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商机—— 首届(2008)海西物流论坛的演讲何 黎 明(二ΟΟ八年六月二十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商机
—— 首届(2008)海西物流论坛的演讲
何 黎 明
(二ΟΟ八年六月二十日)
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物流”概念引入我国30年。30年来,我国现代物流由解释概念、普及知识到实际操作,起步发展。特别是在最近的十几年,由物流企业的兴起到产业地位的确立,已进入持续、快速、平稳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我国物流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促进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外、境内外同行广泛关注。这些新的动向,对于行业企业来说,蕴含着新的商机。
借此机会,我就当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向与新商机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的物流新商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30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8%以上, 2007年达11.9%。今年以来,尽管遇到了罕见的雨雪冰冻和特大地震灾害,一季度仍然实现了10.6%的增幅,预计全年增长还会在10%左右。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达2.17万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万亿元,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2.1万亿元。2008年,这些与物流业相关的指标增速可能略有放缓,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物流总量迅速增加。200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75.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3.4倍,年均增长24%;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7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13.7%。今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24.2%,物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预计2008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长不低于20%,物流业增加值增长将在14%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对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只有39.1%,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而且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2007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和基本政策。
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了物流发展的新商机。至少在我们能够预见的将来,中国物流业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既有总量的扩张,也有结构的调整。总体来看,“质”的提升要大于“量”的扩张。
二、制造业主辅分离、业务外包带来的物流新商机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活动的主体产业,也是物流需求的重要来源。制造业物流不仅是提高制造业效率和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从战略高度实施流程再造,积极推进物流外包。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扩展;外包的环节由销售物流向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延伸;外包的方式由简单的仓储、运输业务向供应链、一体化深入。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动发展的趋势日益显现,物流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制造业主辅分离、业务外包蕴含着巨大的物流商机。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7年,我国工业品物流总额高达66万亿元,占社会物流总额87.8%。企业物流每转移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带来几百个亿的社会物流需求。国家发改委2007年在上海组织召开“全国首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今年又委托我会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指导意见。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家政策支持,制造企业主辅分离、业务外包的压力和动力进一步增强。我们的物流企业要认真研究制造业物流的新变化,发现新需求,抓住新商机,主动做好承接制造业物流的各种准备。
三、电子商务发展和流通模式变革带来的物流新商机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得到蓬勃发展,成为商品流通领域发展最快的新型业态。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125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5%; B2C电子商务市场营收规模达5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电子商务发展依赖于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而国内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进受制于物流瓶颈的制约。一些B2B电子交易市场正在发展自己的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特别是B2C型企业更多地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物流配送工作。但是,目前承担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的企业大部分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执行力度不够,管理技术和体制落后,不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些差距和矛盾,正是物流业发展的新商机,需要我们用心捕捉,迎头赶上。
四、增值型服务和创新型业务带来的物流新商机
随着物流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竞争加剧,物流要素出现了全面紧缺的态势。油价不断攀升,还不时出现加油受限的问题。现有的仓储能力已显不足,新建物流设施取得土地难度加大。企业发展资金短缺,融资困难。高端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人力资源成本持续上升。行业竞争激烈,特别是运输、仓储等基础性普通服务,同行间“价格战”有增无减。由于上述几方面的挤压,物流行业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有企业反映,物流企业平均毛利率已由2002年的30%降低到2007年的10%以下,一般仓储企业只有3-5%,运输企业只有2-3%的毛利。物流企业必须升级转型,寻求新的出路。
为了生存发展,物流企业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大力开发增值型服务和创新型业务。中远物流形成了家电、汽车、电力、化工、会展、医药等六大服务品牌,承接重大工程物流项目,开拓国际物流。中邮物流确定了以服务跨国公司为主的高端物流,以连接城乡、服务农村市场为主的分销配送物流。中铁现代物流确定了铁路工程物流和大客户物流,提供物流技术和管理咨询服务。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仓单质押融资贷款2007年达300亿元,同比增长100%,质押监管收入增长200%。浙江传化物流基地主动放弃自营物流业务,开发出信息化服务、保险团购、车辆年检集中办理等十几项增值服务,总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来自增值服务收入,优化了服务环境,增强了企业吸引力。由此看来,增值型服务和创新型业务蕴含着物流新商机,有待于我们去发现,去挖掘。
五、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带来的物流新商机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物流出现了集聚与扩散的新趋势。区域物流集聚的“亮点”有:一是围绕沿海港口形成的“物流区”,许多物流作业向港口集中,出现了临港物流产业。二是围绕城市群崛起的“物流带”,相邻城市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物流格局的新变化。三是围绕产业链形成的“物流圈”,物流业向制造业中心区集聚。区域物流扩散的“热点”有:一是配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物流服务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渗透和转移。二是农产品进城和日用工业品及农资下乡推动的城乡“双向物流”,由城入乡扩散。三是大量依靠国外进口的资源型企业由内地向沿海外迁,以优化产业布局。四是区域间物流合作逐步加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北部湾地区和海峡两岸的物流合作有实质性推动。
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带来物流新商机。物流服务必将随着上述集聚与扩散的新动向而转移,符合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物流企业,围绕物流功能集聚区的园区、基地、中心等物流节点将获得较快发展。阻碍区域间经济交流的政策壁垒、交通瓶颈逐步减缓,为各种运输方式的有序衔接和区域间物流合理运作创造条件。物流服务企业要研究顺应区域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式,在为区域经济服务中找出新的商机。
六、物流市场国际化带来的物流新商机
经济全球化,中国市场国际化,必将引起物流产业的新变化。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的物流市场正在成为国外企业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国外企业加紧并购国内企业,完善在中国的网络布局,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同时,随着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推进和中国劳动力成本等方面优势的减弱,国外企业也会把产业转移的目标选择在其他发展中国家。
面临国际化竞争的中国物流市场,充满了严峻挑战,也包含着巨大商机。首先,是国际贸易中的物流商机。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其中90%通过海上运输,产生了大量的物流服务需求。二是,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部分进入中国,许多企业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采购中心或转运节点,同样需要本土化的物流服务。三是,到2007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了937亿美元,经商务部核准或备案的境外中资企业达到1.2万家,范围已扩展到172个国家和地区,国内领先的物流企业已经迈开“走出去”的步伐。但总体来看,物流服务“走出去”的步伐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创建世界级物流品牌,商机无限,任重道远。
七、政策环境改善带来的物流新商机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