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发展战略 >> 内容

一则声明引发的思考
字号:T|T 2006年05月31日09:09     21世纪经济报道
  • 4月30日,离黄金周长假还不到24个小时。新浪网财经频道率先披露了一则澄清声明。声明的落款方是著名的国际物流巨头荷兰TNT集团CEO以及它在中国的合作方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声明的发布颇为迫
4月30日,离黄金周长假还不到24个小时。新浪网财经频道率先披露了一则澄清声明。声明的落款方是著名的国际物流巨头荷兰TNT集团CEO以及它在中国的合作方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该声明的发布颇为迫切,以至于连TNT在中国的公关顾问伟达公关都毫不知情,而其表述又相当之暧昧——他似乎想说什么但又没有说清楚,他似乎要纠正某个误会但又将自己陷入了重重矛盾。究竟是什么让TNT如此急于澄清,又是什么难言之隐使之欲说还休? 所有这一切,均源自于去年年末TNT公布的一项决议。 2005年12月7日,在一次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TNT中国公布了来自荷兰总部的一项战略结构决定,“……将经营战略重点进一步锁定在基于网络的、增长更快和利润率更高的业务领域并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TNT计划出售年营业额约为34亿欧元的合同物流业务,并已经委托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协助这项出售计划。这一出售计划预计将在2006年的下半年完成。这宗交易需要得到TNT股东的批准,并将遵守相关的员工协商程序……” 同时向媒体发布的还有另一则“TNT声明”,声明指出:“……TNT将退出非基于网络的物流业务。集团将出售合同物流,即为客户度身管理的供应链业务。同时,TNT将保留那些基于网络战略方向的物流业务……” 要知道,迈.肯高之前曾经放言,“绝不放弃增长迅猛的中国汽车物流市场”。那么这次TNT的决策无疑是自相矛盾。而更令人看不懂的是4月30日的声明。TNT方面一边强调,集团是整体出售其全球物流业务板块,其中包括全球所有的物流合资企业(包括TNT与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公司——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一方面却拒绝承认TNT年内与安吉天地分手的事实。不免令人生疑——TNT究竟想说什么?!想干什么?!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橙色巨人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 TNT的算盘 已经逝去的2005年对于TNT来说,过的很不平凡。 首先就是欧洲本土市场上物流巨头的混战。事实上,近几年,国际物流市场上的并购就从来没有停止过,不断有一些知名公司传出被收购的消息。连续的行业洗牌使所有企业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2005年年末,UPS放出消息,宣称要收购TNT。虽然这个消息后来被证实为UPS为自保而转移吸引力的烟雾弹,但的确让TNT吃惊不少。 “为了避免收购,TNT一方面在市场上大规模回购股票,数量大约在12亿美元左右,这使得其第四季度的股价持续走高。另一方面,TNT的业务也出现大规模调整,企业开始轻装上阵,剔除利润率不是很高的一部分业务,以高利润率取悦股东。”长期关注国际物流市场的AMT高级咨询师赵杨说。 “整体出售利润率不是很高的物流板块其实就是麦肯锡给TNT的建议。根据TNT公布的资料,合同物流的利润率在4%左右,而TNT在快递市场上的利润率要达到10%左右。这就很能解释TNT为什么要出售物流板块轻装上阵了。” 很自然,作为物流板块的一部分,安吉天地中50%TNT的股份即将易主。但这恰恰是TNT在4月30日的声明中拐弯抹角不愿意承认的。 不管是安吉天地的高层还是TNT中国公关部都以“TNT总部的消息,不便解释,或者等待总部官方解释。”为由对此声明保持缄默的态度。事实上,根据从安吉天地和TNT中国的员工提供的不同解释来看,他们对总部的意思也在揣测过程中。 根据物流业内人士的推测,4月30日TNT的这则声明可以看作是两个用意;一方面TNT为了保持投资人信心、稳定股市而有意放出的“利好消息”。因为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一个公司突然挥刀断臂,告别自己的一部分主营业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上去,尤其是敏感的投资人。站在公共关系角度,满大街“TNT出售合同物流”这样的新闻面前,TNT也应当给市场打一针强心剂,才算对得起投资者。因此声明实属迫不得已。而另一方面,这份声明也期望可以给目前的物流客户吃一粒定心丸,意思是TNT并不会撒手不管之前的合作,一些老客户之间的善后问题仍然会得到应有的解决。在出于这样双重商业目的理性考虑下,声明本身是否100%符合语言逻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二. 安吉天地的命运 而作为TNT在大陆的第一家合作公司,安吉天地在这次TNT业务转型的游戏中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呢? 2002 年6月12日,国际物流巨头TNT与上汽集团安吉天地汽车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其业务范围包括,为上海汽车三百五十家供应商提供全套零部件供应链服务,包括供应链重新设计、实施和管理运输网络。当时,TNT与上汽销售签订的合同是5年。 然而4年时间转眼即逝,一个业内几乎公认的事实是,TNT与上汽的合作实际上始终停留在一个相当肤浅的阶段。根据《商业周刊》的披露,“TNT在安吉天地的人也就20个左右,安吉天地95%的人都来自于上汽。TNT不过起一个‘象征意义’。”当然,在合作期内,无论是上汽还是TNT对此都是三缄其口。 而眼下两家既要分手,一些事实也不必继续隐瞒。几天前,上汽销售的一位中层领导用开玩笑的口气对记者说说:“第三方物流本来就不是门槛特别高的行业,难道指望要TNT给我们提供大量技术实力?还是开干脆把卡车进来?”眼下之意,TNT对于安吉天地的主营业务并不起到主要作用。 而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安吉天地业务的主要部分也来自于上汽集团内部。当年上汽销售下设三个子公司,分别是安吉天地、安吉物流、海通码头。三家都是从原来的上汽销售独立出来的部门,分管上汽集团汽车物流业务,基本与TNT无干,只不过当年如果不是TNT,安吉天地不可能像今天那样吸引到这么多的眼球。 所以,即使到了06年年底,TNT离开安吉天地,只要上汽集团还在,上汽销售还在,安吉天地的主营业务也还能继续维持下去。但第三方物流毕竟门槛太低,随着通用和大众逐渐找到自己的汽车物流伙伴,安吉天地汽车物流的业务量也不断缩水中,需要及时找到可以替代的业务。而这个时候,原本并不起眼的海通码头这块棋子的存在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分析师提醒记者,从企业公布的业绩数据上来看,海通上半年度的增长相当惊人,而上汽销售的消息也显示对这部分业务也相当看好。高盈利码头业务完全可能代替本来的汽车物流成为上汽销售新的业务主体。 三、物流板块花落谁家? 02年的协议中,TNT与上汽销售持有安吉天地的股比例分别是50%,50%。那么TNT抽身而去之后,谁来购买安吉天地剩下的股份呢? TNT中国总裁肯.迈高曾经公开称,物流板块潜在的买家会是本行业内公司或金融投资公司。这句话当然那是针对其全球物流板块而说的。在安吉天地,TNT所能起到的实际效果相当有限。基本上就是以一个品牌合作者和的公司入股者的角色进入,在业务方面没有很大作为。又有哪个金融投资公司会对一个虚名感兴趣呢? 那么还有一种出路,就是被国内的同行业公司所收购。这被认为极有可能的,以安吉天地的一些设施建设以及网络建设,足以许多对企图做大的国内物流公司构成吸引力。 从上汽销售内部传出的传闻也证实了这点:早在年初,安吉天地已经与若干家国内物流企业有所接触,现在应该已经基本敲定购买对象。只待恰当的时日向公众宣布。 但记者致电上汽销售证实消息的时候,在媒体面前惯于低调的上汽工作人员仍以尚未最后敲定为由拒绝以官方名义透露任何细节,无疑又为这家公司的去向留下了若干悬而未解的谜题。但可以肯定的是,答案的破解为时肯定不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