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应链“诺贝尔奖” 3月18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大酒店召开的IBM“2008年新春策略发布会”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向与会者宣布,IBM中国研究院主导开发的SmartSCOR供应链产品刚刚获得了“2008供应链学术
供应链“诺贝尔奖”
3月18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大酒店召开的IBM“2008年新春策略发布会”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向与会者宣布,IBM中国研究院主导开发的SmartSCOR供应链产品刚刚获得了“2008供应链学术优秀奖”和“全球供应链优秀奖”。为向大家通俗的解释这个奖的分量,他打了个比方——这就是供应链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全世界得到承认和应用。”钱大群说。
3月17—19日,由世界供应链协会(SCC)主办的第三届供应链世界大会暨博览会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举行。SCC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赢利联盟,同时也是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的拥有者,目前有包括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内的近1000个会员。供应链优秀奖是供应链领域最高级别的大奖之一,每年由SCC授予。由于大会采用把悬念留到最后的“奥斯卡式”颁奖方式,所以IBM方面也是直到18日当天才确认自己获得了“全球供应链优秀奖”。确切地说,该大会一共会颁4个奖,其中的3个奖——供应链优秀学术奖、供应链管理运行奖和供应链优秀技术奖,已于一周之前颁出,今年分别由IBM、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公司、安捷伦科技公司和美国空军夺得。而年度“全球供应链优秀奖”则是在以上3个奖项的获奖者中再进行角逐,授予“被公认为在过去一年中通过使用、研究、产品开发或方法开发、以及学术研究等途径,展现出深厚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或者对丰富供应链管理知识做出了最大贡献的组织”。
虽然谜底最后揭晓,但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早已“心里很笃定”,因为他注意到在SCC首轮产生前3个奖项的投票中,IBM票数领先了很多,因此他特意让IBM研究院高级副总裁John Kelly博士参加颁奖晚会,“否则我也没有胆量请他去”。
这是IBM中国研究院第一次获得该奖项,也是历史上IBM公司第一次获得该奖项、第二次获得与供应链有关的奖项。拥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和300多位IBM院士的蓝色巨人正面向未来,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可靠的基础架构提供商和技术的领导者。而中国在IBM全球规划中日益重要,IBM的全球资源正在加快向中国移动,建立基于中国的创新能力,并担负更具有战略性的全球使命。
2007年,IBM中国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成立。当年3月11日,IBM在北京宣布成立首个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利用IBM在供应链研究、业务咨询服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IBM自身整合供应链的实践经验,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供应链管理全球领导者Sanjeev Nagrath说,“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中国还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枢纽,在这里成立新的创新中心是IBM理想的选择。”
李实恭博士介绍,IBM中国研究院在供应链研究上有相当大的投入,也已经做了很多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的制造中心和继美国、欧盟、日本之后第四大经济贸易实体,但中国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相对的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不太高,而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全世界的经济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李实恭介绍说,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便证明了这一点。几年前的一个圣诞节,李实恭在洛杉矶的港口正好遇见货轮拥在港外进不了港,一开始他还以为是美国物流业又出现了罢工,没办法卸货。后来才发现真正原因是因为有大量运载圣诞节礼物的货轮,都是从中国的港口出发的,造成洛杉矶港拥堵。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供应链缺乏管理’。”李实恭说。
中医+西医
SmartSCOR是IBM中国研究院与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共同合作开发的产品,同时美国华生实验室也参与其中。
4月22日,在位于上地中关村软件园的IBM中国研究院内,李实恭博士、IBM中国研究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经理、资深研究员董进和IBM中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任常锐花了近两小时,才向记者大概解释清楚该产品的特点、优势和用途。
在IBM中国研究院负责供应链与物流研究的董进介绍,他的团队所做的事情,就是分析整个全球供应链趋势,在现实中发现供应链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公司更好的参加到全球供应系统之中。SmartSCOR最早是IBM中国研究院供应链与物流研究小组在2005年开发的一个解决方案,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验证,逐步得到改善,它集成了IBM中国研究院多年的专利技术,也把IBM咨询团队中的最佳实践用知识的形式固化在工具集当中。“简单地说,SmartSCOR是支持供应链端到端转型的解决方案,它主要是由一系列的工具集和方法论组成,能够帮助咨询人员和企业的决策者在战略层、战术层、运用层对供应链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优化。”董进说。
在供应链管理软件领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仿真分析”。在现实商业运作中,具有高市场反应速度、高客户满意度和高投资回报率的供应链管理是最佳的,但实际上适合每一家企业的最佳供应链策略各不相同,有的需要推送的策略,有的需要拉式的策略,有的适合基于库存的生产策略,有的则适合基于订单进行生产。企业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事先通过软件仿真出供应链实体之间的关系,验证供应链的设计是否正确,供应链整体成本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建立供应链系统等等。
在仿真分析方面,SmartSCOR有一个功能就是动态、实时的供应链性能分析。董进以一个医学上的人体理论做比,解释何为“动态、实时的供应链性能分析”:一个人的血压、血脂和心跳各有很多指标,不同的生命指标之间有不同的复杂联系,如果能量化抓出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某个指标的变化会影响哪些指标。这样对一名医生来讲,可以比较好的诊断身体健康情况。如果把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看作一个人,它也有不同的性能指标。比如说客户的满意程度、订单履行时间,战略层与运作层等等,这样的指标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如何找出这些指标的联系,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
李实恭进一步阐释说:“西医讲究怎么医治疾病,中医则讲究怎样帮人调理达到体内平衡,SmartSCOR是两者兼具。SmartSCOR可以找出病源,我们不叫对症下药,而是叫‘仿真’,看如何达成最佳的平衡状态。假设这样一个平台具备了这两方面的能力,依循同一套术语、方法和工具,平台上搜集了所有最佳的临床诊断案例,经过详细的分析整理,现在开放给所有医疗工作者,治疗时又可以和其他类似案例做比较,最后又把这一次诊断治疗以同样的术语和模式放回这个平台,我们的医疗服务一定会改进。这就是SmartSCOR要达成的效果。”
据介绍,此次SmartSCOR之所以能获大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一年多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跨行业应用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在IBM内部3个案例中得到成功运用之后,SmartSCOR被IBM的全球咨询服务部确定为标准的咨询工具,被IBM全球约7500名供应链咨询顾问使用。到目前它已经在全球29个国家的27个项目和预售合同中成功应用,涉及高科技、汽车、电信、保险、快递、制造业、消费品、零售电子等多个行业。
董进举例说,一家香港家用工具制造商实施SmartSCOR项目之前,面临业务流程不一致和对突发订单的满足缺乏柔性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很难平衡其全球各地生产厂之间的产能,对原材料供应厂商的控制能力非常弱。IBM的咨询团队用SmartSCOR进行供应链端到端采购流程的仿真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应该把采购流程从分散式采购转化成集中式采购,并给出了安全的原材料库存策略和水平。通过这个项目,这家企业的残次品率缩小了5%,采购周期缩短了7天,原材料每年缩减400万美金。
“应用环节,正是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短板。”任常锐说,这些年研究和接触了很多供应链项目,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普通员工在思维上已经非常先进,他们所想的问题和所采用的策略都已经跟国际接轨了,但这样的思想应该配合哪些行动来实现,他们不清楚。“他们几乎所有人都会认识到需要投资IT,要上ERP等等,但其中很多项目都失败了,最大的原因是,大部分人不清楚怎样有效的将这些系统或理念结合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去。”任常锐认为,SmartSCOR将为解决这种“知易行难”的通病提供技术上的可能。
3月18日,在北京五洲皇冠大酒店召开的IBM“2008年新春策略发布会”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向与会者宣布,IBM中国研究院主导开发的SmartSCOR供应链产品刚刚获得了“2008供应链学术优秀奖”和“全球供应链优秀奖”。为向大家通俗的解释这个奖的分量,他打了个比方——这就是供应链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全世界得到承认和应用。”钱大群说。
3月17—19日,由世界供应链协会(SCC)主办的第三届供应链世界大会暨博览会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市举行。SCC成立于1996年,是一个全球性的非赢利联盟,同时也是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的拥有者,目前有包括诸多大型跨国公司在内的近1000个会员。供应链优秀奖是供应链领域最高级别的大奖之一,每年由SCC授予。由于大会采用把悬念留到最后的“奥斯卡式”颁奖方式,所以IBM方面也是直到18日当天才确认自己获得了“全球供应链优秀奖”。确切地说,该大会一共会颁4个奖,其中的3个奖——供应链优秀学术奖、供应链管理运行奖和供应链优秀技术奖,已于一周之前颁出,今年分别由IBM、洛克希德·马丁航空公司、安捷伦科技公司和美国空军夺得。而年度“全球供应链优秀奖”则是在以上3个奖项的获奖者中再进行角逐,授予“被公认为在过去一年中通过使用、研究、产品开发或方法开发、以及学术研究等途径,展现出深厚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或者对丰富供应链管理知识做出了最大贡献的组织”。
虽然谜底最后揭晓,但IBM中国研究院院长李实恭博士早已“心里很笃定”,因为他注意到在SCC首轮产生前3个奖项的投票中,IBM票数领先了很多,因此他特意让IBM研究院高级副总裁John Kelly博士参加颁奖晚会,“否则我也没有胆量请他去”。
这是IBM中国研究院第一次获得该奖项,也是历史上IBM公司第一次获得该奖项、第二次获得与供应链有关的奖项。拥有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6位图灵奖获得者和300多位IBM院士的蓝色巨人正面向未来,将自身打造成为一个可靠的基础架构提供商和技术的领导者。而中国在IBM全球规划中日益重要,IBM的全球资源正在加快向中国移动,建立基于中国的创新能力,并担负更具有战略性的全球使命。
2007年,IBM中国系统与技术研发中心在北京成立。当年3月11日,IBM在北京宣布成立首个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利用IBM在供应链研究、业务咨询服务等领域的专业知识和IBM自身整合供应链的实践经验,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供应链管理全球领导者Sanjeev Nagrath说,“中国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中国还是全球供应链的关键枢纽,在这里成立新的创新中心是IBM理想的选择。”
李实恭博士介绍,IBM中国研究院在供应链研究上有相当大的投入,也已经做了很多年。“中国已经是全球的制造中心和继美国、欧盟、日本之后第四大经济贸易实体,但中国的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相对的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不太高,而中国供应链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全世界的经济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李实恭介绍说,他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便证明了这一点。几年前的一个圣诞节,李实恭在洛杉矶的港口正好遇见货轮拥在港外进不了港,一开始他还以为是美国物流业又出现了罢工,没办法卸货。后来才发现真正原因是因为有大量运载圣诞节礼物的货轮,都是从中国的港口出发的,造成洛杉矶港拥堵。
“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供应链缺乏管理’。”李实恭说。
中医+西医
SmartSCOR是IBM中国研究院与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共同合作开发的产品,同时美国华生实验室也参与其中。
4月22日,在位于上地中关村软件园的IBM中国研究院内,李实恭博士、IBM中国研究院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研究经理、资深研究员董进和IBM中国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任常锐花了近两小时,才向记者大概解释清楚该产品的特点、优势和用途。
在IBM中国研究院负责供应链与物流研究的董进介绍,他的团队所做的事情,就是分析整个全球供应链趋势,在现实中发现供应链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回到实验室研究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帮助中国公司更好的参加到全球供应系统之中。SmartSCOR最早是IBM中国研究院供应链与物流研究小组在2005年开发的一个解决方案,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验证,逐步得到改善,它集成了IBM中国研究院多年的专利技术,也把IBM咨询团队中的最佳实践用知识的形式固化在工具集当中。“简单地说,SmartSCOR是支持供应链端到端转型的解决方案,它主要是由一系列的工具集和方法论组成,能够帮助咨询人员和企业的决策者在战略层、战术层、运用层对供应链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和优化。”董进说。
在供应链管理软件领域,有一个专业术语叫“仿真分析”。在现实商业运作中,具有高市场反应速度、高客户满意度和高投资回报率的供应链管理是最佳的,但实际上适合每一家企业的最佳供应链策略各不相同,有的需要推送的策略,有的需要拉式的策略,有的适合基于库存的生产策略,有的则适合基于订单进行生产。企业究竟该采用什么样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事先通过软件仿真出供应链实体之间的关系,验证供应链的设计是否正确,供应链整体成本是多少,需要多长时间建立供应链系统等等。
在仿真分析方面,SmartSCOR有一个功能就是动态、实时的供应链性能分析。董进以一个医学上的人体理论做比,解释何为“动态、实时的供应链性能分析”:一个人的血压、血脂和心跳各有很多指标,不同的生命指标之间有不同的复杂联系,如果能量化抓出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某个指标的变化会影响哪些指标。这样对一名医生来讲,可以比较好的诊断身体健康情况。如果把一个企业的供应链看作一个人,它也有不同的性能指标。比如说客户的满意程度、订单履行时间,战略层与运作层等等,这样的指标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复杂的,如何找出这些指标的联系,对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
李实恭进一步阐释说:“西医讲究怎么医治疾病,中医则讲究怎样帮人调理达到体内平衡,SmartSCOR是两者兼具。SmartSCOR可以找出病源,我们不叫对症下药,而是叫‘仿真’,看如何达成最佳的平衡状态。假设这样一个平台具备了这两方面的能力,依循同一套术语、方法和工具,平台上搜集了所有最佳的临床诊断案例,经过详细的分析整理,现在开放给所有医疗工作者,治疗时又可以和其他类似案例做比较,最后又把这一次诊断治疗以同样的术语和模式放回这个平台,我们的医疗服务一定会改进。这就是SmartSCOR要达成的效果。”
据介绍,此次SmartSCOR之所以能获大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一年多来在全球范围内的跨行业应用所显示出来的优势。在IBM内部3个案例中得到成功运用之后,SmartSCOR被IBM的全球咨询服务部确定为标准的咨询工具,被IBM全球约7500名供应链咨询顾问使用。到目前它已经在全球29个国家的27个项目和预售合同中成功应用,涉及高科技、汽车、电信、保险、快递、制造业、消费品、零售电子等多个行业。
董进举例说,一家香港家用工具制造商实施SmartSCOR项目之前,面临业务流程不一致和对突发订单的满足缺乏柔性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很难平衡其全球各地生产厂之间的产能,对原材料供应厂商的控制能力非常弱。IBM的咨询团队用SmartSCOR进行供应链端到端采购流程的仿真分析后发现,该公司应该把采购流程从分散式采购转化成集中式采购,并给出了安全的原材料库存策略和水平。通过这个项目,这家企业的残次品率缩小了5%,采购周期缩短了7天,原材料每年缩减400万美金。
“应用环节,正是中国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的短板。”任常锐说,这些年研究和接触了很多供应链项目,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普通员工在思维上已经非常先进,他们所想的问题和所采用的策略都已经跟国际接轨了,但这样的思想应该配合哪些行动来实现,他们不清楚。“他们几乎所有人都会认识到需要投资IT,要上ERP等等,但其中很多项目都失败了,最大的原因是,大部分人不清楚怎样有效的将这些系统或理念结合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去。”任常锐认为,SmartSCOR将为解决这种“知易行难”的通病提供技术上的可能。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