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国际物流 >> 内容

发达国家流通现代化的特点和趋势
字号:T|T 2006年12月19日09:28     国家商务部      作者:佚名
  •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流通现代化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稳定在20%以上,成为第三产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2》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流通现代化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稳定在20%以上,成为第三产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2》提供的资料测算,2000年各国批发零售业与货运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美国为22.72%,日本为21.15%,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为20.33%和24.87%。
    从就业来看,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2》提供的资料,2000年各国批发零售业与货运业从业人员占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比重,美国为35.29%,日本为45.54%,加拿大为41.35%,德国为35.14%,意大利为39.66%。流通产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一、二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二)社会流通效率提高,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1990-1998年,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3-1.5%。非制造业(含批发和零售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的1.14-1.29%。这说明由于经济运行的节奏加快,上述国家同量流动资本处于沉淀状态的份额极小,周转速度普遍较快,从而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增值空间。
    从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看,美日等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断在降低,成为其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源泉。目前来看,美国的这一比重2000年为10.2%,2001年为9.5%,2002年为8.7%;日本的比重也基本维持在9%左右。
    (三)流通产业集中度和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较高
    例如,美国前100强零售企业占美国全部市场34%,其中仅沃尔玛就占美国市场的6%。 德国五大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早在1998年就占到德国市场的63%。
    一般而言,市场结构中产业集中度高的领域,规模经济显著,利润率会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四)普遍采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目前,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流通业和服务业中最大、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并已经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逐步扩展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日本,连锁经营的销售额占整个零售业销售额的40%。位列世界前20名的零售企业,全部是连锁企业。沃尔玛的连锁店铺超过4800家,世界最大的便利店7-11在全球拥有直营和特许连锁店21000多家。
    在物流配送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第三方物流。美国和欧洲等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如下表1和表2所示: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和发展对物流资源合理配置、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成熟,仅就网上购物人数占网民人数的比重而言,2002年37个国家的网络购物者在网络使用者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15%,其中,美国最高(32%)。如图1。
    图1 37个国家网络购物者在网络使用者中所占的比例(2002)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电子商务年鉴2003》有关数据整理。
    (五)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发达国家流通的效率和竞争力。例如,沃尔玛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分销系统和存货管理,曾投入七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并在每一台货物运输车辆上都安装卫星移动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5000多家门店的单店管理,有110家配送中心,85%以上的商品自己配送。沃尔玛公司凭借先进的信息、补货系统,可将一件商品从出厂到摆上货架的时间平均控制在5-7天,而一般公司需要30天。信息技术是沃尔玛领先于其对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