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企业案例 >> 第三方物流 >> 内容

储运、物流到供应链:宝供的三级跳
字号:T|T 2004年11月10日10:15     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公司、《物流》杂志社      作者: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公司、《物流》杂志社
  • 记者 宁平 有人在私底下跟记者开玩笑说,宝供能发展到今天,跟总裁的名字有很大关系,“刘武”,反过来念就是“物流”的谐音,所以宝供才能在物流市场上有那么好的触觉。一句笑谈,道出了玩笑人对刘武在物流领域
记者 宁平 有人在私底下跟记者开玩笑说,宝供能发展到今天,跟总裁的名字有很大关系,“刘武”,反过来念就是“物流”的谐音,所以宝供才能在物流市场上有那么好的触觉。一句笑谈,道出了玩笑人对刘武在物流领域敏锐性的认同。摩根士坦利给宝供下的评语是“中国最具价值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麦肯锡也有类似的评价。 刘武把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94年到1997年,是宝供从一家传统的储运企业变成了提供物流一体化服务的专业公司;1997到2000年,宝供逐步变成了一家较为成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2000年至今,则是宝供从提供物流专业服务向提供供应链一体化服务转型的阶段。“储运—物流—供应链”,宝供就这样进行着它的三级跳。 独立的第三方 “与宝洁这样一个国际性大公司合作,我们确实学到了不少东西。”刘武毫不讳言宝洁对宝供的发展曾经起到的作用。宝供与宝洁的合作始于1994年。当时,刘武在广州承包经营一家铁路货物转运站,而刚刚进入中国市场宝洁正在为产品不能及时、快速地运送到全国各地而犯难,经人介绍,宝洁找到了刘武。 对于与宝洁合作的第一笔业务,刘武至今仍记得很清楚。“为了这4个集装箱的货,我自己坐着飞机赶到上海,对这笔货进行了全过程的跟踪。”当时,铁路货运紧张且中间环节非常烦琐,而宝洁的要求则显得非常苛刻,不仅要准时送达,而且还有许多附加要求。这些在现在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当时却被看着是天方夜谭,宝洁此前也曾与多家储运企业有过接触,但都没能谈成。“当时我们也觉得这些要求是有点过份,但并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就答应了下来。”在这单业务结束后,刘武主动给宝供写了一份报告,对整个过程中各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都详细地做出了说明。刘武称这笔业务他基本上没赚到钱,但却赢得宝洁的信任。此后,刘武注册成立了宝供储运公司,而宝洁也加大与宝供的合作力度,到1996年,宝供已经成了宝洁铁路运输的总代理。 宝洁对于宝供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自宝洁的业务都占据了宝供的绝大部分。“宝洁是一家系统和理念都很先进的企业,他们会把供应商和服务商的能力和水平看成自己的一部分,逼着你不断进步,跟上他们的发展。”刘武坦承,正是在满足宝洁不断提出的“苛刻”要求的同时推动了宝供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 但是,宝供并没有因为有宝洁这样大客户而满足。早在1995年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刘武就提出了“依靠宝洁,发挥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方针,“说得难听点,宝供不是宝洁的储运部。” 刘武表示,1995年正是宝洁在中国市场快速膨胀的时期,宝供又是刚创办不久,实际上并没有余力去承担更多客户的业务。但这种未雨绸缪的意识却让宝供走出了“宝洁储运部”的影子,现在我们知道,除了宝洁之外,宝供的客户名单中还增添了飞利浦、TCL等几十家国内外著名企业,而宝洁也将其物流业务分散给了更多的服务商。 在宝供市场部经理谢家涛看来,走出对宝洁的依赖给宝供带来了一项重要竞争力——独立性。“我们独立于供需双方之外而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因而能够以中立的无偏见地态度面对所有客户,我们的客户资源因而更加丰富。”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宝洁在全球的一个重要竞争对手联合利华才会放心地把自己的物流业务交给了宝供打理。 国内第一家注册的物流企业 “以前,干这行被称为是‘傻、大、粗’的活,”刘武开玩笑说,1994年他去华南师范大学招聘时遭到同行的“唾骂”,“说我招大学生做这些事是浪费国家人才,但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知识和科技的综合性行业。”在刘武看来,宝供能够不断发展,主要来在于宝供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注重把握市场发展的脉搏,敢于尝试和创新。 在宝供的发展初期,有两件事刘武至今都觉得骄傲。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客户的需要,率先打破当时业内分块经营、多头负责的模式,在广州、北京、上海和成都成立分公司,以此为区域中心在全国铺设网络。第二件事是在借鉴工业化的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针对物流的业务运作管理体系(SOP)和质量保证体系(GMP)。“这些在当时绝对都是国内同行中的首创。”业务网络是硬件,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是软件,这样一来,就可以保证宝供承运的货物在全国可以按照同样的方法、模式和标准来运作,更大大方便了相互间的沟通和协调,从而使得宝供得以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一条龙”服务。 刘武把宝供在全国铺建的业务网络称为“地网”,“天网”则是那套不断改进的物流信息系统。1997年,宝供在国内同类企业中率先实施了基于Internet/Intranet基础上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凭借这套系统,宝供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物流运作信息实时动态的跟踪管理。此后,宝供又累计投入了1000多万对这套系统进行完善和升级,通过这一系统实现与客户的电子数据交换,并为客户提供诸如报表、运作咨询等个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务,宝供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往来变得更为便捷和富有效率。 对于这些举措,有人对记者评价说:“宝供一没有大规模车队,二没有自己的仓库群,连搬运工都没有,靠什么赚钱?宝供靠得就是把整个物流过程产业化,并做成了一套规范,然后去社会上找车队、仓库和搬运工,按他们的要求去做。这样,宝供就跟一般的储运企业有了明显的区别,真正达到了物流的层次。” 说起注册物流企业的事,刘武至今仍印象深刻。当时,他提出要以“物流”的名称注册宝供,但是跑遍了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的工商部门均未能如愿,因为在当时工商部门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物流”这个词。最后,刘武找到了国家工商总局的有关领导,费了许多口舌,才算把这件事给办了下来。1999年,宝供储运有限公司更名成了宝供物流企业集团。“我记得,我们注册批文下来的时候,工商总局的领导对我说,‘你们现在是国内唯一的一家物流企业集团’。”刘武言谈中充满自豪。 以物流基地建设推进供应链服务 近期,宝供把他们的物流基地发展规划作了修改,规划在全国兴建物流基地的数量由原来的10个扩充为15个。按宝供的规划,这15个基地将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同时兼顾华中、西南和西北地区。目前,宝供苏州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已完工并投入运营,广州基地也已进入收尾阶段。广州基地是宝供投资规模最大的一个基地,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投资为8至10亿元。 刘武设想中的物流基地,将是集配送、分拣、拼装和简单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物流中心。同时,还附加了基于进出口业务的保税、通关、检验检疫和国际金融结算等功能。另外,由于生产商和供应商的产品都在宝供的基地集散,基地同时还具有产品展示和贸易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宝供的物流基地也是一个采购平台。利用这些基地,宝供为客户减少了大量的搬运环节,降低物流成本,自身也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更多的利润。 刘武表示,宝供之所以花大力气在物流基地的建设上,是因为随着物流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配送方式和快迅反映的能力越来越被看重,这就要求对物流的各环节进行高度整合,提高效率,宝供建设物流基地就是为了适应这种需要。 实际上,物流基地建设这么受重视,还在于宝供将此作为其向供应链一体化服务提供商转型的重要载体。2002年,宝供向外界宣称与IBM合作进军供应链服务领域。“向供应链方向转型,意味着我们的主要业务变成了两个方面:一是与需要服务的企业一起制定合理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不仅涉及他们的产品物流,还要将其销售、生产、采购的各个环节的物流业务作综合性的规划,提供整体优化方案;二是通过我们的物流服务来确保这个方案的实施。”谢家涛对记者表示,这涉及到宝供利润着眼点的变化,“通俗一点说,宝供以前主要靠整合社会资源提供物流服务赚钱,今后则主要通过提供和实施供应链解决方案来赚钱。” 刘武向记者表示,宝供的转型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联合利华整个工厂的仓库管理都在由我们做。像飞利浦照明,他们现在只负责生产、销售和定价,别的相关事情都是由我们在做。红牛的整个供应链业务更是都交给了我们。”不过,刘武也坦承,基于目前国内的现实条件,供应链上下游的厂商之间缺乏起码的信任和沟通,这方面的业务推进需要较长的过程,所以宝供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建设物流基地,就是要让它成为一个联系供应链上下游厂商的纽带。《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