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和我国国家标准(GB/18354—2001)制定的《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结合重庆市制造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构建了适合重庆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分析了物流人才必备的综
摘 要: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和我国国家标准(GB/18354—2001)制定的《物流术语》中对物流的定义,结合重庆市制造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的现状,构建了适合重庆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并分析了物流人才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力,进一步提出培养各层次物流人才的课程体系特点。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制造企业
中图分类号:F208 文献标识码:A
一、重庆市制造业内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现状分析
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制造基地,其支柱产业大多由摩托车、汽车、制药、瓷业、化工等制造企业组成,而该类企业对物流管理、运作的要求相对专业化,因此也要求承担制造企业物流工作的人才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制造企业内的物流管理是一体化管理中较新的一个领域,适合制造企业的物流人才培养尚未开始。人才多是从其他专业及其他岗位转岗从业,对现代物流理论和物流知识相对缺乏,在物流管理中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导致企业必须花较大成本从其他企业中高薪引进人才,或花较大的培训成本进行新人新岗培训。又由于重庆市大多数制造企业重心工作尚处于大力开拓市场,对物流产业专业知识本身也不具有较强的了解,企业内部培训物流人员既不系统也不经济。
由此可见,制造企业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企业物流专业技巧、协调管理等相关知识、理念和操作方法的物流人才。
二、制造企业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模式构建依据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20世纪90年代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Logistics)的定义,
我国国家标准(GB/18354—2001)中《物流术语》于2001年4月正式颁布,2001年8月1日起实施。
2、模式构建
图 制造企业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1) 培养目标定位
我们拟培养制造企业应用型物流人才。一个合格的物流人才,除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外,还应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 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制造企业的物流岗位是处于一个信息中枢的地位,所以,制造企业的物流人才必须具备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应为相关联系岗位多考虑,彼此协调一致。
* 交流沟通及应变能力。物流作业环节多,程序杂,交流对象流动性大,异常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制造企业物流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及应变能力。
* 持续的学习能力。现化物流岗位对信息技术依赖性较强,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所以,物流人才必须具备持续学习的思想意识及学习能力。
* 创新能力。有创新能力的员工具有更好的市场开拓的能力,在提供新的物流方案和对物流作业的改进等方面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2) 培养规格
一般将人才分类均分为研究型及应用型,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研究型为主,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较少。而制造企业物流一般倾向于应用型人才,一类是高校本科层次培养的理论应用型,一类是高职高专培养的应用操作型。目前,高职高专物流人才的培养定位较明确,进入企业的岗位也很明确,如:物料保管员、物料控制员、物资采购员、货车(叉车) 司机等。但本科层次的物流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就相对模糊,所以,本文讨论的模式主要针对本科层次的理论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
(3) 本科层次的理论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模式
本科层次的理论应用型物流人才定位于企业应是物流规划、物流管理类人才,如物流规划、需求与预测、采购管理、仓储管理、客服管理等。诚然,本科毕业生需要在基层中锻炼实践,但其锻炼的本质目的与高职高专的岗位定位是显然不同的,前者是为以后的管理工作服务的,后者是岗位的就业定位。
所以,在本科层次的教育中,应以完全学分制为培养途径,即:以弹性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及教学评价制为综合架构模式,替代传统的学分制。
(4) 培养过程
在制造企业理论应用型物流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建议引入UES模式,将教育目标与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其中UES即University、Enterprise及Student的三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建议探索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在招生时就按企业需求预测招生;二是“校企互动式”,由企业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在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学生与实践相结合;三是“产学研”式,发挥学校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以先进的理论指导企业进行创新管理。四是共建实习基地,按照学校与企业的合同,推荐相关学生集体实习。通过优秀企业文化和管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敬业爱岗的意识。五是实现拉式就业,在需求招生、互动学习及基地实习等与企业全面的接触中,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进行就业,使学生上岗后能很快适应环境。
(5) 继续教育
大学生进入制造企业后,随着企业的发展,也应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倡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建议中国物资流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不仅要组织各种短训班,还应该组织系统的整体培训,将参加物流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作为物流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的上岗基本资格;制造企业主动组织员工开展物流培训,以提高整体知识水平和素质。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制造企业急需大批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企业物流专业技巧、协调管理等相关知识、理念和操作方法的物流人才。特别是重庆市市场对物流人才具有巨大的潜在需求,我市制造企业要在未来激烈的国际国内商务竞争环境中赢得优势,物流上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制造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解决制造企业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为重庆制造企业提供高素质的物流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文系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类课题(06JWSK031)资助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季靖,崔介何.北京市物流高等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物流技术,2005 ,5:45-47.
[2]纪红任,李新,韩功立,陈薄.对我国现代物流职业教育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4,4:36-38.
[3]杨鄂.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组织规划[J].工程机械,2003,7:55-57.
[4]Ballou R H.Business Logistics Management;Strategy,Planning and Operation .New York;Prentice-Hall,2001.
Mode of Training Chongqing
Fabrication Enterprise Expert
Lei Lei Chen Daijiang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Phys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partment)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the Logistics from <Terms of Logistics>made by America Logistics Management Institution and China National Standard, combining the demand state for Chongqing fabrication enterprise Logistics expert, establishing proper training mode for workers of Chongqing fabrication enterprises, besides ,analyzing w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to be the ability for Logistics expert absolutely necessarily ,and proposing the system trait of training Logistics expert in all levels further.
Key words: Logistics expert, Training project, Fabrication enterprise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