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共同发布了《2006年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这是我国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正式建立后,首次发布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情况。据悉,此报告旨在全面掌握
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共同发布了《2006年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报告》,这是我国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正式建立后,首次发布全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情况。据悉,此报告旨在全面掌握了解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模、结构,监测分析物流业的运行状况,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和战略规划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引导中国物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企业物流需求迅速扩大
调查的1008家工业和流通行业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5年销售收入合计为5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5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流通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随着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大,物流业务需求出现了较快增长。1008家企业中,2005年货运量合计为30054万吨,比上年增长25.5%,平均货物储存量增长21.2%。此外,费用增长情况显示,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服务等业务需求,也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物流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企业物流费用支出也快速增加,物流效率明显提高,物流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5年物流费用支出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物流费用增长主要表现在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保险费用和配送费用的快速增长。在调查企业中,信息及相关服务费比上年增长48%,仓储费用增长25.4%,保险费用增长25.4%,配送费用增长24.9%,利息费用增长17.8%、包装费用增长16.7%,货物损耗费用增长16%,运输费用增长15.6%,此外,管理费用增长19.6%。在物流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仍然为最大份额,为59.9%,略低于2005年60.1%的水平,保管费用占27.1%的份额,管理费用占23.9%,这一结构近两年基本保持稳定。
2005年被调查企业物流费用率(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8.1%,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各个行业的物流费用水平普遍有所降低,反映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整体上提高了社会物流效率。尽管如此,我国物流费用率总体上仍然偏高,比同期日本4.8%的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比美国7.5%的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物流费用率较高的仍然是水泥、煤炭和化学工业,均远远高出同期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而汽车、石油、有色金属、烟草行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相对较低,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往年相比,企业物流外包比例有所提高。由于目前我国物流外包业务在统计上暂时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本次专门对运输业务外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运输业务主要靠外包来完成。2005年,在所调查企业完成的30054万吨货运量中,货主企业自我完成的只有9900万吨,占总量的32.9%,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达20153万吨,占67.1%。这一比例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由于产品结构的差异,各行业物流外包需求各不相同,运输业务外包比例最大的行业是水泥、流通、煤炭、烟草和钢铁等行业,其货物运输外包比例分别为89.6%、87.6%、83.5%、81.3%、73.1%,均远远高于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
现代物流业务大幅提升
调查显示,2005年物流行业现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速快于运输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成本增加明显。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也相应出现大幅上升。2005年,受调查的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总额为2370.6亿元,同比增长了29.23%。其中,包装收入、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入等现代物流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42.5%、37.8%,运输收入等传统物流业务收入只增长了28.37%。
另外,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分析显示,仓储型物流企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运输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2005年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了43.4%,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了28.8%,而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只增长了24.9%。各类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综合型物流企业的流通加工业务收入、仓储型物流企业的包装业务收入、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入和代理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07.3%、93.5%、95.7%和92.7%。
调查还显示,物流企业盈利水平较高,但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05年,受调查企业物流人员劳动报酬合计82.5亿元,比上年增长9.6%,企业实现利润合计415.3亿元,同比增长了16.0%,低于上年同期利润增长水平。实现营业税金22.2亿元,与上年基本一致。2005年,随着物流业务的大幅增加,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以及油品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物流企业的业务成本也快速上升,物流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调查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总额为1887.4亿元,同比增长了32.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其中,仓储成本上升了36.7%,运输成本上升了32%,代理业务成本上升23.8%,装卸搬运业务成本上升了18.9%,配送成本上升了8.9%。
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产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已成为支撑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次对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的各种数据表明,企业物流需求扩大并逐步得到释放。随着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和物流业务的整合,物流需求出现较快增长的势头,物流费用率呈下降趋势,企业物流外包比例逐步提高,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需求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他称,尽管中国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还非常少。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其中80%以上是制造业,他们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中国的同时,也带进了一批国外物流企业。这意味着,中国物流企业将面临与具有世界一流经营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企业的竞争,对中国物流业发展既是难得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据悉,此次发布的调查报告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于2006年5月至10月对全国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工业、流通业的企业物流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后发布的。其中,物流相关行业企业调查范围为2005年物流业务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独立法人企业,调查内容主要为2004年和2005年企业物流完成业务量、物流业务收入、物流业务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对工业、批发贸易企业则采取了重点调查的方式,其中,工业企业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石油、化学工业、机械、水泥等9个工业大类行业,按每个省市、每个行业选择2至3个企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2004年和2005年企业的销售、采购物流活动与费用支出方面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负责人强调,做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对于摸清了解我国重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发展状况,更加深入地掌握了解我国物流发展趋势,系统地分析我国物流总体运行质量以及对社会物流成本变化趋势、社会物流效益增长情况,鼓励和支持我国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物流需求迅速扩大
调查的1008家工业和流通行业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5年销售收入合计为54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3%,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50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8%,流通行业企业销售收入合计为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随着工业企业和流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大,物流业务需求出现了较快增长。1008家企业中,2005年货运量合计为30054万吨,比上年增长25.5%,平均货物储存量增长21.2%。此外,费用增长情况显示,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物流信息服务等业务需求,也均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随着物流业务规模的快速发展,企业物流费用支出也快速增加,物流效率明显提高,物流费用率呈现下降趋势。调查企业汇总数据显示,2005年物流费用支出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2%。物流费用增长主要表现在信息及相关服务费用、保险费用和配送费用的快速增长。在调查企业中,信息及相关服务费比上年增长48%,仓储费用增长25.4%,保险费用增长25.4%,配送费用增长24.9%,利息费用增长17.8%、包装费用增长16.7%,货物损耗费用增长16%,运输费用增长15.6%,此外,管理费用增长19.6%。在物流费用构成中,运输费用仍然为最大份额,为59.9%,略低于2005年60.1%的水平,保管费用占27.1%的份额,管理费用占23.9%,这一结构近两年基本保持稳定。
2005年被调查企业物流费用率(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重)为8.1%,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各个行业的物流费用水平普遍有所降低,反映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整体上提高了社会物流效率。尽管如此,我国物流费用率总体上仍然偏高,比同期日本4.8%的水平高出3.3个百分点,比美国7.5%的水平高出0.6个百分点。从行业来看,物流费用率较高的仍然是水泥、煤炭和化学工业,均远远高出同期工业行业的平均水平;而汽车、石油、有色金属、烟草行业的物流费用占销售额比例相对较低,都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与往年相比,企业物流外包比例有所提高。由于目前我国物流外包业务在统计上暂时缺乏统一的量化指标,本次专门对运输业务外包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运输业务主要靠外包来完成。2005年,在所调查企业完成的30054万吨货运量中,货主企业自我完成的只有9900万吨,占总量的32.9%,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达20153万吨,占67.1%。这一比例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由于产品结构的差异,各行业物流外包需求各不相同,运输业务外包比例最大的行业是水泥、流通、煤炭、烟草和钢铁等行业,其货物运输外包比例分别为89.6%、87.6%、83.5%、81.3%、73.1%,均远远高于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
现代物流业务大幅提升
调查显示,2005年物流行业现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业务收入增长较快;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速快于运输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企业盈利水平有所提高,成本增加明显。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高速增长,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也相应出现大幅上升。2005年,受调查的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总额为2370.6亿元,同比增长了29.23%。其中,包装收入、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入等现代物流业务收入分别增长了42.5%、37.8%,运输收入等传统物流业务收入只增长了28.37%。
另外,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进行分析显示,仓储型物流企业收入增长明显快于运输型和综合型物流企业。2005年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了43.4%,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增长了28.8%,而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只增长了24.9%。各类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综合型物流企业的流通加工业务收入、仓储型物流企业的包装业务收入、信息及相关服务收入和代理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107.3%、93.5%、95.7%和92.7%。
调查还显示,物流企业盈利水平较高,但企业竞争日趋激烈。2005年,受调查企业物流人员劳动报酬合计82.5亿元,比上年增长9.6%,企业实现利润合计415.3亿元,同比增长了16.0%,低于上年同期利润增长水平。实现营业税金22.2亿元,与上年基本一致。2005年,随着物流业务的大幅增加,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以及油品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物流企业的业务成本也快速上升,物流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调查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总额为1887.4亿元,同比增长了32.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其中,仓储成本上升了36.7%,运输成本上升了32%,代理业务成本上升23.8%,装卸搬运业务成本上升了18.9%,配送成本上升了8.9%。
支撑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产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表示,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已成为支撑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这次对重点企业进行调查的各种数据表明,企业物流需求扩大并逐步得到释放。随着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物流管理流程的再造和物流业务的整合,物流需求出现较快增长的势头,物流费用率呈下降趋势,企业物流外包比例逐步提高,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需求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他称,尽管中国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与国外物流企业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物流企业还非常少。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其中80%以上是制造业,他们将其生产网络扩展至中国的同时,也带进了一批国外物流企业。这意味着,中国物流企业将面临与具有世界一流经营能力的国际化物流企业的竞争,对中国物流业发展既是难得机遇,也是严峻挑战。
据悉,此次发布的调查报告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于2006年5月至10月对全国物流相关行业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工业、流通业的企业物流状况进行统计调查后发布的。其中,物流相关行业企业调查范围为2005年物流业务营业收入在亿元以上的独立法人企业,调查内容主要为2004年和2005年企业物流完成业务量、物流业务收入、物流业务成本等方面的情况;对工业、批发贸易企业则采取了重点调查的方式,其中,工业企业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煤炭、钢铁、石油、化学工业、机械、水泥等9个工业大类行业,按每个省市、每个行业选择2至3个企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为2004年和2005年企业的销售、采购物流活动与费用支出方面的情况。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负责人强调,做好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对于摸清了解我国重点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发展状况,更加深入地掌握了解我国物流发展趋势,系统地分析我国物流总体运行质量以及对社会物流成本变化趋势、社会物流效益增长情况,鼓励和支持我国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