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物流营销 >> 内容

订单式生产盛行 汽车产销模式酝酿变局
字号:T|T 2005年06月15日15:23     网络事业部
  • 一扫去年的车市疲软,今年3月以来的车市成绩单让人充满信心。汽车价格战不再接二连三地上演,甚至部分紧俏车型如新奥德赛、颐达、雨燕等需要等待或加价才能购得,持币待购现象有所缓解。去年的汽车库存到今年5月已消
一扫去年的车市疲软,今年3月以来的车市成绩单让人充满信心。汽车价格战不再接二连三地上演,甚至部分紧俏车型如新奥德赛、颐达、雨燕等需要等待或加价才能购得,持币待购现象有所缓解。去年的汽车库存到今年5月已消耗了近20万辆,库存水平接近正常。不论是紧俏车型的出现还是巨大库存的迅速消化,经销商和专家都指向一个共同的原因:现在不少厂家开始实行订单式生产。 1、订单式生产是一场革命 以前大多数厂家实行的是豪放、粗犷的“大生产”模式。企业每年估摸个目标产销量后,就开始闷头生产和仓储式销售,车子卖不动就把库存硬压给经销商,经销商变成了厂家的第二仓库。而在汽车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生产线上的每一部车基本都已经有了主人,配置也各不相同。这种精益生产模式使零库存成为可能,大大降低对资金的占用。 目前这种订单生产方式已被国内大型汽车厂商所接受实行。东风标致307从推出至今,都是采用消费者先预订再买车方式。一汽丰田都是采用订单式销售,采用A卡和C卡管理,A卡数量就是用户到店登记的数量,C卡则是交订金的用户统计,C卡是要进入订单程序的,厂家按C卡数据生产,并且在产品运到前三天提前通知经销商打款。 与此相同,广州本田采用的柔性化生产则为订单生产提供了更好的实践,一条生产线同时生产2个平台4个系列10种车型,可达日产1000辆。在总日产辆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市场的需求,调整线上各车型的产量。 上海大众今年也采用了经销商订单实时管理系统,这样可在销售车辆的物流管理上紧随市场的变化而调整,也保证经销商不会受到过多的库存压力,并对略显混乱的市场定价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 2、订单式生产水土不服? 不可否认,订单式生产对于缓解经销商压力、减少库存功不可没。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指出,因为经销商是最了解市场行情的,他们根据市场需要申请的订单往往是市场的直接反映,他们的订单能帮助企业随时调整生产计划。而去年厂商压经销商库存的局面得以扭转也得益于这一产销模式。 不过对于这一生产方式质疑的声音也始终存在。东风日产众泰店市场经理张辉指出,订单式目前情况下仍然难以做到真实反映市场状况。经销商对于热销的车型往往需要增加申报数量,而对于冷门车型则尽量减少订单。比如他们最近一个月能卖出120辆颐达,则必须向厂商申报240辆才能得到所需数目。“而厂商往往根据经销商的实力、和厂商的关系等因素决定供给量,这样很有可能造成经销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局面。”张辉不无担忧地指出。一直按照订单式生产来操作的东昌丰田店销售科长姚先生也指出,订单式生产比较适合市场销量不是很大、销量相对稳定的车型,等待周期不宜过长。 汽车行业资深营销专家张勇指出,目前的订单式生产实际上只能说是“经销商订单”而不是“消费者订单”,消费者的需求反映到厂商的过程中实际上因为各种因素而掺杂了一些虚伪的信息。而目前的订单式生产也仍然可能是厂商占主导地位,比如厂商对经销商申请的200辆订单往往只给150辆,同时搭配50辆不太畅销的车型。这些因素都决定了目前的订单式生产可能徒有虚名。 3、饥饿疗法导致消费者抱怨 对于一些紧俏车型,消费者可能需要下单、预付订金甚至加价才能拿到。张辉介绍,他们对颐达的消费者已经在积极地做安抚工作,可是仍然有很多人即使经过等待也不能按期拿到车,现在他们基本上对接单都比较谨慎。往往新车上市之际因为产能原因而出现紧俏局面,如颐达、雨燕、皇冠,新奥德赛等。此外,张辉和张勇同时指出,厂家对车市的预测不准也是重要原因。 面对不少要加价或等待的车型,消费者往往认为“今时今日的形势,还有这么多车型加价销售,一定有人操纵市场”,甚至不少人把这归因于厂商的“饥饿疗法”。目前国内消费者购车的普遍心态仍然是付款提现车,但从接到消费者的订单之后才生产,这中间需要一个周期。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急于提现车,就给了某些不规范的经销商以加价之机。 张勇指出,如果加价确属厂商推行的饥饿疗法,而非产能限制,实际上这对厂商和消费者来说都不是好事情。对消费者而言,是增加了时间成本;对厂商而言,卖100辆车显然不能获得200辆的利润,即使加价也微乎其微,顶多是1000-2000元,难以再现前两年一辆车加2-3万的盛况,而且现在的消费者品牌忠诚度并不高,可供选择的车型相对很多,所以靠“饥饿疗法”促销并不现实。 4、订单式生产任重道远 不可否认,国内汽车企业现行的订单生产方式确实还存在很大的问题。订单反应速度慢,导致消费者下订单后等待时间过长就是其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另外,由于国内消费者还不太适应这一生产方式,在急于提现车的心理下,必然会导致客户的流失。 “这都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成熟和企业对订单生产方式的完善,既能节约企业成本又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订单生产方式一定会成为主流。”一位整车厂销售负责人指出,目前市场上的加价现象只是由于部分汽车企业采用订单生产方式过程中产生的短期负面影响,就只能算是汽车市场理性回归过程中的“阵痛”,光明前程总有漫漫曲折路。 张勇也指出,对于汽车行业发展来说,订单式生产是一个重要进步,对于发展到如家电行业“零库存”一样的目标有重要推动作用。张辉则指出,汽车式的订单式生产要真正名副其实,也一定要像家电行业一样,经销商可以联合起来,实行“大订单采购”,经销商做大做强,和厂商进行平等对话,才能让真实市场行情浮出水面。 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