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配额(Quota)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出口数量采取的直接限制。这是世界各国管理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际贸易中称之为非关税措施。 17. 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 System)是
17. 进口配额制(Import Quota System)是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如一季度、半年或一年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的限制,在规定时限内,配额以内的货物可以进口,超过配额则不准进口,或者征收较高的关税、附加税或罚款后才能进口。
18. “自动”出口配额制(”Automatic”Export Quota System)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在一定时期内“自动”限制某项或某类商品对进口国的出口额。
19. 市场准入(Market Access)是指在国际贸易方面两国政府间为了相互开放市场而对各种进出口贸易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准许放宽的程度的承诺。
20. 倾销(Dumping)是指出口厂商以低于该商品国内市场出售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目的是打开市场,战胜竞争对手,扩大销售或垄断市场。倾销不是国家鼓励出口的措施,而是出口企业国际营销的一种策略或战略,企业在某国或地区倾销阶段的亏损,一般由压低工人的工资、国内高价销售、或在别国高价销售、或待控制进口国市场提高售价后的赢利进行弥补。进行倾销的企业一般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或垄断组织,而一般中小企业则无力倾销。
21. 规避是指一种出口产品在被另一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情况下,出口商通过各种形式减少或避免出口产品被征收反倾销税或被适用其它形式的反倾销措施的行为;例如,出口商通过改变商品的生产地、组装地或产品形态,将产品转移到第三国或进口国国内进行装配,从而改变其产品的原产地,以规避反倾销税。反规避是指进口国为防止国外出口商规避反倾销措施的行为而采取的措施。
22. 吸收是指在进口国已对某一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的情况下,出口商采取低报出口价格的方法减轻进口商因承担反倾销税产生的负担,从而降低反倾销税对其产品在进口国市场份额的影响。此种情况下,进口国可以进行反吸收调查,即如进口国发现反倾销措施对倾销产品的售价未能产生预期影响,可通过重新调查确定新的倾销幅度,并最终提高反倾销税率。
23. 非关税壁垒(Non-Tariff Barrier)即除关税以外的限制贸易的措施,故又称为非关税措施,形式多样,且更为隐蔽。根据美国、欧盟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贸易壁垒调查的实践,非关税壁垒主要表现为以下13种形式:(1)通关环节壁垒,(2)对进口产品歧视性地征收国内税费,(3)进口禁令,(4)进口许可(包括配额管理)(5)技术性贸易壁垒,(6)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又称为绿色壁垒),(7)贸易救济措施,(8)政府采购中对进口产品的歧视,(9)出口限制,(10)补贴,(11)服务贸易方面的壁垒,(1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措施,(13)其它壁垒(如“社会壁垒”、“道德壁垒”、“反恐壁垒”等等)。
24. 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完全取消关税或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25. 红灯补贴又称禁止性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明确地将出口补贴和进口替代补贴规定为禁止性补贴,任何成员不得实施或维持此类补贴。农产品出口补贴的削减由《农业协议》规定。
26. 黄灯补贴又称可诉补贴,指那些不是一律被禁止,但又不能自动免于质疑的补贴。对这类补贴,往往要根据其客观效果才能判定是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
27. 绿灯补贴又称不可诉补贴。《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第四部分规定了两大类不可诉补贴,一类是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另一类是符合特定要求的专向性补贴。不具有专向性的补贴可普遍获得,不针对特定企业、特定产业和特定地区。符合特定要求的专向性补贴,包括研究和开放补贴,贫困地区补贴,环保补贴。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