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物流信息化 >> 内容

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任重道远曙光在前
字号:T|T 2007年04月12日08:55     天极ChinaByte      作者:佚名
  •   2007年4月12日,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与指导下,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联合举办,信策咨询承办的“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以“技术应用与共同


  2007年4月12日,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与指导下,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联合举办,信策咨询承办的“2007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以“技术应用与共同发展”为主题,盛邀政府部门、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著名物流行业信息系统集成商、物流行业信息技术提供商、物流信息服务商、金融和投资机构及新闻界等各界翘楚,深入剖析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特征,探讨供应链管理技术、标准化信息系统结构、物流信息服务盈利模式、物流产业链的构成与合作模式,分享物流信息化建设领域成功经验,预测中国物流运力资源发展趋势和投资机会,共建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与会单位中,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信息产业部、交通部、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等多家政府管理机构、协会的出席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也预示着政府管理部门对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由大会组委会召集,业界知名物流专家、咨询机构组成的评审组,对200余参评单位进行评估,终于评点出2007中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年度标兵、2007中国物流信息化优秀服务商。其中,获得年度标兵的物流企业有,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招商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冠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快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公路港务局;陕西赛力生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物流企业榜上有名;获得优秀服务商的IT企业有,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怡和佳讯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恒盛万和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物流IT企业择得优秀服务商得称号。

  政府管理部门的支持一定程度上将迅速变革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程度低,信息系统不完善的局面,从而为中国物流企业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一、 产业现状: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信息化系统功能欠完善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数据对中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现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A:有信息系统39% B:无信息系统69%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普及率不高,多数物流企业还处于以往的人工作业方式。

  A:仓储工作管理38% B:库存管理31% C:运输管理27%

  D:财务管理38% E:其它30%

  从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来看,涉及了物流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说明物流企业对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A:远程通信功能26% B:业务管理37% C:查询功能34%

  D:决策分析17%

  从企业的信息系统功能角度来看,目前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存在功能简单、功能层次低等问题。多数信息系统只有简单的纪录、查询和管理功能,而缺少决策、分析、互动等功能。

  二、 发展趋势:智能化、标准化和全球化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物流作业过程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与优化、运输(搬运)路径的选择、每次运输的装载量选择,多种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优化处理,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借助优化的、智能工具和大量的现代物流知识来解决。同时,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智能商务、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在国际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作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因此,物流的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标准化技术也是现代物流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是现代物流技术实现的根本保证。货物的运输配送、存储保管、装卸搬运、分类包装、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都要求必须有一套科学的作业标准。例如,物流设施、设备及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等,只有实现了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物流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中,如果在国际间没有形成物流作业的标准化,就无法实现高效的全球化物流运作,这将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物流企业的运营随着企业规模和业务跨地域发展,必然要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道路。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面对着信息全球化化的浪潮,信息化已成为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实质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达到互动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已经加入WTO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企业面临的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加快对中国的投资速度,纷纷到中国设立或扩大加工基地与研发基地,一大批中国企业也将真正融入全球产业链,有些还将直接成为国际跨国公司的配套企业,这些都将大大加快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加剧中国企业在本土和国际范围内与外商的竞争,这都将对我国的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环境下,我国的物流企业必须把握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运用行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整体优势,提高物流作业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走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努力。

  三、 技术革新: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是物流观念和物流产业形成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物流观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丰富和演绎的过程。传统物流活动早已经是实际存在的,但是传统的物流活动被分散在不同的经济部门,或者一个企业内部不同的职能部门来进行的;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中,物流活动被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和环节来进行,而且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散在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职能部门之中。在这样的条件下,物流活动的运行方式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方式,即通过供应商产生需求信息之后在要求物流供应商来完成。这种情况下物流与信息之间的交流与共享,由于技术的障碍,是非常缓慢的,而且是滞后于许多管理活动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很多信息技术的群体性的突破,并开始广泛应用到企业管理特别是物流管理活动中之后,导致了物流活动发生很多根本性的变化。首先,由于这些采集技术、传播技术还有处理技术的广泛的应用,使得物流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物流环节上,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够很透明的看到这些信息,同时根据这些进行必要的管理、协调和组织工作。这个时候信息的共享超越了企业的边界,超越了一个企业内部不同职能的边界,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物流活动可以与原有的生产过程或者商品销售过程分离开来,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活动。而大量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出现,实际上是跟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结合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认识,过去的物流观念实际上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观念,到现在,因为它作为一个新的分工领域出现以后,物流观念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管理观念,而是成为一个产业的观念或者一种新型的现代的观念。

  第二,现代信息技术对整个物流活动或物流产业的运行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物流活动实际上是生产者生产出一个产品以后,要求物流供应商或者其他的服务部门按照他的要求经过几个中间环节最后送到消费者手中。按照西方许多市场专家的观点,它是一种推式的方法来运行,也就是在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再进入到流通过程到达消费者手中。现在,实际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呢,是一种市场竞争性的经济,而且商品生产和销售活动不是围绕生产者来进行,而是围绕着消费者进行。每一个用户,每一个消费者,他所产生的需求通过市场信息系统共享以后传达到生产者和流通者手中,那么它们要围绕着市场的信息来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在这样一个情况下,首先表现为物流活动从一个被动的载体转化为一个主动的载体,他要根据市场的物流信息来合理的安排库存,来合理的调配资源,来保证市场的供应。所以,从这个运行的方式上,首先表现在他从一个被动的市场信息的接受者转变为经济活动整个流通过程的组织者,从一个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一个主动的状态。这是第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第二个特征是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以后,由于有了完全的信息,以及信息的透明和共享以后,过去的物流活动从一个局部的环节变成了整个供应链上的系统化的活动,就是说他从过去分散的活动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或者如某些专家认为的全程化的活动。第三个特点就是过去我们始终认为物流活动是一个黑暗的大陆,这种黑暗恰恰是在于我们没法充分掌握很多信息,所以这种黑暗大家没法把握他内在的合理的要求,没法提高它的效率。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整个供应链所有参与者,共同享用信息,采用这种共享机制以后,实际上使得整个物流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变成了一个透明的管道。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根据充分的信息来合理的进行分工和市场定位,来进行规范化的运作。物流运行的透明化、信息化和主动化是信息技术发达以后物流运行的主要特征。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产业组织的影响。到了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以后,很多新型的物流企业出现。比如大家经常谈论的第四方物流企业、第五方物流企业。事实上,第四方物流企业和第五方物流企业是专门对物流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物流企业。这种延续的过程实际上导致了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而且物流组织的层次也在不断的提高。我想这是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组织的这样一种影响,我们把这种逐渐升级的过程概括为,一是以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一体化物流组织,这是在80年代以前的组织特征,到80、90年代EDI技术出现以后,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出现以后,我们把他概括为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或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的物流组织,就是早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一种就是以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的一体化组织,就是大家很关注的供应链的管理者。作为供应链管理者的这种物流企业的出现。所以,物流组织的发展也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物流技术的发展对整个物流组织的发展和创新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第四,信息技术发展对物流产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物流组织的出现,物流的竞争主体开始转到物流企业之间,特别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第四方物流企业之间。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代替了原来工商企业之间在物流环节上的竞争。这是从竞争的主体上来看。从竞争的范围上来看,过去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是表现在仓储环节上、运输环节上或者包装环节上这样一些单独的环节上,那么工商企业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但是在供应链形成以后,特别是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以后,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上,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大家经常说的供应链的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就成为竞争的主要焦点。所以到目前为止,在西方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是又多么高的运输设备和自动化的仓库,而是对顾客的响应能力。而这种响应能力恰恰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完善的应用方面。所以我们觉得物流竞争已经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这就是信息技术影响着物流领域竞争手段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