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供应链管理 >> 内容

浙江物产:从小处切入供应链
字号:T|T 2009年12月09日10:43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 向供应链延伸作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手段,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但是,在供需与日高涨的市场背景下,流通企业参股上下游产业并不容易。近两年,无论钢铁、汽车,还是煤炭、石油,浙江物产涉及主业的上游产业

向供应链延伸作为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手段,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但是,在供需与日高涨的市场背景下,流通企业参股上下游产业并不容易。近两年,无论钢铁、汽车,还是煤炭、石油,浙江物产涉及主业的上游产业均处于高速发展中,与其合作动力不足。那么,该从何处找寻新的商机呢? 
   
“他们不缺钱,也不缺市场,财大气粗,与我们合作的动力不足。”浙江物产集团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在谈到与钢铁、石油等上游企业的合作时说,“我们主要措施是扩大自身优势的同时,寻求小的突破口来切入供应链。” 
   
浙江物产金属是浙江省金属材料流通领域的 “老大”,经营规模已连续10多年位居全国省市同行首位。近年来,该公司在加强与上游钢厂战略合作、巩固资源渠道的同时,下大力气狠抓市场的营销网络建设,先后在绍兴、宁波、台州、金华和广东、天津等地设立 “浙金钢材”连锁企业。 
   
2007年,由浙江物产金属控股,并联合马钢、酒钢等生产企业和消费大户共同发起的 “上海大宗钢铁电子交易中心”成立。这家电子交易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钢铁产品电子交易平台和价格发现平台,依托互联网和现代电子商务技术,开展钢材远期合同、专场合同、约期合同等多种灵活的电子交易。 
   
据透露,今年,国内一家著名钢铁集团将成立一家子公司生产附加值较高的硅钢,浙江物产集团将会参股,从而真正实现对上游产业的资本介入。 
   
与些同时,浙江物产集团依托自身强大的钢铁资源优势、充足的资金资源和良好的商业信誉,开展船舶制造供应链的新业务。2007年,浙江物产的船舶供应链模式还吸引了中国进出口银行的关注,并获得了贷款。 
   
这项新业务是在近年国际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开展的。现在国外船东大多到中国寻求造船企业,但有需求的买卖双方很难达成交易,这其中不仅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更主要是缺少一个组织者。现在在这个供应链中,除了制造环节外的所有服务业务浙江物产都可以完成。首先,国外船东向浙江物产国际贸易公司反映他们的需求;根据散货船、液体船等不同类型和不同工艺的要求,由物产国际寻找造船企业,将订单转给浙江大量的中小船厂;然后由物产金融帮助造船厂垫资(融资)采购;采购后的钢板,还可以由物产国际帮助进行预处理工艺。2006年5月底,在长江边的江苏江阴市,浙江物产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湖南湘钢集团共同出资组建江苏湘钢物产钢铁配送有限公司。这是浙江物产国际为推进船舶制造业供应链服务而设立的专业船板剪切加工和预处理生产企业。 
   
另外,物产国际还负责船舶主机的境外采购,主要是从日本和韩国进口;船只制造完成后,还要以出口方式交到船东手中。这些报关、报检环节也全部由浙江物产完成。 “一个船舶供应链服务,其实是集原材料供应、机械设备采购、融资支持与进出口流程服务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供应链整合服务,而我们是这条供应链的主导者。”这位人士指出,以船舶供应链服务为切入点,一改以往 “单兵作战”的传统经营方式,浙江物产已经初步形成了在集团统一组织协调下,“多兵种、兵团化作战”的现代流通专业化协同和区域集成运作服务模式。 
   
为进一步整合好供应链,2008年1月,浙江物产集团在台州收购了一个可以打造10万吨级船只的造船厂。 
   
在煤炭方面的产业链延伸也取得初步进展。2008年1月,浙江物产集团刚刚投资了嘉兴热电厂,还收购了一家散货船运输企业神华海运,后者主要从事近海运输。 “这两年,散货运费越来越贵,我们有货但找不到船。所以收购了一家海运公司。”这位内部人士说。 
   
总体来说,目前浙江物产还处于工业为流通业服务的阶段,他们进入产业上下游的主要目的是增强自身对行业的判断。现在的切入供应链的方式,是浙江物产最终形成“上控资源,中联物流,下控网络,形成贸易、投资、金融一体化的营运模式”和“集贸易、加工、金融、物流、投资于一体的一体化赢利模式”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平台。 

做“大”和延“长”成为辽阳发展冶金产业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