/机加扫卡均衡性为例。数据来源是EFI接收到看板的时间。将随机选择的某一个工作日内所有零件扫卡信息,按不同生产线分类,再对各个时间段的扫卡包装数分类汇总,统计出当日扫卡的波动率。

通过2011年3月至今的均衡性监控,物流作业的标准化明显改善,大线如TUL1单位小时扫卡最大数由216张降至66张,目前在60-90区间波动。小线如MA、BE消灭从晚班19点后至次日4点之间9个小时内0扫卡问题。超市扫卡总体波动率由2.93降至2.12。物流高峰期节约租赁车辆1.43辆,节约标准容器32个,节约面积15.4m2,折合RMB153,424元。

 

                                     图2超市波动率改善效果

3.2 FIFO监控:

FIFO监控包括KD件出库FIFO监控、总成发交FIFO监控和机加件出库FIFO监控,以FIFO 遵守率作为指标。FIFO遵守率=按日遵守FIFO包装个数/当日总包装个数。

KD件FIFO遵守率监控按照某日内KD件出库流水帐日期与库存内零件最老日期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认为未遵守FIFO ;否则,为遵守。总成FIFO和机加件FIFO的监控方法一致。取SHERPA系统一个时间区间的零件流水帐数据,针对每一个零件满包装的入库和出库按时间分别排序,计算入、出库的顺序差异。再以该时间段内日平均库存包装个数作为基准值,差异小于基准值的为遵守了FIFO,否则,为未遵守。

 

                                 图3TU5JP4发动机总成FIFO分析

FIFO作为物流原则中最基本的一条,直接体现物流管理的水平和执行的效果。总成和机加件FIFO管理之前一直依赖物流区域定置和管理者目视检查,费时费力。FIFO系统数据监控开启对生产分部的物流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的工具,具有开创性意义。

3.3 送货准时性监控

送货准时性监控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试行,它是生产分部系统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外部物流商物流绩效考核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

送货准时性监控分为中转库送货准时率和总成送货准时率两项。以送货准时率为衡量指标。送货准时率=日正常交付包装个数/当日应交付总包装数。

中转库和总成的送货准时率方法相似。以中转库送货准时率为例。每周随机选取一日EFI看板数据,同时下载HEREMS当日流水账。将EFI推荐的最晚到货时间和HERMES系统实际接收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分提前交付、正常交付、延迟交付和未交付。其中系统推荐的最晚到货时间推迟30分钟记延迟;提前2小时均记提前。按中转库分别统计。

                                     图4中转库送货准时率分析

通过送货准时率的监控,外部物流商的改善意识显著增强。中转库送货的延迟率由之前30%降至10%以内。为后期的精益改善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4、将系统监控纳入精益管理体系

4.1精益管理体系简介:

精益管理体系是整合了一整套原则、做法、工具与技术,用以解决运营绩效不佳的根源。通过消除运营系统中的三大损失来源:浪费、波动与僵化,使成本、质量与交付达到整体最优化,同时提高安全性,最终让客户满意。

精益管理基本工具包括现场辅导方法、研讨会方法、UEP、TPM、作业指导员模块等。通用工具有目标合同、标准化、目视管理与PDCA、A3 方法(5P);专用工具包括总成终检(COT)、价值流分析、HOSHIN方法等。

精益改善的手段:通过现场辅导方式建立持续改善机制。目前系统监控只是暴露出问题,但在如何改善方面并没有形成有效、务实、科学的改善方法,与形成改善机制更是有较大差距。

4.2. 运用精益工具,对监控进行优化改善

2012年,我们继续将深化系统监控纳入部门级精益改善项目,并将均衡性指标纳入执行部门的BSC。

4.2.1 指标改善

我们将运用PDCA以及A3工具,对不同指标进行分析、改善。针对均衡性我们将扫卡均衡性的指标由单一指标向全方位指标改善,在目前波动率基础上,增加扫卡次数等其他方面指标。将各监控对象采用差异化指标,不同个体采用不同指标:如按不同超市或不同零件品种分类等。动态性指标,改善指数。力求最真实、最全面的反映整个个线实际情况和改善效果。

针对FIFO遵守率,我们将监控全面启动。并在目前以日为标准的情况下逐步改善,朝着向单个包装的FIFO努力。

针对准时率我们将横向比较,各项监控指标与武汉对标,进行月度分析,季度反馈、年度总结,制定外部物流商提升计划。在物流管理监控的触角延伸到厂外,延伸到供应链的上游。

4.2.2 将改善行动正式化、标准化

在精益项目阶段——我们要将改善成果推行岗位标准审核和目视分析管理,最终建立自主和持续改善的运行机制。

• 在精益运营阶段——各级管理者针对岗位工作,建立并实施部长、主任、经理三级审核机制,监控或持续优化岗位的操作。

5、结束语

系统监控体系真正意义上从供应链的角度关注物流绩效,增强了上下游的联系和相互监督。让我们对襄阳工厂的物流全面有了清晰的认识。找到了今后改善的切入点和方向。后期在精益体系的帮助下,系统监控工作将更加全面、深入地反映出供应链上的物流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形成改善行动,最终打造出一个高效、优质、精益运转的物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