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黄熠谈中国海关的电子通关改革。 黄熠: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下午好!我是中国海关监管总署监管司副司长黄熠,非常荣幸跟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海关的电子通关改革。
海关总署监管司副司长黄熠谈中国海关的电子通关改革。
黄熠:各位代表、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下午好!我是中国海关监管总署监管司副司长黄熠,非常荣幸跟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海关的电子通关改革。
不断提高海关的通关效率,为合法的贸易进出口提供便利是海关工作一如既往的目标。也是近年来国务院领导、社会和企业对海关工作的一贯要求。随着国家经贸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如何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促进贸易的便利,即是国家、社会、企业的要求,也是海关业务不断改革深化的要求。当前信息的发展导致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党和国家已经把信息化作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谋求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必然的战略性选择。中国海关即将推进试点的电子公关作业模式,实现无纸贸易改革的重大目标之一。
第一加强信息化建设,为业务改革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中国海关历来重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强关建设,以科技为先导,以业务改革为需求,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依托,推动业务改革发展。这是实现海关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海关信息化建设,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尤其是近几年来,国务院领导多次倾听海关工作的汇报,对海关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海关的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近来中国海关已逐步是以电子口岸、电子海关为标志的建设。海关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海关的执法水平和管理水平也不断提高。对维护国家利益和广大进出口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贸易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电子海关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海关系统内部业务处理的系统化和自动化。从1978年开始,整个系统的开发,先后经历了单项应用、系统化应用和网络化应用三个阶段。1977-1988年是中国海关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期间仅在业务量运行大的海关运用。1989-1998年中国海关开发运用了H-88系统,大大促进了通关效率和业务规范化水平。从1999年至今中国海关建成了全国海关虚拟系统,全国海关实现了通关管理,跨关区全方位联网。初步形成了对全国各地进出口业务实行统一信息化网络管理。
电子海关既加强了有效监管,又大大提高了通关的速度。目前全国海关已有70%以上的报关单根据事先设计的参数进审单并进行常规的决策。平均审核的时间是以秒论计,既统一海关的操作,又使通关的时间大大缩短。当前我们对外贸易形势快速发展,我们将面临着来自全球竞争的巨大挑战,同时也对中国海关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国海关将面临多方面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海关必须通关效率更高,更好的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对接贸易链,提高海关执法能力和通关效率。为此我们海关必须积极应对、努力进取、顺势而上,积极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海关信息化建设。为业务改变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不断提升海关执法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是对海关管理能力的又一次升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由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将实行电子签名与文本签名一致的法律效果。既更多的直接依靠电子数据逐步减少纸面工作,最终落到无纸化电子通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由于法律的保障和推动,我国电子商务也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根据国际贸易成交运输和管理方式,将逐步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为海关的电子通关试点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海关积极稳妥的开展电子通关工作。
第二适应形势要求,开展电子通关。
1.当前海关面临的形势化的要求,首先贸易便利化呼声强烈,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各级企业,生产、物流等企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积极要求贸易便利化,对贸易的便利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2.外贸业务增长,人力资源倍感紧张。目前全国海关平均每天处理进出口报关单8万份以上,全年处理的将近4000万份。仅深圳黄冈口岸一个地方,每天监管和验报达到4000万份。
3.是无纸化业务要求迫切,无纸化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我们部分海关已经在进行无纸化作业的积极探索,企业和各地海关推进无纸化和无纸化的电子通关的作业要求十分迫切。
4.海关仍需坚持推进业务改革,海关监管业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与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长期以来,电子数据也只是担任双轨运行,流于形式,占用了海关大量的人力资源,海关管理的压力仍然主要集中在口岸通关接管上,影响了通关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实施电子通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实电子通关的改革是海关主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断推进海关业务改革,实施机制和体制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电子通关改革不仅是通关的一项简便手续,而是对海关通关监管的理念、作业模式、流程等的重大改革。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简化纸制单的作业。电子通关作为普遍适用的基本通关方式,将为海关下一步业务改革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进一步整合各类通关方式提供手段。
从当前海关电子通关的实际来看,开展电子通关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也已经基本成熟。
1.是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电子通关的改革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从海关内部来看,随着H2000通关管理系统在全国的全面切换,是从2000年底到去年全部切换完毕。全国海关集中式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目前全国海关全部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在北京。从海关外部来看,中国电子口岸建设不断完善,与海关商务、银行等相关业务部门的电子联网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电子通关改革的实施提供了可行的技术。
2.随着电子签名法的正式实施,虽然还缺乏与电子签名法同类的相关的下位法,也就是说电子签名法实际上是一种商务法,对电子商务有重要的积极的借鉴意义,但是它并不是完全的电子业务,但法律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下位的解释和下位的规章制度的保障。虽然如此,但是已经为解决电子传输等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给电子通关带来了契机。
3.从2002年2月份开始,在海关总署的部署下,全国相继有17个海关关区内,少量的业务范围无许可证、无税费的报关单位中实施了,部分海关较有纸作业的海关的效果大大提高。目前中国海关的普遍的通关时间单认处理时间在20分钟以内,货物处理时间约在4小时以内。
4.无纸化的通关业务经验和通关准备已经基本具备。
5.海关总署审时度势,将试点工作列为今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充分体现了海关总署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表达的积极强烈的积极性,正为电子通关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中国海关电子通关的总体思路。
电子通关是利用中国电子口岸以及H2000系统化功能,改变递交书面报关的做法,实现海关与企业以及相关的单位联网,企业网上申报,海关实行无纸化的审核与处理审定,这次有了一个重大的突破,在通关中凡是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的,全部无纸化。使大部分的企业和货物,能够最快地投入生产。对于风险大的企业,海关还是有必要留纸面程序。
电子通关改革将是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管理,以分类的处理和参数的控制为手段,以企业守法便利为导向,为守法的报关企业和个人提供普遍适用的、非常便利的通关方式。它是以H2000系统和中国电子通关管理系统和电子签名系统为依托,力争在通关过程中全程电子作业,计算机全部核准核销。
通过电子通关的改革实现海关电子通关的前身,比如说各项数据的准备,还可以提前申报。有些工作环节可以放到海关的通关工作以外去办。比如需要补交单证,比如需要补交进口证件,可以事后补。有些工作海关需要进行统计,需要进行单证处理的工作,我们移到事后进行。
全国统一规范的进出口货物全部电子通关,达到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的工作目标。以传统纸面单证的模式通关,电子通关具有以下的特点,一是简化通关环节,资信好的企业,报关时可以直接验发货,不再进行查验,因为我们前面有风险评估和分析。二是通关全过程电子化,海关在通关过程中,不再收取纸制的单证,而是进行审核和联报,事后补交单证。最大限度的压缩通关的时间。我们预计,如果这个电子通关改革实施以后,对资信好的企业,不存在风险的货物,正常通关时间应该在几分钟之内。
中国海关从1994年就已经在部分企业当中试行无纸报关,2000年8月又在一些地方试行了无纸报关,取得了很好的。 从有纸到无纸,是把通关中的各个环节能够无纸化的全部无纸化。这样就大大压缩货物的通关时间,提高了贸易效率,将使企业获得高速通关的效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采取逐步扩大电子通关适用范围的方式。
第三实施电子通关的相关改革设想,主要是在有关部门进一步协调推进数据联网,比较大幅度的扩大应用范围,并且把多项海关的便利措施纳入电子通关方式。整合为更加规范和更加便利的海关基本通关模式,力争在几年内,使其成为进出口企业普遍适用的办理海关通关的基本方式,使中国海关的通关电子通关再向前迈进一步。电子通关涉及海关内部,也涉及海关外部,业务面牵扯比较广,调整的幅度比较大。
全面实施需要从法律法规的保障、调整业务管理的规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修整调整计算机的功能、完善企业的分类评估、对企业风险实施分类管理,完善数据联网的业务、加快与外部网的联网进程、强化各部门之间的携手从而提高通关监管的效率。目前海关总署正在积极研究论证,论证的方案已经基本完成。
制定方案,加强有关外部委的协调,我们现在正在协调当中,进展顺利的话,在10月份就能协定下来,完善基础条件,争取在明年开始启动电子通关业务。我们力争提前,力争在1-2年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扩大电子通关的业务范围,逐步将电子通关作业模式推广至全国海关。使电子通关成为中国海关的基本通关作业模式,为合法的、守法的企业提供最大程度、最大限度的便利!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