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母亲节的临近,美国全国将在这个节日消费20亿美元花卉的预期并没有让迈阿密的花卉进口商感到欣喜。糟糕的气候、弱势的美元以及所谓的“沃尔玛效应”让这些从事花卉进口的人士感到十分忧虑。 作为美国进口鲜切花
随着母亲节的临近,美国全国将在这个节日消费20亿美元花卉的预期并没有让迈阿密的花卉进口商感到欣喜。糟糕的气候、弱势的美元以及所谓的“沃尔玛效应”让这些从事花卉进口的人士感到十分忧虑。
作为美国进口鲜切花最主要口岸,美国每年88%的进口鲜切花要经由迈阿密国际机场入境。在这里,有100多家花卉进口商、33家卡车货运公司、6家从事鲜切花运输的航空公司以及其他多家与行业相关的企业。航空公司可以将南美甚至是澳大利亚的鲜切花运到迈阿密,再由卡车货运公司将这些花卉运到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北美各地。每年,从迈阿密吞吐的进口鲜切花价值高达72亿美元。
即便在美国花卉进出口行业的地位如此稳固,迈阿密也没能遏制外来因素对当地花卉贸易行业所造成的冲击。去年,这个行业一直在生存的底线上努力抗争。
有统计表明,近年来全球花卉生产的增长超过了消费,抑制了花卉价格的增长。哥伦比亚目前是美国最大的鲜切花供应国,美国全国大约60%的鲜切花来自于这个国家;与此同时,很多其他国家也看好花卉产业,纷纷投资进入这个产业。
据哥伦比亚花卉出口商协会统计,在过去3年中,该国向美国出口的花卉总量增加了24%,但价格仅上涨了3%。协会会长考培尔(ErnestoVélezKoppel)表示,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哥伦比亚的花卉企业不够团结。
面临变革
虽然在迈阿密国际机场,鲜切花仍然是最大宗的进口鲜活商品,但这没能阻止当地的花卉贸易行业走到发展的交叉路口。花卉产业的营销链条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十几年前,花卉行业的分工是十分明确的,在生产商、进口商、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存在着清晰的界定。而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的自由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生产商试图跨过作为中间人的进口商和批发商,直接与零售商进行交易。
从1976年就开始从事花卉贸易的莫芮诺(GustavoMoreno)表示,十多年来,生产商与零售商的地位没有出现什么变化,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中间商的地位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会持续下去。
莫芮诺说,现在,中间商们不但被指责耽误了向消费者供花,并对鲜花价格停滞负有责任;与此同时,花卉的生产成本却在不断提高,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花卉生产商不得不向雇员支付更高的薪水。
维森特(MarioI.Vicente)拥有一家花卉生产基地,同时在迈阿密从事了6年花卉进口贸易。他说,去年的劳动力成本大约上升了20%。
同时,能源价格的飞涨也对这个行业带来了严重影响。鲜切花的运输离不开飞机与卡车,在过去3年,进口商们支付的能源成本提高了大约35%至40%,花价却停滞不前。
另一个打击美国花卉进口商的重要因素就是汇率,疲弱的美元与不断升值的哥伦比亚比索着实让进口商们头痛不已。这就意味着,虽然哥伦比亚方面的花卉价格没有什么改变,进口商们购买同样多的花卉却要支付更多的美元;与此同时,把这些花卉运到美国,却不能换回更多的美元。从而,进一步挤压了进口商的利润空间。
莫芮诺说,10年前,在花卉销售中还没有出现什么全国性的连锁超市,进口商要面对150家以上的批发商,具有较大的主动权;而现在,包括沃尔玛在内的15家大批发商控制了市场,进口商几乎丧失了价格方面的话语权。这也就是所谓的“沃尔玛效应”。
中间商受到挤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生产商与买家发生了直接的联系。中间商们一度十分稳固的市场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动摇。
然而,作为中间商的维森特表示,进口商仍然会是花卉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维森特说,零售商压低批发商的价格,批发商又把这种压力推向进口商。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商处境会越来越艰难,但他们的作用仍然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被替代的。
维森特的话也许是对的,但随着更多国家的花卉从业者进入美国,这种情况有可能真的会发生改变。据统计,荷兰、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肯尼亚占据了国际切花出口市场的80%,这些国家的生产商都在试图进入美国市场。尤其是最近几年以来,非洲国家也在不断为进入美国市场而努力。美国政府则在努力为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的花卉进入美国制定鼓励政策。有关人士认为,现在的非洲就像是25年以前的哥伦比亚。虽然发展还不是很平稳,但花卉生意已经进入了该国的主流经济
同时,与欧洲相比,美国的花卉
消费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欧洲人均花卉消费额是美国的两到三倍,而目前,美国的年人均切花消费额仅为25美元,而瑞士则是100美元。据分析,这主要是欧洲不少消费者有日常购买鲜花的习惯,而美国消费者只是在特定的节日或是场合才会购买鲜花。如何开发这个市场,对从业者来说,无论是进口商、批发商还是零售商来说,都是机会,也都是挑战。
推广与整合
从1999年开始,美国的一些组织就开展了鲜切花的推广与促销活动,但是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与在美国全国掀起的佛罗里达橙汁促销活动相比,这项活动的经费着实太有限了。
莫芮诺表示,事实上,进行花卉推广活动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各个企业的行为很难步调一致。
当然,都乐鲜花公司(DoleFreshFlowers)是个例外,这家公司隶属于以经营香蕉和菠萝而闻名的都乐食品公司(DoleFoods)。几年以来,都乐鲜花公司已经成为行业内整合各种资源,不断巩固自身市场地位的典范。
都乐鲜花公司是1998年进入花卉行业的。当时,他们在南美洲收购了大量花卉种植企业和贸易企业,并于2001年在迈阿密国际机场附近建立了大型的鲜切花处理设施。现在,这家公司已经发展成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拥有1500英亩鲜切花生产基地的行业巨头。2005年,该公司的花卉销售额达到1.713亿美元,这个数字虽然在迈阿密的花卉行业是个很大的成就,但仅占都乐食品公司当年销售总额的3%。
就是像都乐鲜花这样的巨头,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时,也表示,他们面临着与小公司相同的问题。
另一个在行业内进行整合的例子是由美国花卉公司(U.S.A.Floral)进行的,不幸的是,这次正好以破产告终。从1997年开始,这家公司就在不断兼并花卉进口企业,到2001年该公司破产时,总共兼并了24家,其中很多是迈阿密的公司。
莫芮诺以前的公司就是被美国花卉公司兼并的企业之一。他说,那实在是段非常艰难的经历,被兼并的企业几乎都被毁了。在莫芮诺看来,兼并是可以成功的,但前提是要有正确的策略。美国花卉公司的失败在于,公司没有能够使被兼并的公司步调一致;同时,没有在哥伦比亚等国兼并花卉生产商,以保证公司的货源供应。
莫芮诺说,从美国花卉公司的失败上,他得到的教训就是不要尝试进行兼并。
收缩策略
由于迈阿密的商业环境越来越困难,莫芮诺的新公司缩减了在那里的规模,现在只有14名雇员。他关闭了在迈阿密的多数设施,将花束、胸花等成品花卉的制作搬到了哥伦比亚。现在,他从哥伦比亚直接进口成品花卉,到美国后再直接分销给零售商。他说,现在市场的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尽早觉醒,就会被他人取代。
优势依旧
佛罗里达花卉进口商协会的执行副会长鲍迪特(ChristineBoldt)表示,目前迈阿密作为美国最重要的花卉进口口岸的地位还是不可取代的,这里的基础设施条件相当完善,除了机场本身拥有完整的运输、进口和分销设施,海关官员也随时提供过关服务。这在美国其他城市是无法比拟的。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