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政策法规 >> 纳税法规 >> 征收管理 >> 内容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字号:T|T 2005年01月21日09:55     
  •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文号 财预明电字[1993]4号 发文单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发文日期 1993-12-18  有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税务总局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的暂行规定 文号 财预明电字[1993]4号 发文单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发文日期 1993-12-18  有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含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广州)财政厅(局)、分金库、税务局,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   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1月1日起,全国实行新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为了保证这一重大改革的顺利实施,现将实行"分税制"后有关预算管理问题规定如下:   一、关于预算收入级次划分问题   (一)按"分税制"改革方案的规定,从1994年起,属于中央预算固定收入包括:消费税;铁道系统、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各银行总行和保险公司缴纳的营业税(包括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下同);关税;海关代征进口商品的消费税和增值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包括上缴的利润和银行系统上缴的收入);地方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包括信用社)所得税。地方各类外贸企业计划内出口退税按1993年地方财政实际负担额计入基数,以后增长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   (二)属于地方预算固定收入包括:营业税(不包括铁道系统、各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缴纳的营业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屠宰税;农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遗产税;土地增值税;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地方企业所得税(包括上缴的利润)。   (三)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的收入包括:增值税、资源税和证券交易税。其中,增值税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证券交易税中央和地方五五分享(在证券交易税未开征前,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缴纳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按此办理)。资源税按品种分享,其中海洋石油资源税归中央,其他资源税归地方。   (四)除上述收入项目外的其他各项预算收入(包括收入退库),原属于中央预算固定收入的,仍作为中央预算固定收入;原属于地方预算固定收入的,仍作为地方预算固定收入;原属于体制分成的其他收入,作为地方预算固定收入;原属于中央与地方按固定比例分成的收入,仍作为中央与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得税原来由中央与地方五五分成,明年起,平时先上交中央财政,年终统一清算后再按规定返还地方)。   二、关于预算编制问题   (一)当年中央预算收入包括:中央预算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中央分享的部分;中央与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中央分成的部分;地方按体制规定上解中央的收入。   当年中央预算支出包括:按"分税制"体制规定应由中央财政承担的本级各项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支出;按体制规定补助地方的支出;中央对地方的专项拨款补助支出;中央对地方的特殊拨款补助支出。   (二)当年地方预算收入包括:地方预算固定收入;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中地方分享的部分;中央与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中地方分成的部分;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收入;按体制规定中央财政补助的收入;中央财政专项拨款补助收入;中央财政特殊拨款补助收入;下级财政按体制规定上解的收入。   当年地方预算支出包括:按"分税制"体制规定应由地方财政承担的本级各项支出;按体制规定上解中央财政的支出;对下级财政税收返还支出;按体制规定对下级财政的补助支出;对下级财政专项拨款补助支出;对下级财政特殊拨款补助支出。   (三)预算编制的程序和要求是:   1.每年10月1日前,财政部向各地下达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具体部署;   2.各地区应按照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编制预算草案,不列赤字;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里市财政部门于每年11月底以前,将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并经同级人大常委会同意的本地区下年度财政收、支预算草案上报我部审核;   4.财政部每年12月底以前,将审核意见通知各地区;   5.财政部将中央预算草案和汇总的地方预算草案合编为国家预算草案,经国务院审定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   6.各地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的预算草案,原则上应与全国人大审议各地区的预算数额相一致。 预算草案经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后,应于5月底以前报我部备案。   三、关于预算收支科目问题   (一)在国家预算收入科目"工商税收类"中,增设"消费税"、"证券交易税"、"遗产税"、"土地增值税"四个"款"级科目。并在"印花税""款"下增设"证券交易印花税"和"其他印花税"两个"项"级科目,"消费税""款"下设置"一般消费税"、"进口产品消费税"和"出口产品退消费税"三个"项"级科目;"资源税""款"下增设"海洋石油资源税"和"其他资源税"两个"项"级科目。   (二)在国家预算收入科目"企业所得税类"中增设"国有其他保险企业所得税"、"其他中央金融企业所得税"和"地方金融企业所得税"三个"款"级科目。   (三)在国家预算收入科目"国有企业上缴利润类"中增设"银行利润"、"其他中央金融企业利润"、"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利润"和"地方金融企业利润"四个"款"级科目。   (四)在国家预算收入科目"预算调拨收入类"中增设:"税收返还收入"、"专项拨款补助收入"、"特殊拨款补助收入"和"专项结算收入"四个"款"级科目。   (五)在国家预算支出科目"预算调拨支出类"中增设"税收返还支出"、"专项拨款补助支出"、"特殊拨款补助支出"和"专项结算支出"四个"款"级科目。   (六)取消国家预算收入科目中"工商税收类"中的"产品税"、"工商统一税"、"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牲畜交易税"、"集市交易税"、"中央资源税"、"国有企业奖金税"、"国有企业工资调节税"、"事业单位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筵席税"、"特别消费税"、"出口产品退特别消费税"、"烧油特 别税"、"烧油特别税减征退税"、"盐税""款"级科目,以及"增值税"、"营业税""款"中不适用的"项"级科目;取消"国有企业调节税类"科目;取消"其他收入类"中"卷烟专项收入"、"酒专项收入(中央)"、"酒专项收入(地方)""款"级科目;将"国有企业所得税类"科目改为"企业所得税类"科目,并将原"工商税收类"中的"集体企业 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二个"款"级科目移入此"类"科目;取消"股份制企业所得税类",将此"类"中的"中央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地方股份制企业所得税"和"中央和地方股份制企业所得税"三个"款"并入"企业所得税类"。   四、关于预算收入缴库问题   (一)属于中央预算固定收入和海洋石油资源税,由国家税务局和海关系统负责征收。消费税用"税收缴款书"以"消费税""款"中的"一般消费税""项"级科目缴入中央金库;铁道营业税用"税收缴款书"以"营业税""款"中的"铁道营业税""项"级科目缴入中央金库;各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营业税,用"税收缴款书"以"营业税""款"中的"银行总行营业税""项"级科目缴入中央金库;海洋石油资源税,用"税收缴款书"以"资源税""款"中的"海洋石油资源税""项"级科目缴入中央金库;关税、海关代征消费税和增值税,用"海关专用缴款书"分别以"关税""款"、"消费税""款"中的"进口产品消费税""项"和"增值税""款"中的"进口产品增值税""项"级科目缴入中央金库;地方和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包括信用社所得税),用"税收缴款书"以"地方金融企业所得税""款"级科目缴入中央金库;中央企业所得税,用"税收缴款书",分别以有关预算科目缴入中央金库;中央企业利润以及其他各项中央预算固定收入(包括收入退库)仍然按现行预算科目和缴库办法缴库。   (二)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增值税,由税务部门在征收时填开"税收缴款书"(在"预算级次"栏注明中央75%,地方25%),以"增值税""一般增值税""项"科目缴入国库;证券交易税,由税务部门在征求时填开"税收缴款书"(在"预算等级次"栏中注明中央50%,地方50%),以"证券交易税"" 款"级科目缴入国库(在证券交易税未开征前,征收的证券交易印花税,也按上述办法交库)。各支库收纳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应于当日办理库款报解时,按规定的共享比例,将75%的增值税和50%的证券交易税(证券交易印花税)作为中央预算收入划入中央金库;将25%的增值税、50%的证券交易税(或证券交易印花税 )作为地方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