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溢油事故发生近三个月,康菲石油公司昨天终于举行了几度推迟的媒体见面会。但对于最受关注事故原因等问题康菲是“一问三不知”,而索赔更显得遥遥无期。
联想到2010年英国石油公司(BP)的墨西哥湾漏油事故,责任方BP不仅态度明确,而且行动迅速,最终建立了一笔200亿美元的事故赔偿基金。而康菲中国显然没打算这么做,并称自己和BP没有可比性。康菲有何底气这么强硬?
对此,网易财经发表评论称,中海油逃避渤海漏油事故责任以及海洋局的“软弱”,造就了康菲公司的傲慢。作为拥有开采原油权益的51%的控股方,中海油本来难逃其咎,但却一度“缄默”。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石油公司在处理漏油事件问题上的态度跟事件的严重性和被污染国的态度有关。显然,国家海洋局的一次次通知、一轮轮督促并没有威慑到对方。
不过,中国法律相关条款“不强硬”,处罚力度轻微,或许这才是康菲“拽”的根本原因。按照我国目前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康菲公司的处罚最高仅为20万元人民币,与附近渔民数百亿的损失相比,显然是杯水车薪。
《东方早报》特约评论员吴木銮认为中国“应通过立法建立重大环保事故赔偿基金。”他认为,赔偿基金每年从石油公司利润中抽取一定比例,一旦石油公司发生重大漏油事故,相关政府部门及时调查、确定因果关系,基金则负责赔偿。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