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7%,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从去年1月起,PMI指数已连续21个月高于50%。 本月PMI指数以及各构成指数同上月相比均呈下降态势,主要
2006年10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7%,比上月下降2.3个百分点。从去年1月起,PMI指数已连续21个月高于50%。
本月PMI指数以及各构成指数同上月相比均呈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受季节因素影响,上月指数偏高;二是部分行业本月主要指数明显下降,拉动整体指数走低。总的来看,虽然本月各指数有所下降,但从主要构成指数来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采购量指数依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均保持在58%以上,说明当前制造业依然处在较为稳定的上升周期,需求依然旺盛、生产、采购等经营活动仍然较为活跃。原油等价格下降导致购进价格增速回落及企业成本压力减少,降低了部分相关企业亏损,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上升。
针对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调查结果,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 “10月份的PMI指数表明,多数企业采购经理对于未来生产前景仍然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从微观层面反映出经济的成长性仍然较好。这表明今年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比较适度,没有改变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特点。部分行业对未来生产前景不够乐观,可能与这些行业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有关,若整体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预计这些行业的困难不会继续加大。”
本月新订单指数、出口订单指数虽然同上月相比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均达到57%以上,反映出制造业需求仍然较为强劲。尽管需求旺盛,但并没有导致积压订单上升,积压订单指数在50%以下。该指数下降,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面对旺盛的需求,生产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生产指数在58%以上;二是动用了产成品库存,产成品库存指数继续下降,在50%临界点以下。
产成品库存指数下降的同时,生产指数比上月也有所下降,这说明目前制造业企业有意识适当放慢生产节奏以消化产成品库存,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产成品库存积压带来的风险。
由于生产节奏有所放慢,制造业企业采购活动略有下降、原材料库存消化加快。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均比上月下降。
本月购进价格指数为53.5%,比上月下滑3.2个百分点,显示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进一步得到缓解。分行业来看,该指数两极分化比较明显。由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该指数明显回落,低于5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该指数甚至低于30%。
表 2006年10月制造业PMI指标 (%)
指标 |
调整后指数 |
比上月 |
PMI |
54.7 |
下降 |
生产量 |
58.2 |
下降 |
新订单 |
59.7 |
下降 |
出口订单 |
57.4 |
下降 |
积压订单 |
49.6 |
下降 |
产成品库存 |
44.0 |
下降 |
采购量 |
58.3 |
下降 |
进口 |
52.0 |
下降 |
购进价格 |
53.5 |
下降 |
原材料库存 |
47.8 |
下降 |
从业人员 |
51.5 |
下降 |
供应商配送时间 |
52.2 |
下降 |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