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统计数据 >> 物流统计 >> 内容

2008年生产资料分析与预测第4期
字号:T|T 2008年06月05日18:3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 4月份生产资料销售增速回落,价格升势趋缓中国物流信息中心2008年4月份,中国生产资料市场表现为销售稳步增长但增速回落,价格继续攀升但升势减缓,供需维持基本平衡但部分品种依然偏紧的格局。进入5月份,生产资料

4月份生产资料销售增速回落,价格升势趋缓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008年4月份,中国生产资料市场表现为销售稳步增长但增速回落,价格继续攀升但升势减缓,供需维持基本平衡但部分品种依然偏紧的格局。
进入5月份,生产资料供需形势趋于活跃,煤炭、成品油、钢材及硫酸等部分化工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供应紧缺,价格再度出现加快攀升的情况。
“5.12”大地震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生产资料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同时市场对未来生产资料需求预期看多,也将促进有关产品生产量的提高。但当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屡创新高,铁矿石等基础矿产品及钢铁、煤炭等能源及原材料产品价格也达到历史最高价位。这种不可回避的输入性涨价因素,一方面制约了企业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也将支撑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在高位运行。
当前国内生产资料市场运行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是生产资料销售增速持续回落。4月份,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继续保持稳步较快增长,但增速继续呈回落趋势。据我中心统计核算,4月份,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32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4.7%,比3月份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1-4月份,累计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827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6%,比一季度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
二是生产资料价格升势趋缓。4月份,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但与3月份涨势相比明显趋缓。据我中心统计,4月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与上月相比,下同)上升1.3%,比3月份升幅回落1.8个百分点;同比(与去年同月相比,下同)上升18.1%;定比(与2000年12 月相比)升幅更是达到39.3%。1-4月份累计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5.3%。
4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升势减缓的主要因素是黑色金属价格升幅明显回落,如3月份黑色金属环比价格上涨8.6%,拉动当月环比价格上升2.1个百分点;4月份涨幅回落至3.1%,影响当月环比价格上升0.77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钢材环比价格上涨3%,涨幅比3月份回落达5.6个百分点。
影响4月份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上涨的主要品种,一是黑色金属价格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其中钢材价格月同比上升43.8%,拉动当月价格总指数同比上升10.2%,对4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升的贡献率达到56.2%;二是部分化工原料、建材产品及成品油的市场价格仍有不同程度上涨。
三是部分生产资料供需形势依然偏紧。据对30种主要生产资料统计,1-4月份市场总需求(包括国内消费+出口)同比增长11.71%,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5.8个百分点;资源总供给(包括国内生产+进口)同比增长11.7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5.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柴油和汽油、钢材、生铁、铜、铝、水泥、硫酸、烧碱、纯碱、塑料原料、机制纸及纸板等占一半以上的品种资源供给增长仍低于市场需求,供需继续维持偏紧的形势。
四是出口持续下降,对市场总需求的贡献率降低。4月份,主要生产资料产品出口的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依据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初步统计,1-4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平均大约下降8.3%,比一季度降幅又扩大了3.7个百分点;出口占市场总需求的比重为5.5%,同比下降1.16个百分点;出口需求对市场总需求增长的贡献率,去年1-4月份为2.4%,今年1-4月份为负的0.54%。其中,煤炭出口1459万吨,下降8.1%;焦炭出口428万吨,下降16.6%;原油出口80万吨,下降25.2%;汽油出口44万吨,下降80.4%;水泥出口985万吨,下降12.4%;钢材出口1617万吨,下降23.9%。其中钢材出口占其市场总需求的比重回落至8.0%,而去年1-4月份为11.8%。
执笔人:陈秀芝

4月份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涨幅回落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对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监测调查统计,4月份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但涨幅有所回落。本月环比价格(与上月相比)上升1.2%;同比价格(与去年同月相比)上升18.1%;定比价格(与2000年12 月相比)上升39.3%;1—4月份累计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升15.3%。
在监测的各类品种中,钢材、化工产品、成品油和建材类产品的价格涨幅比较明显,其中钢铁产品价格环比上涨3%,拉动4月份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化工产品价格环比上涨1.66%,拉动4月份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0.28个百分点;成品油价格环比上涨2.1%,拉动4月份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0.27个百分点;建材产品价格环比上涨1.17%,拉动4月份价格总水平环比上升0.09个百分点。其他品种中,有色金属和木材保持小幅上涨,原煤和汽车类产品价格小幅回落。
主要产品市场价格变化情况:
1、钢材价格涨势不止。
4月份,我国钢材市场价格呈现出以北强南弱为特点的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上涨行情,钢材平均价格月环比上涨3%、月同比上涨43.8%;1-4月份累计同比上涨35.9%。
本次钢材价格上涨主要是体现在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市场价格上涨明显,而华东、华南和华中等南方市场暂时相对平静。
监测的主要钢材品种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环比升幅较大的品种依次是轻轨、硅钢片、无缝钢管、重轨、优质钢材、中板等,分别上升7.2%、5.4%、5%、4.5%、3.9%和3.8%;4月份与去年同月相比涨幅较大的品种依次是型材、优质钢材、中板、轻轨、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分别上升55.5%、47.3%、45.7%、38.3%、37.9%和36.9%。
引发本月钢材价格继续上涨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奥运环保要求对北京周边地区高耗能企业有停产或者限产要求,相关煤焦和钢材的生产产量减少,市场资源相对较少,从而引发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是受奥运临近的影响,北京工程项目开工速度明显加快,工程采购方为抢工期,加大对钢材的采购量,市场需求提前释放。其次是由于成本因素以及市场预期看好的影响,钢厂出厂价格的频繁上调,也推动了钢材价格的高位上行。
短期来看,北京、天津市场建筑钢材价格的上扬会带动周边地区钢材价格,也会对南方市场有一定的影响。不过,北方市场价格的上扬带有明显的阶段性痕迹。一方面,北方建筑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上扬后,目前市场价格高于南方市场,势必会引导市场资源的流入。同时价格较高,也会促进中小钢厂的加大产量,市场资源供应量将上升,最终平衡钢材价格。另一方面,随着奥运的结束,供货量大幅回升,钢材上涨的动力将大大减弱。但鉴于原材料价格的维持高位,以及国际海运费及国内运费的上涨,国内钢厂生产成本很难回落。预计,在随后的两个月,市场价格可能还会有继续上涨的行情,价格回落的可能性不大。
2、有色金属价格小幅震荡。
4月份,受国际期货和现货市场价格高走的影响,国内有色金属产品价格呈现出有升有降的行情,整体价格水平保持平稳。
本月我国有色金属市场平均价格,环比上涨0.09%;同比下降3.2%;1-4月份累计同比上涨0.03%。在我中心监测的主要品种中,铝环比上涨0.4%,同比下降1.6%;锡环比上涨1.1%,同比上涨43.9%;镁环比上涨4.7%,同比上涨86.4%;铜环比下降0.01%,同比下降4.8%;铅环比下降0.9%,同比上涨42.2%;锌环比下降1.1%,同比下降36%;镍环比下降0.6%,同比下降41.2%。
3、化工产品价格持续攀升。
4月份,国内化工产品生产正常,市场氛围较好,整体以稳为主,但受煤炭、石油等能源及基础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塑料及芳烃类产品、“三酸两缄”等无机化工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比较明显。本月化工产品市场平均价格,环比上涨1.66%,同比上涨10.9%,1—4月份累计同比上涨9.1%。
其中,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供求以及期货价格的影响,呈现出由升转稳的走势。4月份天然橡胶价格环比下降1.3%,同比上升6.8%;合成橡胶价格环比仅上升0.1%,同比上升15.8%。塑料原料和芳烃类产品的市场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等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高位上涨的影响,大部分品种呈现出上扬的行情,如聚乙烯价格环比上涨0.9%,聚氯乙烯价格环比上涨5.6%,聚丙烯价格环比上涨2.1%;纯苯价格环比上涨1.1%,甲苯价格环比上涨2.2%,二甲苯价格环比上涨1.6%。在无机化工产品中,由于国家执行的全国范围的节能减排,相关化工生产企业或搬迁或压产,市场供给相应减少,同时能源价格以及硫磺、原盐等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宏观政策以及成本因素推动,导致“三酸两碱”的市场价格出现持续上扬的走势,4月份,硫酸环比与同比价格分别上涨达5%和69.2%,盐酸价格环比上涨3.5%,同比上涨4.5%;纯碱价格环比和同比涨幅分别达到2%和23.6%;烧碱涨幅分别为0.1%和11.7%。
4、成品油价格高位持续攀升。
4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多次刷新历史记录,成品油价格也呈现同步上升的趋势。受其因素影响,加上国内市场需求渐进旺季,供需形势趋紧,市场价格呈现高位持续攀升态势。
本月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环比上涨2.1%,同比上涨19.2%,1—4月份累计同比上涨15.8%。在监测的主要品种中,4月份,柴油价格环比上涨2.8%,同比上涨22.8%;汽油价格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11.2%;燃料油价格环比上涨3.9%,同比上涨29.2%。
从近期走势来看,首先,美元近期反弹力度不足,虽然美国联合其他国家在短期内实施了一连串紧急救市举措,使美元暂时止跌企稳,但疲弱的经济数据决定了美元难以转势。其次,美国近期炼厂产能利用率总体下滑,虽然近期稍有恢复,但速度缓慢。同时进口量亦大幅波动,整体走低,这也是造成在炼厂产能恢复不佳的情况下原油库存仍继续减少的主要原因。据此预计,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仍将继续高位振荡,我国油品价格也将处于高位运行并不断上推的趋势。
5、煤炭价格高位趋稳。
随着天气转暖,煤炭需求小幅回落,工业生产依然保持强劲增势,4月份,煤炭市场平均价格继续3月份高位震荡小幅回调的走势。本月环比下降0.9%,同比上升33.5%;1—4月份累计同比上升30.3%。其中,烟煤月环比下降0.8%,月同比上升33.9%,无烟煤月环比下降1.5%,月同比上升31.6%。
秦皇岛市场煤炭价格资料显示,4月中旬,大同6000大卡优混煤平仓价为645元/吨,山西5500大卡优混平仓价为600元/吨,与3月末相比吨煤价格回落了5元左右。但在月末时,煤炭价格又呈现出上扬的走势。
6、水泥、木材等建材产品价格继续小幅攀升。由于固定资产及房地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受季节性需求上升影响,水泥、玻璃、木材等建筑材料逐渐进入需求上升期,市场价格总体呈现小幅攀升走势。建材产品平均价格,本月环比上升1.2%;同比上升12.2%,1—4月份累计同比上升8.8%。其中,水泥价格4月份环比、同比分别上升0.8%和13.8%。
执笔人:张喆
四月份中国石油资源略降,价格稳中有升
4月份,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高,中国原油加工量增速回落,原油需求增势减弱,原油进口量下降,影响原油资源量减少;成品油资源增速也有所回落,市场供需基本维持偏紧的格局,市场价格保持高位坚挺并持续小幅攀升的走势。
“五.一”节过后,国际油价继续攀升,原油期货价格突破每桶120美元,16日美国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冲高到每桶127美元,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受此带动,各地成品油批发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调,继续推动着成品油价格上升的步伐。“5.12”大地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成品油的消费需求,加重了市场供需偏紧的形势。据此估计,近期国内成品油资源紧张情况可能有所加剧,价格也将维持高位坚挺的基本格局。
在当前抗震救灾的危难关口,建议中石油中石化等供应保障单位,努力组织好生产与资源的调剂供应;所有经销商也要积极配合,真正做到不提价、不加价、不囤积。众志成城,共度难关。
下面是当前国内石油产品市场运行的基本状况。
一、资源量有所减少
1、原油生产平稳,增速减慢
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快报资料,2008年4月份中国原油生产量完成1541万吨,比上月减少59万吨,下降3.7%、与去年同月相比基本持平;1-4月份原油生产共完成6222万吨,同比增长1.6%,比一季度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
2、原油加工量减少,成品油产量增速下降
4月份,中国原油加工量完成2738万吨,比上月减少151万吨、比1-4月份月均加工量减少68万吨,但仍比去年同月增长3.6%;1-4月份原油累计加工量完成11223万吨,同比增长6.6%,比今年一季度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1-4月份主要成品油生产完成情况:汽油2052万吨、柴油4295万吨、燃料油744万吨、煤油402万吨,与上年同期产量相比分别增长5.5% 、9.8%、6.7%和14.2%;与今年一季度增速相比分别下降1.5、1.4、6.0和3.3个百分点。
3、进口资源下降
据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4月份中国原油及成品油进口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原油进口1424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58万吨,下降3.9%、比上月减少306万吨,下降8.25%;成品油进口360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4万吨,下降1.1%。其中汽油进口13.9万吨、柴油进口219万吨、煤油进口199万吨、燃料油进口218万吨,与去年4月份相比,除燃料油明显下降25.8%,其他均有大幅上升。
1-4月份,中国进口原油5977万吨,同比增加531万吨,增长9.8%;进口成品油1268万吨,同比增加107万吨,增长9.2%。其中,汽油进口21.58万吨,增长7.2倍;柴油进口219万吨,增长7.3倍;煤油进口199万吨,增长18.4%;燃料油进口741万吨,下降13.5%。
二、需求增势减弱,出口量继续减少
1、市场需求增势减弱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测算,1-4月份中国原油国内市场需求量约为1.17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94万吨,增长5.5%,比1-3月份增速回落近1.3个百分点。主要成品油需求也呈现增势减缓的情况,其中柴油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约达到4185万吨、汽油1962万吨、煤油400多万吨、燃料油74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汽油、柴油、煤油分别增长8.9%、6.9%和6.2%,燃料油仍有所下降。与去年同期增速相比,汽油、柴油、煤油增速分别提高3.3、2.8和1.3个百分点,但比今年一季度增速均有所回落。
2、出口量继续减少
4月份,中国原油出口23万吨,同比下降59.3%;成品油出口123万吨,同比下降13.6%,其中汽油仅出口15万吨,同比下降75.6%。
1-4月份,中国原油累计出口80万吨,同比下降25.2%;成品油累计出口484万吨,同比下降7.8%。其中,汽油累计出口44万吨,同比下降80.4%;柴油累计出口14万吨,同比下降20.8%;燃料油累计出口171万吨,同比增长72%;煤油累计出口166万吨,同比增长26.7%。
三、价格高位坚挺,批发价格持续走高
4月份,国内成品油价格基本保持高位坚挺态势,批发价格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也有所上扬。尤其是“5.1”节过后,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攀升至每桶120美元上方高位震荡,到月中旬已突破每桶130美元,进一步推进了成品油批发价格的调升,市场价格升幅持续提高。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调查资料统计,4月份主要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比3月份上涨2.1%、比去年同月上涨19.2%,其中柴油的环比与同比分别上涨2.8%和22.8%;汽油分别上涨0.5%和11.2%;燃料油分别上涨3.9%和29.2%。1-4月份,主要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5.8%,其中柴油上涨17.4%、汽油上涨9.4%、燃料油上涨29.2%。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品出厂价格统计数据显示,4月份,原油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37.9%;成品油中汽油、柴油和煤油的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0.8%、10.2%和11.7%。
执笔人:陈秀芝
资源供需稳定,价格高位盘整
--- 4月份我国煤炭市场形势综述
4月份,我国煤炭生产继续稳定增长,进出口累计同比均呈现下滑走势,整体仍维持净进口格局。资源供需趋势总体平衡,市场价格高位盘整。
一、资源供应稳定
4月份,我国煤炭资源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势头。当月煤炭新增资源(本期生产量+进口量)21674万吨,同比增长12.8%,1-4月份累计煤炭新增资源79676万吨,同比增长13.4%。其中,煤炭生产量4月份完成21334万吨,同比增加2604万吨,增长13.9%;1-4月份累计生产78210万吨,同比增加9845万吨,增长14.4%。
4月份,我国煤炭进出口同比仍呈现大幅下滑,整体仍维持净进口局面。其中,煤炭当月进口340万吨,比去年同月少进口152万吨,同比下降30.9%,1-4月份累计进口1466万吨,比去年同期少进口466万吨,同比减少23.7%。
煤炭出口当月完成439万吨,比去年同月少出口6万吨,同比减少1.4%;1-4月份累计完成出口1459万吨,比去年同期少进口128万吨,同比减少8.1%。
但值得注意的是,1—4月份煤炭累计出口金额由去年同期的9.3亿美元上升至11.6亿美元,增幅为24.5%。从平均价格来看,前4个月出口均价为79.6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58.8美元/吨,提高了35.5%,这也在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国际煤炭市场的高价位行情。
二、供需总体平衡
2008年我国工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和增势减缓的趋势,工业增加值4月份增长15.7%,1—4月份累计增长16.3%。
国内四大耗煤行业在当前宏观经济稳步增长的拉动下,行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主要产品产量保持稳步增长。其中,全国火力发电量4月份完成2367亿度,同比增长10.1%,1-4月份累计发电9498亿度,同比增长13%;冶金行业钢产量4月份完成5161万吨,同比增长11.7%,1-4月份累计生产19235万吨,同比增加12%;建材行业水泥产量4月份完成12488万吨,同比增长10.8%,1-4月份累计生产38237万吨,同比增加9.9%;化肥行业4月份完成产量545万吨,同比增长4.1%,1-4月份累计完成1944万吨,同比增加6.1%。相关下游行业的稳步增长,特别是火力发电量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国内煤炭市场需求的稳定运行。
 三、价格高位盘整 
据我中心统计,流通环节原煤整体价格4月份比上月下降0.97%,比去年同月上涨33.5%,比年初上升16.7%。其中烟煤价格比上月下降0.83%,比去年同月上涨33.9%,比年初上涨16.5%;无烟煤价格比上月下降1.53%,比去年同期上涨31.63%,比年初上涨17.27%。1—4月份,原煤整体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0.33%,其中烟煤上涨30.4%,无烟煤上涨30.1%;比年初上涨17.67%,其中烟煤上涨17.23%,无烟煤价格上涨19.32%。
以秦皇岛煤炭价格行情为例,据其最新的价格资料显示,发热量5500大卡/千克和发热量6000大卡/千克以上的山西优混煤和大同优混煤在秦皇岛港的平仓参考价格在2008年4月末分别稳定在590-600元/吨和634-645元/吨,吨煤价格和3月末相比有5元左右的小幅回调,和2007年年初相比有110-130元的涨幅,和2007年5月末煤价低谷时期相比每吨上涨了150-165元,和12月末相比有75-85元的涨幅,和2004年煤价相比每吨已上涨了280-310元。
4月末5月初,国内煤炭价格在经过了两个月的盘整后又呈现出高位上涨的行情,现阶段国内外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着我国的煤价走势。
一是国际市场原油及煤炭价格持续走高,部分原来使用进口煤的沿海企业转而依靠国内煤炭供给,直接推动了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上涨。目前,国际油价120美元/桶,澳大利亚供日本的动力煤离岸价已达130美元/吨,同比上涨1.5倍;冶金煤价格为300美元/吨,同比上涨了2.2倍,都给国内煤炭价格上涨带来“动力”。
二是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相关下游行业需求旺盛,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增加,这是维持煤炭价格高位运行的基本因素。运输瓶颈问题,随着夏季用煤高峰期的逐渐临近而日益显现。局部地区煤炭供应偏紧,带动了煤炭价格整体上涨。
  三是国家继续加大力度治理非法小煤矿,在小煤矿关闭而大型国有煤矿的产能尚未完全填补生产空间之际,原煤供应出现局部紧缺局面。自去年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已经累计关闭9万吨以下小煤矿1.1万余处,煤矿总数占全国30%,产量占10%左右。目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正在实施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4月下旬至7月底),督查重点为存在安全隐患的各级中小煤矿,而这类煤矿煤炭产量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38%左右,随着督查工作的深入,小煤矿的停产必然带来了煤炭产量的减少,由此更影响到了煤炭市场整体的供应量。以山西炼焦煤为例,受小煤矿关停产量供应减少影响,山西焦煤价格今年已上涨200元/吨,达到1300元- 1400元/吨。同时由于国际市场价格持续飙升,国内炼焦煤价格与国际市场的差价已达800元/吨左右,有些地区甚至达到1000元/吨以上。国内外炼焦煤市场巨大价差,必将导致国内炼焦煤价格继续大幅度上涨。
  四是煤炭生产的政策性成本上升,也直接推动了煤炭价格上扬。成本增加的因素主要是政策性成本如征收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保证金及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等。
截至4月20日,我国统调电厂库存煤炭已经下降到4669万吨,比3月初的5300万吨,大约减少了630万吨,下降13%,而且也由原来3月初可供全国平均用15天下降到12天。其中河北、安徽、重庆等地区,统调电厂煤炭库存量已经下降到了7天以下的水平。
从当前我国煤炭市场的情况看,煤炭需求强劲,今年煤炭消费淡季比往年要短,同时4月末5月初煤炭市场价格就已经出现上扬势头,预计从5月份开始我国煤炭市场价格又将进入新的一轮上升通道之中,高位上扬的走势,要持续到今年夏季用煤高峰期结束为止。
                                          执笔人:张喆
当前钢材市场价格继续上涨,涨势减缓
当前,国内钢材生产继续放慢,进口基本保持平稳,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出口有所回升,市场总体供需关系较好,价格继续上涨,涨势较上月有所减缓。由于原材料价格继续保持上涨,预计近期钢材市场价格继续保持小幅上扬。
当前钢材市场基本情况:
(五) 产量增长继续减缓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份,全国钢材产量达到5161.3万吨,比上月微降,比去年同期增长11.7%,增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
分品种来看,钢筋、线材、热轧薄板、冷轧薄宽钢带、热轧窄钢带、冷轧窄钢带、镀层板(带)、无缝钢管、焊接钢管产量或下降或低速增长,增幅均在10%以内,其余钢材品种产量增长仍然较快,尤其是铁道用钢材、棒材、厚钢板、中板、冷轧薄板、中厚宽钢带产量增长仍然达到20%以上。
1-4月份,全国钢材产量达到1.92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2.0%,增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二)进口基本平稳
据海关统计,4月份钢材进口150万吨,比上月增加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8%。从品种结构来看,棒材进口1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3.7%;角钢及型钢2万吨,下降30.6%;板材125万吨,下降7.4%;管材10万吨,增长15.3%。
1-4月份,累计进口钢材568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7%。
综合国内生产和进口两方面的情况,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测算,今年前4个月,国内钢材新增资源总量1.98亿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1%。其中,4月份新增资源5311.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9%。
(三)出口有所回升
据海关快报统计,4月份我国出口钢材478万吨,比上月增长14.9%,比去年同期下降33.2%。进出口相抵之后,本月我国净出口钢材328万吨,环比增长16.1%,同比下降40.7%。
今年以来,我国钢材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前三个月的出口情况分别为:1月出口414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5.3%;2月出口31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7%;3月出口41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2.7%,但从环比来看,最近两个月出口连续回升,这种态势值得关注。
从出口品种结构来看,棒材出口11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49.4%;角钢及型钢出口34万吨,下降42.5%;板材出口226万吨,下降25.6%;线材出口16万吨,增长22.2%;管材出口11万吨,下降15.4%;钢坯出口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98.8%。
1-4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161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33.0%;累计出口钢坯10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96.2%。
(四)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稳定较快增长
4月份,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同比增长15.7%,其中重工业增长17.2%。主要钢材消费下游行业产量增长势头迅速,例如,汽车增长22.2%,民用钢质船舶增长57.6%,发电设备增长28.4%,大中型拖拉机增长50.9%,挖掘机增长49.6%,内燃机增长15.4%,金属切削工具增长1.3倍,起重设备增长28%。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保持在25%以上。1-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8410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952亿元,增长24.5%。
由此来看,当前国内消费需求依然较为旺盛,增速保持在13%以上。
(五)市场价格继续上涨,涨幅缩小
4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继续上涨,但涨幅缩小。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4月份,全国钢材市场综合平均价格比3月份上涨3.0%,涨幅比3月份缩小5.6个百分点。分品种来看,呈普遍上涨态势,其中中板涨势最为突出,涨幅为3.8%,其余品种涨幅多在2%-3%之间。
执笔人:陈中涛

水泥生产加快  价格涨幅回落
--- 4月份水泥市场综述
4月份,水泥生产加快,市场平均销价涨幅继续回落。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价格监测数据,4月份,国内水泥市场平均销价环比指数为100.81%,涨幅继上月回落2.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回落0.5个百分点;与去年4月份相比上涨13.8%,仍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1-4月,水泥市场均价累计比年初上涨6.4%,比去年同期上涨11.1%。
进入5月,由于我国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受灾后重建导致投资可能较快增长利好消息带动,部分城市、部分品种水泥价格又开始缓慢爬升,预计后市国内水泥市场需求旺盛、供给充足,重点联系水泥企业价格涨幅有所回升。
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国内水泥市场仍表现如下特点:
一、投资需求增幅回落,但行业处于景气周期
1-4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累计投资28410亿元,同比增长25.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了0.2个百分点。在整体宏观调控背景下,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目前来看,市场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但水泥行业逆市上扬,总体来看,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内。一方面,水泥价格仍具有刚性的需求支撑:新农村建设将进一步深入,南水北调工程、国家重点机场、高速公路、港口、铁路建设步伐加快;另一方面,震灾过后,存在进一步扩大和巩固基建投资的需求。
二、国内生产加快,资源供给较为稳定
4月,年初的雪灾使全国大部分地区提前进入水泥消费旺季,基建施工明显加快,导致对水泥需求环比、累计都有所增加,4月份,水泥熟料和水泥产量都迅速增加,资源供给较为稳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4月,我国当月生产水泥熟料7748万吨,同比增长9.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水泥产量12488万吨,比上月增长10.3%,比去年同期增长10.8%;1-4月,我国累计生产熟料26814万吨,同比增长9.0%,累计水泥产量为382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9%(图1)。由于国内旺盛需求支撑,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将逐渐提高,5月以后重点水泥企业的环保、节能型产能逐步释放,水泥熟料和成品生产产量将会稳步增加,资源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三、水泥出口步伐放慢,但出口价格仍处高位
2008年以来,虽然美国、中东、欧盟等市场水泥需求强劲,但国内政策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导致我国水泥出口步伐放慢。据海关数据,4月我国出口水泥205万吨,1-4月累计出口985万吨,当月、累计同比分别减少41.8%和12.4%。出口企业大都是地处沿海和沿江地区的大型优势企业,有交通、海运便利的条件,成本相对较低,产品主要以新型干法水泥为主,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另外,南亚、东南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也吸引了我国部分水泥出口外销,水泥价格仍然高于国内水平。1-4月份,我国水泥出口累计金额为37872万美元,出口平均价格为270元/吨(除特别说明均指人民币元),其中4月份水泥出口平均价格更是高达287元/吨,环比增长4.7%(图2)。预计随着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国内需求回升,下半年单月出口量仍会保持调整行情,而出口价格也将继续高位稳定。
四、水泥市场价格高位平稳,但涨幅回落
4月份,水泥生产加快,市场平均销价涨幅继续回落。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价格监测中心数据,4月份,国内水泥市场平均销价环比指数为100.81%,涨幅继上月回落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当月市场平均销价比2000年12月价格上涨1.78个百分点;1-4月,水泥市场均价累计比年初指数为106.4%,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分地区出厂价格方面,普通硅酸盐水泥(P.O)32.5级西南地区市场价格较高,4月出厂均价为350.5元/吨,比上月上涨了2.7元/吨;华北、西北地区出厂均价为285.6元/吨、256.8元/吨,平均价格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较低。进入二季度以来,全国多数地区水泥平均销价均仍表现为高位运行、涨幅回落的态势
水泥价格高位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一是需求量增长略小于供给量。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测算,1-3月全社会水泥资源供给量25700万吨左右,相对急剧增加的需求量来说仍显不足,缺口约为2000万吨左右,水泥消费需求增加,减少了成品库存,促使市场形成短期内供不应求的局面。二是水泥生产企业对5-6月水泥消费需求高涨预期以及季节因素影响,加快生产步伐,减少了需求缺口,稳定了全国销价。从2008年起,水泥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符合环保、节能要求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发展迅速,淘汰落后水泥的行政力度加大,但短期内供给增加仍然满足不了需求量的增加。三是国际市场相关产品价格上涨输入拉动。2008年,国际市场资源型产品价格上涨较快,拉动了中国市场包括水泥在内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四是水泥企业的短线走强,很大程度由于不少游资炒作所致。
水泥价格目前的走势仍然平稳,随着投资门槛的提高,有能力新建生产线的企业越来越少,因此预计今后几年水泥的新增产能将逐渐放缓。未来几年仍将有大量的产能需要淘汰,淘汰进程乐观。同时,水泥需求仍将增长,继续看好行业发展。灾后重建的重点将是基础设施以及房屋建筑,将产生大量水泥需求。对四川及周边水泥企业构成利好。目前灾后重建尚未开始,业绩释放预计将在中报或三季报中反映。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判断,水泥价格短期内仍将高位稳定运行,价格地区差异仍将存在。后市京津唐地区价格存在超预期可能;华东地区价格决定因素将面临诸多转折性变化;西北、西南地区价格仍将高位运行。

执笔人:叶茂盛

消费增长趋缓   铜价高位回落
--- 2008年4月份国内铜市场综述
2008年4月份,我国国民经济走势呈现平稳态势。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全球通涨压力加大,美元持续走软和国内紧缩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铜现货市场供应充足,期货库存有所回落,市场需求增长趋缓,进出口水平同比下降。市场价格在宽松的供应环境、从紧的资金压力和季节性消费走强的预期落空等因素影响下,铜市场价格出现高位回落。
预计5、6月份,在国内外通涨压力没有缓解的状况下,国家将继续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全球目前的主要铜消费国需求不旺,国内市场供应稳定,传统市场旺季即将过去,市场价格继续走高的动力不足。而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及多变的国际局势等将给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后市铜价仍将大体是震荡下行的趋势。
  一、新增资源增长回落
2008年1-4月份,全国铜新增资源量为17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3%;净增资源量为174.9万吨,同比下降4.6%。新、净资源水平都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
从国内生产方面看,铜产量稳定增涨。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4月份,全国铜产量完成32.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2.7%,环比增幅回落8个百分点。1-4月份,铜产量累计完成116.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7%。增幅比去年同期增长13.5%。环比增幅提高2.6个百分点。
从进口贸易方面看,进口量继续下降。据海关统计,4月份,全国进口铜14.81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7.6%。前四个月铜的累计进口量为61.71万吨,同比下降17.2%。前4个月每月的进口量大体稳定,平均为15.4万吨左右。而去年同期平均每月进口量为18万吨。
4月份,国内生产稳定增长,进口贸易下降,其主要原因:一是年初雪灾影响到铜的供应,目前企业加大生产,提高开工率,使市场供应有所保证;二是随着美国次级债危机不断升级,导致全球经济放缓,通涨压力加大,消费者对市场前景的不明朗表示担忧;三是目前国际市场铜价处于高位,远高于国内市场价格。因此,价格倒挂,令进口亏损,直接影响进口铜放缓。
二、消费市场增长趋缓
2008年4月份,国家宏观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然居高不下,但环比略有下降。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28410.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从各行业投资比重来看,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投资比重有所加大,分别提高了1.9%和0.3%。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燃气生产供应等行业投资比重有所下降。在制造业中,石油加工业、医药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回收加工业和印刷业同比增幅最大。石油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制造业等行业投资比重加大。
4月份,全国工业销售产值实现39799.3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8.4%。环比回落3.3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同比增长30.3%,轻工业同比增长24.0%。环比重、轻工业都有所回落,分别下降3和3.9个百分点。
从铜消费情况来看,国内市场整体保持着稳定增长。下游行业主要产品铜材产量稳定增长。4月份,全国铜材产量66.9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3%。1-4月份,全国铜材累计产量232.0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1%,与上月相比增幅回落3.5个百分点。
从我中心监测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中也可以看出,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新定单指数4月份为59.8%。与上月相比回落了2.5个百分点。表明4月份铜市场消费环比是趋缓的,市场需求没有出现旺季走强局面。
在与铜市场消费相关的其他产品中,如汽车和电力电缆等增长势头较好。发电设备、交流电动机和变压器等产品环比增幅有所下降。4月份,全国汽车产量为100.4万辆,同比增长22.2%。1-4月份累计生产358.9万辆,同比增长17.4%;发电设备生产1056.3万千瓦时,同比上涨了28.4%,环比回落51.1%。1-4月份累计生产3912.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6%;交流电动机1739.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2%。环比回落9.7%。1-4月份累计生产6226.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0%;变压器产量9288.6万千伏安,同比增长19.1%。环比回落0.6%。1-4月份累计生产6226.9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0%;电力电缆生产为153.5万千米,同比增长37.0%。1-4月份累计生产50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7.3%;
在铜出口贸易中,今年4月份,铜出口量增幅继续上升。据海关统计,4月份,全国出口铜1.88万吨,比去年同期上升334.8%;1- 4月份,累计出口量为3.13万吨。同比增长227.2%。
从库存方面来看,2008年4月份,上海期货交易所的铜库存量表现为:第一周,库存量为5.82万吨。第二至五周的库存量分别是5.89万吨、5.62万吨、4.94万吨和4.65万吨。从期货库存趋势来看,4月份各周库存是逐步下降的。4月底库存比3月底下降0.9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29万吨。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今年4月份,国内铜消费市场是基本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本应是传统旺季的市场表现并没有象人们预期的那样出现旺盛的局面。主要是发电设备、交流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的生产产量与上月相比都有所回落。在出口贸易方面,4月份铜的出口继续上升,环比增加了0.74万吨,增幅为64.9%。主要是受国际市场需求的影响,智利能源紧张、铜矿罢工,生产中断等因素导致全球铜供应相对短缺。使我国铜出口贸易增加了机会,铜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相对有大幅度增长。
三、市场价格有所回落
2008年4月份,LME铜一直在高位中震荡。铜价全月大多数时间在8500-8800美元之间震荡调整。最高冲上了8815美元。最低也是几次触及8400美元附近。主要是大量基金的涌入、原油创新高、智利罢工及季节性消费需求热炒等原因推高伦铜整体走高。
沪铜与外盘相比,4月份表现相对较弱。月初三月主力合约以65090元开盘,月末以64620元收盘。全月最高价67270元,最低价62660元。全月整体走势偏弱,与外盘的表现形成较鲜明的反差。其主要原因是受国内现货市场的影响。
4月份,国内铜现货市场价格走势高位回落。与上月和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降。4月份,上海现货交易市场铜月均价格为65155元/吨。与上月相比回落1.9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5.73个百分点。4月10日为全月最高价66000元/吨,16日为全月最低价64225元/吨。
在我中心监测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表明, 4月份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购进价格指数为67.5%,比上月回落了7.5个百分点。
    从市场整体环境来看,影响今年4月份国内市场铜价有所回落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内市场供应充裕,使得市场供给相对宽松;二是传统的消费旺季并未显现,主要下游消费领域的产品消费环比在下降;三是国内通胀压力犹存,宏观紧缩政策的继续实施,使得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四是作为铜的主要消费国,美国消费的不景气,在很大程度上也阻止了铜价的上扬。
预计后市,国内铜市场价格仍将延续震荡回调的格局。从长期看,国民经济将稳步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还将会保持一定的增速,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也会进一步加快,电力设备、电线电缆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还将不断扩大,潜在需求还将不断推高铜价。
从近期看,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市场的需求受阻。国内调整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关税、紧缩货币政策的继续实施,企业的资金压力,下游主要行业需求旺季不旺,将会抑制铜市场价格的上扬。同时,不断飚升的原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原料、运输和人力成本等又会对市场铜价给予有力的支撑。因此,市场的供求基本面和企业的资金流是决定市场铜价的根本因素。
对于突如其来的四川大地震,目前的损失和对市场的影响无法准确估量,但一定会在一定阶段内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灾害一方面会使受灾地区企业停产,运输受阻,效益受损。如这次灾害中,云南铜业在四川省内投资的凉山矿业、里伍铜矿的生产经营虽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但途经四川的铁路运输受到影响,经公司估算,预计会减少约13000万元的销售收入。因此,受灾地区及周边的市场的供应会变为紧缺。
另一方面灾害过后也会带来一些机遇。如岷江水电是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最重的公司之一;东方电气是当地较大的生产火电、水电、核电等发电设备的企业,地处四川绵竹市汉旺镇。在灾害中人员、厂房、设备和产品都遭受严重损失;还有桂冠电力在四川投资的两家全资子公司:茂县天龙湖电力有限公司和茂县金龙潭电力有限公司。到目前为至,所在地茂县的通讯和交通仍处于中断状态,公司受损情况还无法得知。而这些严重受灾的企业大都是电力企业,是铜消费的主要对象。因此,在灾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会给铜市场的需求带来机遇。这为未来市场铜价走势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执笔人:高伟

近期铝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

    受宏观经济走弱以及市场库存维持高位的影响,美元走势或强或弱也影响着基本金属价格的走势,继3月份价格大幅上升之后,4月份以来LME铝价出现下降。目前LME铝库存仍旧处于较高位置,表明全球铝需求也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在需求好转之前,LME铝价将继续维持低位盘整的态势。
    国内市场总体形势供应充裕,而需求并未出现明显转好的迹象,致使国内现货铝价持续疲软。在消费好转、库存全面消耗之前,铝价将继续跟随外盘走势处于弱势盘整的状态,但在电价上涨的情况下,电解铝的生产成本将继续提高,铝价下跌空间有限。
    一、市场回顾
    1、LME市场
    4月初LME铝库存出现连续10天下降的局面,但终因整体库存量偏高,特别是当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Rusal宣布全面恢复产能之后,铝价并未出现恢复性上涨,延续了3月中旬以来的走势,继续围绕3000美元展开震荡。4月份LME铝现货价格为2968美元/吨,比3月下降1.5%;LME3个月期货平均为3017美元/吨,下降1.2%。进入5月份以后,在铜价扬升以及库存出现回落的推动下,铝价得到提振。特别是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出现8级地震,导致四川省内的大量铝厂停产,刺激铝价大幅走高。5月份的第二周,LME铝拉出5根阳线走势非常强劲,最高达到3067美元,而美元走强以及获利回吐的缘故,令5月16日LME期铝收盘略有回落,收于3033美元,但铝价已成功站上3000美元重要关口。
    2、国内市场
    在原本属于消费旺季的时间里,国内铝市表现令人失望。4月份,因市场库存量持续稳定增加,且多数商家担忧铝价出现破位局面,急于清理库存止损,市场流通货源充足。消费方面,因市场看跌预期强烈,下游购买力明显下降。在多方利空挤压之下,国内铝价持续下滑,当月最高价为18960元/吨(4月3日),最低价为18400元/吨(4月30日),平均价格为18733.81元/吨。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4月份全国流通环节铝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了0.39个百分点,同比回落了1.66个百分点,比年初上升了9.74个百分点。“五一”假期期间,上海集中到货量仍在6000吨以上,广东市场新增库存量达到1万余吨,市场重新开市后,消费并未出现苏醒,市场到货压力突显,价格顺势走低,5月6日,上海地区铝价最低至18300元/吨,广东地区最低至18430元/吨。随后,因连续下跌,加之LME铝价在期铜扬升以及库存下降的推动下走好并带动国内期市,国内现货市场出现部分低位买兴,价格开始反弹。当5月12日,四川地区出现8级地震之后,市场出现供给忧虑,卖方惜售、买方活跃的情况显现,价格继续扬升。5月19日,上海地区铝价最高至19100元/吨,广东地区最高至19180元/吨。此后,地震因素逐渐被消化,卖家的炒作行情难以获得下游用户认可,在19000元以上的价位用户坚持不入市购货,在较弱的消费状况下,短线炒作热情的降温导致铝价承压回落,两天之内,价格回落近400元。
    二、4月份国内市场情况
    1、原铝产量稳步增长,氧化铝产量出现萎缩
    从国家权威部分统计数据看,2-3月份国内原铝产量的确受到了减产的影响。从07年12月至08年3月份,国内原铝日均产量分别为3.7、3.5、 3.46及3.37万吨,可以发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从4月份开始,随着前期减产铝厂相继复产,产量开始回升。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08年4月份原铝(电解铝)产量为114.5万吨,环比增长6.3%,同比增加19.2%。1-4月份总产量为428.58万吨,同比增加11.2%。4月份我国氧化铝产量为186.5万吨,比3月份减少9.8%,同比增长7.3%,而今年2、3月份国内氧化铝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8.1%和25.5%。1-4月份国内氧化铝总产量为715.63万吨,同比增长18.6%。国内氧化铝产量下滑主要是部分厂家因电力供应不足而被迫关闭,比如,中铝就因电力供应不足其下属一些工厂被迫关闭,导致其今年第一季度氧化铝产量较去年同期下滑4.8%。
    2、原铝出口继续增长
    据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从3月份开始中国原铝一改连续五个月净进口的状态转为净出口,4月份国内延续这一状况。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原铝及铝合金出口量为71024吨,比3月份增长17.7%,1-4月份总出口量为221487吨,同比增长15.2%。4月份国内原铝及铝合金进口量为29520吨,1-4月份累计进口量为99385吨,同比减少10.1%。
    另据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氧化铝进口量开始增加,比3月份上升46.4%为56万吨,1-4月份累计进口172万吨,同比减少16.2%。4月份铝材出口量为15万吨,较3月份增长1万吨。4月份铝材进口量为57644吨,较3月份相比减少15.3%。
    3、国内消费保持平稳
    目前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速仍维持较高的增长势头,总体经济环境良好。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仍旧保持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同时,4月份国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28410.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此外工业销售产值完成39799.3亿元,同比增长28.4%。建筑、交通、机械、电子、电力等主要的铝终端消费行业稳定发展,4月份国内汽车产量为100.4万辆,同比增加22.2%,良好的终端消费传导至铝加工行业,4月份国内铝材产量为124.1万吨,环比增长14.5%,同比增长41.1%。
    三、后市展望
    近期铝价与市场的整体低迷,令部分商家开始担忧市场会持续走弱,甚至认为市场将就此转入长期的调整格局,价格难以恢复,因此当前市场人气低迷。综观市场情况,当前对铝价构成支撑的因素较少,整体处于空头行情之中,但国内电力短缺的情况使铝价得到支撑。
    1、地震影响几何
    四川地区分布着四家铝厂,从07年的生产情况来看,全年四川铝产量为513000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本次地震主要是广元地区铝厂受损严重,大概125000吨产能全部关闭,同时阿坝地区也有50000吨产能关闭,从目前灾区情况来看,短期内上述两个铝厂恢复生产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按照停产3个月计算,其损失大概在5万吨左右。而眉山的225000吨产能以及其亚铝业集团150000吨的产能并未受到地震影响,目前产嫩能够都在正常运转,总体上只要电力供应大多保持正常,预计不会出现如今年初雪灾带来的严重损失。综合分析,地震对原铝产量受损影响可能有限。目前市场预期灾后重建将提振铝价,但重建何时启动以及对金属需求情况如何尚未有定论,灾后重建能否对铝价起到拉动作用还需时间考证。
    2、库存持续增加,供应出现过剩
    截止到5月21日,LME铝报告库存量为1061725吨。国内库存情况:截止到5月19日,上海地区铝库存为118661吨,无锡地区铝库存为30000吨,广东地区铝库存为20958吨。高库存显示了铝市场供应大于需求。国际铝业学会(IAI)最近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全球3月原铝日均产量增至6.99万吨,2月为6.98万吨,去年3月为6.7万吨;3月份原铝总产量为216.8万吨,高于2月份的202.4万吨,而去年同期为207.8万吨。全球金属统计局(WBMS)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球铝市过剩18.6万吨,而去年同期仅过剩2.5万吨。 WBMS同时表示,预计今年全球原铝需求为637万吨,较去年同期高出42.3万吨,产量增加58.4万吨至655万吨。如果按照2007年全年全球原铝过剩50.3万吨来计算的话,今年全年大约过剩76万吨原铝。
    3、铝市消费疲软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国内铝锭市场目前继续维持弱市格局,消费疲软和资金紧张状况没有改变。从一些型材厂及合金厂反映情况来看,当前的开工率普遍不如往年,主要是受到终端行业需求下降的影响,出口订单及国内订单均不理想,且迟迟未有改善的迹象,影响下游对原铝的需求量。从5月20日起,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利率,政府紧缩政策,银行信贷的进一步收缩,企业流转资金偏紧又开始影响购买力。此外,夏季用电高峰的来临将对铝冶炼商及铝型材使用商产生影响,一旦电力供应紧张,加工企业存在停产的可能。
    4、政策可能出现调整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铝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我国政府正试图通过取消出口退税等经济手段来抑制原铝和铝制品半成品的出口,为资源密集的铝产业投资降温。韩国海关去年末同意将原铝制的铝管进口关税税率降至与铝锭相同,此后我国企业增加了向韩国的铝管出口,这引发了我国海关对铝管出口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从2月份开始由原铝制成的铝管被归入原铝税下,此举迫使出口商们大幅减少铝管出口,转为出口铝板带材。但5月份海关开始加强对原铝制成的板带材出口的控制,同样将其视同原铝出口。此前铝管和铝板带材制品享有11-13%的增值税出口退税,并且不需要缴纳出口税。但目前有关人员表示,我国政府正在考虑减少或取消其出口退税。
    此外,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前景有一定的改善迹象。美国第一季度非农生产力增长2.2%,同期,美国非农单位劳动成本增长2.2%,为4年内最慢年度增幅,这些有助于减少市场对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另外,美国5月13日公布的4月扣除汽车的零售销售意外地强劲,这一消息支持了美联储下月可能不减息的看法。就近期而言,美元存在持续反弹的可能,这将令金属市场承压。
但电力是铝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到电解铝生产成本的35%左右,每逢电力因素出现问题,就会刺激铝价走高,比如年初雪灾造成的南方部分地区电力中断就造成了铝价大幅攀升,另外提高电价的消息也会在短期内刺激铝价走高。目前来看,在能源紧缺、煤、油涨价的形势下,今年国内用电紧张形势会更加严峻,拉闸限电的情况很有可能再次发生,而且程度也有望更加严重。此外,为了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推进节能降耗工作,近期各地高耗能企业执行电价均较前期均有所上调。电力问题将是当前铝市最大的多头题材。此外目前国内因地震因素急救物资运输导致电解铝出货相对紧张,尤其是铁路运输方面,未来将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后期LME铝市将继续维持低位盘整的态势,国内铝价存在进一步震荡下探的可能,但总体下跌空间有限。       
执笔人:李大为

4月国内天然橡胶价格小幅回落

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内橡胶市场消费需求旺盛态势依旧;国内天然橡胶海南、云南主产区陆续开割,新胶资源陆续上市,新增资源平稳增长,市场供给偏紧的矛盾正在逐渐缓解,国内天然橡胶市场价格小幅回落。
一、 新增资源平稳
据初步统计测算,4月份各类橡胶新增资源50.7万吨,同上月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增长6.7%。其中天然橡胶新增资源1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3%;合成橡胶新增资源33.7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8.0%。
1-4月份,各类橡胶新增资源量188.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1.0%。其中天然橡胶新增资源量6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0%;合成橡胶新增资源量122.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3%。
1、国内生产情况
4月份,国内主产区因年初的冰冻灾害及病害造成开割延迟,新胶产量较往年有较多下降,大约只有3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25%。
合成胶生产加快。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4月份,合成胶产量21万吨,比上月增长5.5%,比去年同期增长26.9%。今年1-4月,合成胶累计产量74.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9.7%。
    2、境外进口情况
4月份橡胶进口比上月下降。据海关统计,4月份进口各类橡胶26.7万吨,比上月下降13.9%,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4月份进口各类橡胶110.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3%。
橡胶进口构成中,4月份天然胶进口1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3.8%;合成胶进口12.7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3.6%。1-4月份天然胶进口6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6.3%;合成胶进口47.6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1.5%。
  二、消费需求平稳
4月份,工业生产继续在较高平台上保持平稳运行。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5.7%,比上月回落3.1个百分点。主要橡胶消费下游行业,汽车产量达到100.4万辆,比上月下降5.8%,比去年同期增长22.2%;轮胎产量达到5159.1万条, 比上月增长7.6%,比去年同期增长26.8%。
据我们初步测算,4月份消费橡胶约48万吨左右,同上月基本持平。1-4月份橡胶消费约188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0.6%。
三、天然橡胶市场价格略有下降
    4月份,随着国内天然橡胶陆续开割,全国橡胶新增资源增长加快,资源供应偏紧的局面正在逐步缓解,市场价格有所下降。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4月全国天然橡胶市场综合平均价格比上月下降1.3%。
从国内市场来看,4月份,国内主产区国产SCR5海口平均成交价格为22336元/吨,比上月平均价下跌401元/吨,最高价为22665元/吨,最低价为21996元/吨;云南平均成交价为22707元/吨,比上月平均价上涨129元/吨,最高价为22911元/吨,最低价为21600元/吨;国内主销区国产SCR5上海市场平均价格为22457元/吨,比上月上涨38元/吨,最高价为23200元/吨,最低价为22000元/吨;青岛市场平均价格为22360元/吨,比上月上涨60元/吨,最高价为23000元/吨,最低价为22000元/吨;天津市场平均价格为22485元/吨,比上月上涨8元/吨,最高价为23200元/吨,最低价为22100元/吨。
从国际市场来看,4月份,国外主产区泰国RSS3平均价格为2825美元/吨,比上月平均价上涨35美元/吨,最高价为2890美元/吨,最低价为2780美元/吨;印尼SIR20月平均价格为2705美元/吨,比上月平均价上涨24美元/吨,最高价为2755美元/吨,最低价为2655美元/吨;新加坡期货市场的到期现货月平均价格为2835美元/吨,比上月平均价上涨43美元/吨,最高价为2900美元/吨,最低价为2775美元/吨。
进入5月份,国内橡胶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从国际市场来看,因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以及三大产胶国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仍处于橡胶落叶期,近期橡胶供应量减少,现货价格继续上扬。截至5月9日,泰国RSS3和印尼SIR20的2008年6月FOB价分别为2929.1美元/吨和2790美元/吨,与上周同期相比,泰胶、印胶分别上涨65.4美元/吨和50美元/吨。
预计后市价格将保持平稳略降。从国际上来看, 4月上旬最迟5月中旬是国外东南亚主产国结束冬季恢复正常开割的时期,产量将呈恢复性增长,国际天然橡胶价格将总体保持持续下跌的趋势。从国内来看,国内海南、云南主产区陆续开割,加之进口持续上升,新增资源增长加快,资源偏紧的局面将逐渐缓解,国内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总体上将呈缓步下跌趋势。但由于当前国际原油价格高位徘徊,同时由于受年初冰冻天气及病虫害影响,国内主产区开割情况不很理想,总体资源供应量仍然不充足,预计近期后市国内天然橡胶价格仍将在高价区域振荡,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较小,甚至不排除仍然会出现阶段性的小幅上扬行情。
执笔人:陈中涛


2008年4月份国内硫酸市场综述
2008年4月份,国内硫酸市场价格继续快速上涨。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积极推动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和资金支持的政策下,国内硫酸市场需求旺盛,下游行业稳步发展。加上国际市场需求良好,整体硫酸市场呈现供求偏紧的局势。同时,国际原油不断攀升,原料、运输和人力成本不断高企,使硫酸市场价格屡创新高。
预计后市,硫酸的生产将有所回升。下游行业如化肥、化工、轻工等行业的生产仍处在旺季。化肥出口贸易在政策的影响下可能会有些影响。但在能源、原料、物流等成本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硫酸市场价格仍将显示强势。
一、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4月份,国内硫酸产量483.1万吨,同比增长7.9%。环比增幅提高0.1个百分点。1-4月份,硫酸累计产量1756.8万吨,同比上升5.6%。环比提高0.3%。
从4月份硫酸生产完成情况看,硫酸产量是保持着稳定增长。由于一季度我国南方地区遭受罕见的特大雪灾,造成部分硫酸生产企业停产,交通受阻,市场供应受到严重影响。这是造成市场货源紧张的主要原因。4月份,北方地区主要硫酸生产企业大都开足马力生产;而华中、华东、西北硫酸生产也在迅速恢复,市场供应正处在逐渐增加状态。
二、下游消费需求持续上升
今年4月份,我国工业生产同比保持稳定增长,环比增长有所回落。工业销售产值完成 39799.3亿元,同比增长28.4%,环比回落3.3个百分点。1-4月份工业销售累计产值142577.8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0 %。环比增幅提高0.1% 其中:重工业累计增长30.2 %,轻工业累计增长25.9 %。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但与上月相比增幅有所下降。今年4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28410.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环比投资增幅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与硫酸相关的行业投资也是高增长。如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71.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36.2 %;石油加工、炼焦等加工业投资增长8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0.6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37.9 %。尽管这些行业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高增长,但与上月相比这些行业的投资还是有所回落的。
从下游产品来看,国内硫酸消费的各品种需求都还是比较旺盛。4月份,硫酸消费需求的主要产品如化肥、农药、油漆、焦炭等都出现较高的增长。尤其是化肥生产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今年4月份,化肥生产累计完成544.9万吨,同比增长4.1%,1-4月份化肥累计销售1943.8万吨。同比增长6.1%。环比回落了0.6个百分点。其中:磷肥4月份生产128.2万吨,同比增长3.1 %;氮肥产量为385.4万吨,同比上升3.4 %。其中:尿素生产更是高速增长,同比增长10.7%。化肥生产增速走高,其主要原因是:目前正是化肥市场生产与消费旺季。化肥企业正在满负荷状态下加紧生产。而化肥的分销商也在积极组织进货,应对到来的播种季节。同时,今年国家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加大了资金投入,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对硫酸市场需求的进一步加大。
从国际市场来看,由于国际高油价,激发了世界范围内掀起新能源和替代品的研制。近一段时间国际也使我国化肥的出口贸易进一步增长。今年4月份,我国化肥出口142万吨,同比增长73.8%。1-4月份累计出口603万吨,同比增长129.6%。国内外化肥市场消费的旺盛大大增加了对国内硫酸市场的需求。
与硫酸相关的其它下游产品市场也保持着较旺盛的局面。今年4月份,农药产量为18.3 万吨,同比增长15.1 %;1-4月份,累计增长19.1%。焦炭产量为2961.8 万吨,同比增长 12.4 %。1-4月份,累计增长13.1%。;油漆产量为39.8   万吨,同比增长6.7 %;1-4月份,累计增长9.3%。染料产量为13.7 万吨,同比增长15.9 %。1-4月份,累计增长11.9%。相关行业的稳步增长对硫酸需求形成利好。
三、市场价格不断刷新历史记录
自去年3、4月份以来,国内硫酸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今年前4个月更是一路飙涨。4月份,国内主流平均出厂价格为1500元/吨。与3月份相比,国内主流平均出厂价格上升120元/吨左右。与去年同期500元/吨相比,涨幅200%。而且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从我中心监测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表明, 4月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购进价格指数为82.2%,比上月上涨了0.9个百分点,而且是自有数据监测以来的最高点。
从我中心监测的生产资料流通环节价格指数来看,2008年4月份,国内硫酸市场平均价格指数比同期上涨69.16 %,比年初上升37.75 %,比上月增涨4.97%。1-4月份,硫酸市场平均价格指数同比累计上涨61.43%,比年初上升27.58%。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硫酸市场价格的平均水平和增长幅度都是在一路飙升,并创出历史新高。
分析国内硫酸市场价格大幅攀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材价格不断上涨。由于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国际硫磺价格持续上扬,从而我国进口硫磺价格随着提高。目前国内硫磺进口价格由年初400美元/吨涨至725美元/吨,上涨81.25%,与去年同期95美元/吨相比,上涨664.7 %。国际硫磺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带动国内硫磺价格上升。4月份,国内硫磺主流平均出厂价格突破5000元/吨,达到5060元/吨,从而加大了国内硫酸生产的成本,推动了硫酸市场价格上涨。
二是能源价格不断飚涨。5月中旬,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已接近130美元/桶。国内煤炭价格4月份虽有小幅回落,但进入5月份,国内煤炭价格再度攀升。如华东煤炭企业从5月份实施新的煤炭价格。焦煤价格平均上涨200元/吨。动力煤平均上涨40元/吨。而化工行业又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价格的高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化工产品的成本。
三是市场需求处在旺季。目前正值农业生产的高峰期。而化肥生产对硫酸需求大约要占到一半以上。化肥市场的生产和需求旺季,为硫酸消费提供了增长动力,从而推动了市场价格上扬。
四是市场供应偏紧。由于一季度冰雪灾害,使企业生产、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旺盛,使整体市场供应处于偏紧的状态。货紧价扬加上成本高企是目前市场的基本格局。
预计后市,随着全国各地区企业生产逐步正常,硫酸的市场供应将会有所回升。但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仍显不足。下游农业生产正处旺季,化肥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同时,良好的国际市场需求也带来无限的机遇。这无疑会加大国内供需紧张的格局。
尽管财政部日前作出决定,从 2008年4月20日到9月30日,在使用化肥旺季期内,对化肥原料的出口在现有出口税率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缓解国内供求不平衡,抑制价格上涨过快。  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政策效应仍有可能会滞后一段时间。
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打乱了市场的正常运行。对化工及下游行业的生产和交通运输肯定会造成影响,但对于硫酸整体市场的影响可能不会太大。
未来市场在美元汇率加快下滑,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升,国内煤炭等能源价格继续走高,原料、物流及人力成本等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加上国内外市场旺盛的需求,后市硫酸市场价格将仍显走强格局。
                                               执笔人:高伟

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环比回落
4月份,国内汽车产销量环比有所回落,但同比仍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增势强劲,市场价格稳中有降。
国内汽车生产有所回落。据国家统计局统计,4月份全国汽车生产100.4万辆,比上月减少6.2万辆,环比下降5.8%,但比去年同期增长17.4%。其中,载货汽车生产31.2万辆,环比下降1.8%,同比增长22.4%;客车生产17.5万辆,环比下降5.4%,同比增长10.8%,轿车生产51.7万辆,环比下降8%,同比增长26.3%。
1-4月累计,全国汽车生产358.9万辆,同比增长17.4%。其中,载货汽车生产103.1万辆,同比增长21.4%;客车生产65.9万辆,同比增长11.5%,轿车生产189.9万辆,同比增长17.4%。
国内汽车销售同步回落。据汽车工业协会统计,4月份全国汽车共销售92.26万辆,环比下降12.69%,同比增长14.09%。其中,乘用车销售60.49万辆,环比下降13.65%,同比增长10.83%;商用车方面,4月份销售31.77万辆,环比下降10.81%,同比增长20.86%。
    1-4月,全国汽车共销售350.15万辆,同比增长19.36%。其中,乘用车销售245.60万辆,同比增长17.84%;商用车销售104.55万辆,同比增长23.09%。
   在乘用车中,4月份,轿车销售44.5万辆,环比下降13.80%,同比增长7.96%。多功能乘用车销售2.0万辆,环比下降10.8%,同比下降1.1%;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销售3.95万辆,环比下降9.08%,同比增长38.12%;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0.05万辆,环比下降15.20%,同比增长18.41%。
    1-4月,轿车销售181.88万辆,同比增长18.53%;多功能乘用车销售7.55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47%;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销售14.13万辆,同比增长40.97%;交叉型乘用车销售42.04万辆,同比增长11.89%。
    在商用车市场中,4月份客车销售2.16万辆,环比增长0.07%,同比下降1.01%;货车销售19.38万辆,环比下降11.72%,同比增长17.85%;半挂牵引车销售3.02万辆,环比下降8.53%,同比增长64.88%;客车非完整车辆销售0.98万辆,环比增长11.43%,同比增长5.76%;货车非完整车辆销售6.23万辆,环比下降15.02%,同比增长27.04%。
1-4月,客车销售7.9万辆,同比增长6.34%;货车销64.3万辆,同比增长20.94%;半挂牵引车销售9.23万辆,同比增长52.31%;客车非完整车辆销售3.39万辆,同比增长2.53%;货车非完整车辆销售19.72万辆,同比增长31.77%。
    1-4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依次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哈飞、江淮和吉利。与上年同期相比,哈飞略有下降,其他企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汽车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据海关统计,4月份,汽车进口3.7万辆,进口金额13.5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3.8%和68.2%。1-4月累计汽车进口13.9万辆,进口金额50.9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0.1%和84.9%。其中,轿车进口5.3万辆,进口金额21.9亿美元,分别增长40%和73.8%;四轮驱动越野车进口7.1万辆,进口金额23.1亿美元,分别增长106.4%和124.7%。
4月汽车出口7万辆,出口金额8.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4.1%和74.3%。1-4月累计汽车出口24万辆,出口金额28.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4%和99.2%。其中,轿车出口8.9万辆,出口金额6.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5.2%和123.9%。四轮驱动越野车出口0.6万辆,出口金额0.7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6%和15.3%。
汽车价格稳中略降。据全国36个大中城市监测,4月份国产汽车价格同比继续下降,但在不同车型之间,呈现出有升有降的局面。监测显示,4月份,国产汽车价格出现今年以来首次环比下降,比上月下降0.81%,比去年同期上升1.73%。其中,轿车价格比上月下降1.51%;载重汽车价格环比下降0.74%,比去年同期上升1.73%。其中,中级车作为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市场,是降价幅度最高的。凯越、思域、卡罗拉、马自达3、志俊、标致307等一大批中级车市场上的主打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价。          
执笔人:王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