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管理 >> 内容

吉林省农业物流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字号:T|T 2007年12月04日10:22     商业研究
  • 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提高农业现代物流的质量与效益,在经济发

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吉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提高农业现代物流的质量与效益,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吉林省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物流的发展。

  现代农业物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为满足用户需求,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全过程的供应链管理,使农产品实现其价值、使用价值和在物流过程中增值,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提高客户满意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1]。发展农业物流对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1)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农业物流的竞争和流通环节的减少能够降低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格。(2)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提升农产品价值。(3)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4)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吉林省发展农业现代物流的基础条件
  
  (一)交通运输情况

  1.地理位置。吉林省地处东北地区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总长1 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 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2.交通干线得到加强,路网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吉林省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总量迅速扩大、路网结构不断优化,运输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为农产品现代物流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表1介绍了吉林省各种交通运输里程情况[2]。
  
  在线路里程(特别是公路通车里程)迅速扩大的同时,“十五”期间吉林省运输网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高等级公路大幅度增加,相继建成了拉林河至长春、长春绕城北段高速公路及长春至白城、白山至四平一级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了江密峰至珲春高速公路。2005年全省二级以上公路达到9 176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18.4%,比“九五”末增加3 643公里。除延边州外,吉林省所有地市可实现与省会一级以上公路连接。干线铁路的技术改造取得重要进展,作为吉林省最重要的对外通道的哈大铁路完成了电气化改造,通过能力和运行速度大大提高。

  3.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吉林省实施的“村村通公路,路上通客车”项目取得成效,“十五”期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96亿元,建成农村公路35 000公里,全省实现了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通公路,成为全国较早实现这一目标的省份。2005年吉林省乡通沥青(水泥)路率达98.5%,比“九五”末增加15.5%;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70.7%,比“九五”末增加43.3%。

  (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迅速、市场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继吉林省现代畜禽及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项目被列为2003年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项目后,长春果品中心批发市场等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也被列为2004年国家支持项目,主要用于项目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建设[3]。

  2003年12月8日,由长春粮食集团与德隆集团共同建设的东北亚物流中心在长春市绿园区开业,该中心总投资12亿元,分两期施工,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亚最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该中心的交易品种以粮食成品粮油为主,辐射长春及四平、松原、白城等地区,延伸到辽宁、黑龙江、内蒙、新疆和沿海各省,其设备先进、功能齐全、交易方式现代化、市场管理信息化,是与国家粮食交易网及全国35个大中城市粮油信息中心联网的专业性粮油批发市场[4]。

  从各地批发市场分布情况看,长春、吉林等城市市场培育、发展较快,其中,长春果品中心批发市场、长春蔬菜中心批发市场、吉林玉米中心批发市场、长春粮油中心批发市场等发展成为国家级市场。白山、通化、辽源等地区,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园区。如:白山市长白山山货市场、抚松万良人参市场、梅河口果仁市场以及辽源市物流园区等。通过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建设,促进了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带动作用。

  (三)现代技术逐步应用到农业物流,促进了物流水平的整体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吉林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等先进交易方式逐渐应用到物流领域。从2003年以来,国家利用国债资金,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和检验检测系统项目建设,目前,已有吉林省现代畜禽及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工程项目等10个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得到了国家的支持,开始实施两个系统建设。吉林省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产品信息网络,与全国农产品信息系统对接,逐步促进农产品市场结构调整和升级。

  (四)加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业物流的发展

  吉林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商品量、人均占有量、调出量、玉米出口量等多年来位于全国首位[5]。目前,吉林省各类玉米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吨的就有10个,2004年玉米加工转化能力达到680万吨,形成了大成、吉发、吉林燃料乙醇、华润赛力事达、德大、皓月、吉粮集团等粮食加工转化和农产品贸易企业集团。随着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构调整,特别是粮食加工转化产业快速发展, 促进了农业物流的发展。
  
  二、吉林省农业物流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物流资源需进一步整合,并合理配置

  农业物流的货场、仓库、运输车队、装卸搬运队伍、包装厂、铁路专用线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缺乏横向联系,物流设施设备很难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随着现代物流发展,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量的商贸储运资源处于闲置状态,仓库、车辆、铁路专用线等利用率低,缺乏对物流资源的整合。

  (二)农业物流基础设施不能满足物流增长需求

  重点表现在:如集装箱、冷藏车等农产品运输工具的建设;专用仓库、特种仓库(如低温库、冷藏库、立体仓库)等农产品储存设施的建设;专用叉车、托盘、货梯、升降平台、巷道堆垛机等机械化装卸搬运设施的建设;农产品深加工能力的建设;农业物流信息技术的建设。

  (三)农业物流体系建设执行实体不明确,缺乏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

  吉林省与物流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众多,没有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当农业物流日益重要而又缺乏执行实体和规划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在质量、规模和效益上都不能满足需求。

  (四)农业物流系统缺少精通现代物流管理人才

  从吉林省物流行业现有人员来看,缺少懂得现代物流知识、财务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人才。

  (五)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受企业经营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限制,农产品现代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市场经营主体仍处于零散状态。农业流通企业规模偏小,功能单一,整合程度低,全社会物流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物流活动还没有从企业生产经营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离。
  
  三、发展吉林省农业现代物流的对策
  
  (一)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和执行实体

  通过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和执行实体,加强对农业现代物流的组织管理,构建吉林省农业物流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物流管理及其政策设计范围不仅涵盖吉林省内主要运输方式以及城市与区域运输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包括现代物流概念所涉及的仓储、配送等管理工作,建立统一的综合协调机制和执行实体,可以使农业物流各环节活动得到有效整合。

  目前吉林省涉及农业物流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有:省发展改革委、经委、商务厅、交通厅、农委、农业厅等部门,这些部门都自成体系,责任主体不明确,多头管理,这不仅难以节约物流成本,还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影响农产品物流工作的整体推进。吉林省应成立专门负责物流产业发展的领导机构,加强对物流业的集中管理,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吉林省政府应出台政策,规范农业物流的组织行为,尽快研究制定构建吉林省农产品物流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完善农产品物流的宏观调控体系[6]。

  在日本,国土交通省下设有物流主管机构,主要负责制定货物流通基本政策的规划,推进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和运输方式转换行动计划等各种对策的实施以及物流领域效率的提高、环境负荷的降低、安全强化等工作。另外还设有综合政策局货物流通设施部门和复合货物流通部门,主要根据《仓库业法》确保仓库业的正常运营,根据《集散中心法》推进卡车集散中心的建设,根据《民活法》对物流的建设提供支援,对货物运输业实施监督等[7]。这样,使物流产业大部分业务活动得到有效整合和控制。

  (二)吉林省农业现代物流体系的构筑

  农业现代物流体系的构筑并不是摒弃现有物流资源,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而是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通过对现有农业物流体系的不断改造、补充、整合、提升,逐步发展成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物流自身发展需要的新型的、先进的物流体系。因此,吉林省农业现代物流体系的构筑,一方面,应考虑现有农业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政府通过政策引导、管理协调,力求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成为吉林省农业现代物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通过构筑基础设施、信息平台,使其成为吉林省农业现代物流系统的优化和提升。在农业现代物流体系的构筑中,重点抓好农产品网络建设,在吉林省地域内,以省会长春为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了五条跨省市的三纵两横综合运输主通道(表2)。
  
  重点建设三纵两横综合运输主通道,这五大综合通道的基本形成,将为吉林省沟通周边及省内各地区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区域交流功能。

  (三)以粮食物流建设为突破口,提升农业物流水平

  作为粮食主产省,选择粮食物流这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做好粮食物流。重点抓住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支持粮食物流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推进粮食运输方式和装卸方式改革,发展散粮运输,实现码头、中转库装卸的自动化,推广应用粮食运输专用车辆,建立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完成对其它铁路沿线粮库和集运量较大内地库的技术改造,使散粮装车发运能力在地区布局上更加均衡合理。

  重点培育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与全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联网,连接粮食产区和销区,为产销双方提供交易平台,提高粮食流通速度。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提高物流网络的使用效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农业物流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结合国家建立新型粮食批发市场体系的框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吉林粮食中心批发市场功能。主要建设粮食竞价交易大厅和样品展示厅,完善吉林省粮食市场网络设施和扩建粮食物流配送交割库等项目。建立吉林省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信息网站,通过网络平台对省内各市州和重点产粮县进行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和反应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和价格走势情况;同时,对现有的粮食批发交割库增建铁路线、罩棚等配套设施,提高粮库功能。

  (四)建立农产品拍卖中心

  一个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拍卖中心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增值效应,拍卖中心结合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控管前端的供货流程,在拍卖中心进行高效、透明、公开的电子交易与收付款,连接后端的物流机制进行分拨派送作业及通达最终消费市场。拍卖中心能够充分整合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群体,从而激发各种增值服务的功能及效应。从集成的角度看,拍卖中心的综合效应可以归纳为:产品的价值、流程的价值和市场的价值。

  (五)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现代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水平,而物流水平的高低则取决于高素质人才的拥有量。吉林省的现状是物流领域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目前吉林省本科院校中只有吉林大学和长春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建议在更多的高校中设置专门研究物流理论的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完整的现代流通理论、商业经济及物流科学学科体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素质物流专门人才;提倡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逐步实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