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供应链 >> 内容

一种新型现代供应链管理信息采集与传输集成方法
字号:T|T 2011年02月15日09:56     e-works      作者:佚名
  •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商品从最初的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和相关信息流进行管理,为顾客创造和提供附加价值。其目标是使整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高效协同运作,建立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条供

0 引言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商品从最初的原材料采购到最终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的物流和相关信息流进行管理,为顾客创造和提供附加价值。其目标是使整条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高效协同运作,建立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降低整条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增加经营效益,同时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可以看出,实现供应链管理离不开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采集与传输。因为信息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为信息能够使管理者更有效地进行决策。对于供应链的驱动要素:库存、运输和设施,在进行央策前,管理者需要获得供应链中公司所有部门和组织的准确、及时的信息,主要是供应信息、生产信息、配送和销售信息以及需求信息等。设定库存水平,需要来自顾客的下游信息,来自可利用的供应商的地信息.以及现有库存水平的信息、成本和收益的信息;运输决策的制定需要了解顾客、供应商、线路、成本、时问以及运输数最信息;设施的决策既需要了解供需信息,又需要了解公司内部的生产能力、收益及成奉的相关信息。供应链的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将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分销商.最后到达客户的整个流程的物流、资金流的信息反映到系统当中。因此,信息的采集,交换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有的供应链管理中,由于缺少及时和准确的订货信息、送货到达的时间等信息,常常导致供应链在随后环节的操作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使供应链管理无法取得最佳效果。

1 现有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早期的供应链模式下,制造商制订生产计划时基本只在企业内部考虑,很少有供应商和最终客户参与。对于制造商来说,形成产量规模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不论是运输原材料还是最终产品,都希望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品流通规摸和尽可能短的流通周期。但是在大规模生产的同时,却没有及时准确的关于货物的信息反馈给整个供应链管理系统,由此会带来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在制订生产计划时的盲目性.而大规模的物流运作更增加了这种盲目性。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此模式供应链的运输节点之间增加大量的盘存,以维持终端客户和制造商之间信息传递的正确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1)信息反馈延迟造成的成本增加。由于信息流中信息的传递只在相邻的环节中发生,因此当最底层的客户将信息反馈到最顶层的制造商那里时,总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延迟,使得信息不够及时,由于每个环节传递信息都要以大量的货物盘点作为依据,盘点需要的时间也延长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转周期,提高了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流通成本;

(2)盘存成本。对于大规模的生产和配送、制造、零售,即使只是在相邻的环节上传递信息,也耍做大量繁琐的盘存工作,需要额外增加很多人力成本;

(3)错误信息造成的成本增加。对于现有的供应链模式.盘存工作完全由人力完成,因此不可避免会在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带来一些误差,由于整个供应链流通的规模很大.这些错误信息带来的损失会被进一步放大;

(4)计划盲目性造成的成本增加。由于信息的延迟,在制订生产计划时无法反映出最及时准确的市场需求,使得到达最后流通环节(客户手中)的产品,是根据前一时期的客户需求所制订的生产计划制造的产品,产量与需求不能完全吻合,预计的订货量与实际的需要量相比不是过大就是过小.“牛鞭效应”即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反映。由此可见,信息采集中大量的盘存工作、信息传递的延迟以及信息采集的不准确是整个问题的关键,因此要改善供应链模式中的管理效果.降低整个产品的成本,必须从根本的信息获取和信息采集技术人手,从而改变整个供应链中管理模式。

2 现代供应链管理信息采集与传输集成体系结构

现代供应链管理信息采集、传输集成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本系统实现的功能为将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供应商、核心企业、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客户、客户的客户等)采集到的工业现场设备的各种状态数据借助于GPRS技术发送到本企业或供应链下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中。其工作原理为:首先,分布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工业现场的各个数据采集节点通过传感器获取各种状态数据后上传到现场总线上。然后数据传输节点通过现场总线接口从现场总线上获得数据或命令后对其解包,并对数据净荷进行分析,分析完成后将所得的结果数据重新打包经与串口直接相连的GPRS IP Modem发送出去,经过GPRS通信网将数据传送到本企业或核心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平台中;最后,供应链信息平台提取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即可得知供应链中所有与现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处理,做出决策。

3 供应链管理中的信息采集、传输集成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3.1 射频识别技术(RFm)与现场总线技术的集成

近年来,随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出现。为改变原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能。RFID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物品识别和数据采集技术,它的原理是将一个射频标签贴在需要识别的物品或商品上.通过阅读器和标签完成通信,达到数据采集、在线实时改变数据等目的,从而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射频识别技术与现场总线技术的集成如图2所示。由RFlD阅读器、微处理器及其外围器件,输出调节控制器、现场总线控制器、现场总线驱动器等组成。实现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工业现场底层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并可参与一定的控制。

3.2 智能传感器与现场总线技术的集成

智能传感技术是以感知环境(进行实现控制与决策)为目的、由大量(具有传感、数据处理、通信等功能的)嵌入式微节点构成的分布式网络技术;该类技术可以更好地接触到物理世界的本质,从而达到“从信息网络到物质网络的飞跃”。智能传感器与现场总线集成硬件结构如图3所示,由感知元件,微处理器及其外围器件(实现传感器智能化)、输出调节控制器、现场总线控制器、现场总线驱动器等组成。实现供应链中节点企业工业现场底层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并可参与一定的控制。

3.3 现场总线技术与GPRs技术的集成

在本系统中现场总线技术与GPRS技术的集成是供应链信息现场采集和传输的中枢环节,起着关键作甩。其集成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主要由单片机、现场总线控制器、现场总线驱动器组成现场总线部件;由单片机、GPRs模块、GPRS驱动器组成GPRS部件。同时,本系统选用的GPRS IP Mod哪为ETPm++系列的产品,ETPro十+是一款内嵌TcP/IP协议栈的GPRs嵌入式无线调制解调器,它分为TC P/IP模块和GPRs模块2部分,其中GPRS模块采用工业级的SIEMENs MC35,其兼容Mc35的所有AT命令集;TcP/IP模块内嵌TcP/IP协议栈,软件接口为AT+I指令集。2个模块相对独立,但所有的标准AT指令均通过TcP/IP模块透明地传给GPRs模块执行;其通信接口支持RS232、RS485三种。另外,用于存放系统程序代码的Flash存储器为AM29F010,扩充的片外内存为2片32 K的SRAM HY62256。其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

3.4 GPRS技术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集成

GPRS技术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集成结构模碰如图5所示,本供应链信息平台是基于网络与数据库,面向供应链信息流的4大系统集成:基于快速反应(QR)的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基于现代营销的分销商信息管理系统;基于联合库存模式下的供血链管理信息平台数据库;基于核心企业自身信息需求的核心企业内部资源信息系统;基于数据传输接口的GPRS Modem系统。

4 现代供应链信息采集与传输的集成技术对供应链运行模式的贡献

以先进的信息采集、传输技术集成作保障,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取得巨大的优势。与现有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相比,它在每个相邻环节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可以根据环境不同和当前情况的变化,诸如订货量的改变、原料来源的改变等,进行标签中数据的实时更新,以反映最新、最及时的情况,这就是实时的概念。另外一点,结合完全自动化的信息采集、传输集成技术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集成,各个环节整合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一体化的概念。这样不但可以互相之间交流信息,每个环节还可以通过供应链信息平台得到及时的决策信息,使整个供应链的运转非常灵活、有效率,盲目性大大减低,从而丈幅度地减少商品的制造和流通成本。除此之外,这种供应链模式还有以下几种优势:

(1)因为信息可以及时反馈.这种供应链管理中不仅包括产品的制造和存储、配送,还可以整合相应的客户需求的服务内容,这是现有供应链模式无法达到的;

(2)现场采集的所有信息将给接个供应链系统提供动态及时的信息,这些信息反馈到供应链信息平台,通过决策系统提供相应的决策命令.可以改善商品本身所处的流通环节的流通状况;

(3)因为信息交流方便,相邻的流通环节可以很流畅对接,在现有的供应链中,相邻流通环节经常会斟为信息交流的币呲配和不平衡(信息单向性),带来需求和供给的不匹配,采用本技术后,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4)在新的供应链模式中,信息流很大,实物流相对很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流通成木,因为有及时和准确的信息,以最小的货物仓储量即可满足客户的订货要求,减少了相应的存储和运输成本。

(5)由于采用国际标准现场总线及GPRS技术,使本集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易于安装及低成本,从而提高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