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4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了解到,“十一五”期间辽宁企业运行走出了一条“V”字型曲线。由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在“十一五”期间,辽宁企业运行走出了一条“V”字型曲线,即下滑探底回升稳定。
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十一五”与“十五”均值比较表
7月4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了解到,“十一五”期间辽宁企业运行走出了一条“V”字型曲线。由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冲击,在“十一五”期间,辽宁企业运行走出了一条“V”字型曲线,即下滑探底回升稳定。许多企业依靠科技和转变发展等方式,渡过了艰难时刻,使企业重新走上了健康良性发展轨迹。
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十一五”期间,辽宁国民经济仍然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GDP增速分别为13.8、14.5、13.1、13.1和14.1个百分点,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达到133.7,高出“十五”均值1.4点。
辽宁企业信心更经历了高位增强、危机受创、重拾信心的波荡起伏过程。金融危机前,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企业家信心不断增强,指数保持在130以上景气区间运行,其中在2007年二季度达到147.9,为历史最高点位,开创了良好景气局面;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企业家信心受创,2008年四季度跌入不景气谷底,为97.6;面对不利形势,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市场,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2009年开始企业家信心恢复性增长并逐步攀升至较好景气水平。
名词解释:
企业景气指数:是根据企业负责人对本企业综合生产经营情况的判断与预期而编制的指数,用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家信心指数:综合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和信心。
图解: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2006-2007年辽宁企业家信心指数与企业景气指数均处在历史高位,这表明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良好。在这两年中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节节攀升,年均值分别达到136.4和140.5、143.2和147.0,高位平稳的景气局势一直延续到2008年前两个季度,在此之前企业家信心一直保持在130以上,而企业生产经营更保持在140以上高位运行。
然而,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三季度起,指数显现下滑信号,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下跌13.1和11.8点。与此同时,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景气指标更纷纷下行:生产总量景气指数环比下降8.3点;产品订货景气指数环比分别下降13.6点,2008年四季度,金融危机影响加剧,企业生产出现严重困难,两大指数分别再度下挫27.1和24.3点,主要景气指标已经下跌至不景气区间。
对于严重的经济困难,多数企业选择依靠科技和转变发展等方式,政府更出台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等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2009年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最先触底回升至景气区间,为102.3。同时工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产品订货、产品销售价格、产成品库存、盈利能力和劳动力需求等景气指数纷纷回升,分别上升7.6、0.9、7.1、11.0、2.5和2.4点,预示着辽宁经济开始复苏。随着2009年二季度全省经济逐步回暖,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回升至112.3和114.9,生产总量、固定资产投资等景气指数回升至景气水平,此后两大指数沿上升曲线逐级攀升,至2010年两大指数年均值分别回复至130.1和130.9,主要景气指标也上升至较好景气水平。
特点: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
辽宁装备制造业在“十一五”期间日益发展壮大,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达到146.9,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13.5点,对全省工业景气提升贡献突出。原材料加工业平稳运行。辽宁原材料加工企业景气运行平稳,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为126.2,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企业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分别为130.4、139.9和134.2,分别高出全省工业平均水平3.0、6.5和0.8点。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在“十一五”期间,辽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其两大指数“十一五”均值在各行业中独占鳌头,企业家信心指数和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53.3和155.1,高出全省均值23.6和21.4点,更高出“十五”均值27.8和14.9点;住宿和餐饮业景气也快速攀升,其两大指数分别为118.4和121.1,分别高出“十五”均值15.2和18.1点;此外,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也有较大增幅,其两大指数分别高出“十五”均值10.7和15.4点、16.2和10.9点。
分析:
中型企业盈利较快,小型企业状况不乐观
在“十一五”期间,虽然金融危机对全省企业盈利能力带来一定冲击,但由于危机前辽宁企业具有深厚稳定的市场运营基础,同时为应对危机,政府和企业做出灵敏高效的调整措施,五年来的全省企业整体盈利状况仍保持较好水平,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为112.0。
从不同行业看,2006-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7.1%、29.4%、29.5%、14.3%和33%,工业盈利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为112.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9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147.7,比“十五”均值提高35.9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7点。
从不同企业规模情况看,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大型企业更加坚挺,“十一五”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为129.0,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0点,比“十五”均值提高1.2点;中型企业盈利能力快速提高,其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为112.2,比“十五”均值提高8.0点;小型企业盈利状况不容乐观,其盈利景气指数均值仍在不景气区间徘徊。
劳动需求增长11.1%
随着辽宁经济高速发展,各行业企业劳动力需求也正在不断地增加。据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统计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劳动需求景气指数比“十五”期间增长11.1%。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劳动力需求景气度最高,为120.9。
图解: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劳动力需求景气度最高,为120.9,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5.3点,更比“十五”期间提高36.5点;工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均值为106.4,比“十五”期间提高10.7点;建筑业、住宿餐饮业和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劳动力需求景气指数“十一五”均值分别为118.0、116.1和102.5,分别高出“十五”均值6.2、21.0和15.1点。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