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荷兰,鹿特丹几乎就是港口的代名词,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纪录,使它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因此这个被誉为“欧洲桥头堡”的荷兰城市,一直“霸占”着世界最大港口的头衔。 鹿特丹港口优良的
在荷兰,鹿特丹几乎就是港口的代名词,港口年吞吐量超过5亿吨的纪录,使它当之无愧地占据着世界第一大港的地位,因此这个被誉为“欧洲桥头堡”的荷兰城市,一直“霸占”着世界最大港口的头衔。
鹿特丹港口优良的地理条件也让世界上的其他港口羡慕不已。鹿特丹港港区面积80多平方公里,江轮码头岸线长33.6公里,总泊位656个,航道最大水深22米。从1947年到1974年,鹿特丹在新水道建成了3个大港区。一个是博特莱克港,包括港区及工业区在内占地面积为12.5平方公里。港区内建有各种专用码头和集装箱船、滚装船、载驳船作业区。第二是欧罗港区,占地面积为36平方公里。通过疏浚航道后,低潮时最大水深可达22米,可停靠20万吨级的油轮和8万吨级的散货船。第三是马斯弗拉克特港区,占地33平方公里。它是利用沿岸浅滩,经过疏浚而建成的。港区在新水道入海口以南,伸入海域达5公里,低潮时,港内水深也能维持在19~23米。上述三大港区构成了鹿特丹港的主体。
世界第一大港
桥头堡是大陆桥运输的起点或中转地,它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起来。承担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水陆中转的任务、是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国际化、多功能的大型海港城市。
鹿特丹是世界上主要的集装箱港口之一。早在1967年,一些码头装卸公司敏锐地发现到集装箱在世界上的发展潜力,并进行了巨大投资。现在,鹿特丹港已成为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用电脑控制,码头上各种集装箱井井有条地堆放在一起。1982年它就可装卸216万标准箱,超过了纽约港的190万箱。现在鹿特丹集装箱装卸量已超过320万箱。
鹿特丹的集装箱运输形式主要有:
(1)公路集装箱运输。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稠密的公路网,将鹿特丹与欧洲所有的大城市连接起来,从鹿特丹出发,只需8~10小时就可以到达巴黎、法兰克福和汉堡,到达德国的主要工业区鲁尔地带和比利时大部分地区所需的时间就更短了,即使是北欧这样较远的地区也可以在24小时之内到达。荷兰的公路运输拥有雄厚的实力,欧盟30%的国际公路运输是由荷兰承担的。
(2)铁路集装箱运输。鹿特丹几乎每天都有一系列的集装箱列车向欧洲各地发车。
(3)驳船集装箱运输。近年来,由于运价低等原因,鹿特丹驳船集装箱运输得到了迅速发展。几乎每天都有驳船将集装箱由鹿特丹运至莱茵河沿岸各集装箱码头。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内陆集装箱码头开始大量出现。在欧洲,尤其是莱茵河沿岸,已兴建了32个集装箱码头。90年代以来,鹿特丹开始实施新的扩能计划,建造10~15万吨级的第五、第六代集装箱码头。到2010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600万箱,以确保欧洲最大集装箱运输中心的地位。
鹿特丹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大港,而且是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工业基地,是一个典型的港城一体化的国际城市。荷兰人经商有着悠久的历史,荷兰政府为国际贸易提供了许多方便,如资金流动没有限制,开放市场,国外投资没有限制,特别是在港区内实行“比自由港还自由”的政策,使鹿特丹成为具有国际规模的世界贸易中心。现在大约3500家国际贸易公司设立在鹿特丹市,包括大的跨国公司和一些中小公司。鹿特丹还拥有一条包括炼油、石油化工、船舶修造、港口机械、食品等部门的临海沿河工业带。
鹿特丹市功能分区明确。以新马斯河为界,北部是历史上形成的内城,南部主要为港区,两者之间有桥梁、隧道、渡船和铁路紧密相联。内城的西海堤以南新马斯河沿岸为行政中心,保留昔日的市政厅、圣劳伦斯大教堂等历史遗迹,港务和银行、保险机构集中于此。市中心若干街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基础上,为减少建筑用地,增加绿地和空间;铺设了宽广道路,修建了多层建筑和高层住宅群。鹿特丹是一个景色秀丽的旅游城市。
鹿特丹的世界第一大港和“欧洲门户”地位奠基于19世纪60年代。13世纪时它还是莱克河支流鹿特河口堤坝上的渔村。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海运和贸易重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北大西洋沿岸,先后崛起了葡萄牙里斯本、西班牙塞维尔、荷兰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英国伦敦等世界级商港。从此,北大西洋航线成为世界最繁忙的航线。19世纪德国完成产业革命和实现工业化之后,莱茵河成为世界最繁忙的内河航线。处在这两条航线交点上的鹿特丹由此获得了崛起之机。但是,鹿港靠自然河道入海,由于三角洲河床不稳,经常改道,使鹿港至北海口约30公里的直线航距最长迂回绕远达150多公里,甚至还出现过出海通道淤塞,中断航运的情况。
1866——1872年,荷兰花费6年时间凿穿海岸沙丘,建成从鹿特丹到荷兰角全长33公里、深15米的人工航道——新航道,1885年再度加深,由此一劳永逸。新航道使鹿特丹获得了北海众多海港中的鹤立地位,莱茵河沿岸水运物资的3/4都是经鹿港河海转接,被称作“欧洲门户”,将欧洲内陆和沿运河经济区牢牢锁定为自己的经济腹地。
鹿特丹港口的发展
鹿特丹港以新航道为主轴,港池多采用挖入式,雁列于主航道两侧。港区建设由上游向下游、由北向南、由东向西、有近市区向大海延伸,现包括北岸港区、南岸港区、伯克特港区、欧罗波特港区和20世纪70年代后与马斯弗拉克特工口工业开发区配套的新港区,水深从6.8米(接纳内河船舶)到22米,新港区水深28米,可泊54.5万吨超级油轮。适应洲际远洋运输船舶大型化和专业化(液货运输采用超大型油轮、什杂件货运输集装箱化)的发展趋势,按功能分设干散货、集装箱、滚装船、液货及原油等专用和多用码头。
鹿特丹港实行“保税仓库区”制度,吸引外国厂商在保税仓库寄屯待沽转口货物,货主可在保税区内对货物再进行加工装配和分包等。寄屯期只付仓储费,进入荷兰销售的则要补交关税。美国、日本等国的厂商把鹿港作为对欧出口产品的再加工车间和商品分检配发中心。
鹿特丹港集疏运系统由港口铁路、公路、内河、管道和城市交通系统及机场连接,构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内连各港区码头,紧接港口工业区和市区,远通欧洲综合交通管网。港口作业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效率极高,矿石铲斗一次能铲30吨并通过传送带直接卸在存贮场,从30万吨油轮直接将原油输到炼油厂只需要20个小时。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港口员工大约14,000名左右。导航由雷达链组成,指挥调度中心设在新航道北岸西端的荷兰角。物流信息化程度极高,货主托运货物所处位置和地点的即时信息随时可调,保障“门到门”流程准确及时与万无一失。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鹿特丹市仍是运贸一体的单一型经济结构,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一点工业主要是面向城市服务的食品加工业和为航运服务的船舶维修业,但拥有水工建筑技术和水利技术的独特优势,甚至连英国也要聘请荷兰人作为水工和水利建设专家。此后,鹿特丹市发挥这一优势,发展造船业和水工产品制造业,海上拖轮、挖泥船、浮吊、勘探船、海上钻井平台等特种工具船,大型闸门、桥梁构件、沉井等水工制成品等传统制造业,独树一帜,举世闻名。战后荷兰利用50年代的世界“廉价石油”时期和自身海运大国的比较优势,发展大规模的石化工业,鹿特丹迅速崛起为世界三大炼油基地之一,Shell(壳牌)、BP(英国石油)、ESSO、海湾石油等世界跨国石油垄断公司在鹿特丹都建有炼油基地。鹿特丹港还是欧洲油气管道运输网的起点枢纽,并在莱茵梦地工业区建设中发挥了区域经济中心的作用。西起北海沿马斯河向东延伸到多德雷赫特市,形成了一条绵延50公里的沿河石化工业带,主要生产合成橡胶、人造树脂、化纤原料、塑料、农药、化肥、油漆、颜料,以及日用精细化工产品。虽经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冲击,但工业带产品以出口为主且附加值极高,大进大出、高进高出,上涨成本转嫁给了最终消费者,生产者并无大伤。因此,该工业带经济增长速度和就业率明显高于荷兰其他地区。发达的工业、贸易和航运业促进了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鹿特丹服务业占就业的70%以上。作为国际货物集散中心,鹿特丹还成为国际粮食、棉花、木材、热带水果和矿物油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国贸大厦商贾云集,仅大型批发公司即超过200多个。交易需要信息及时准确,鹿特丹据此又成为信息港。
鹿特丹港口建设和沿河工业带开发,政府干预功不可没。像这样世代持续、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政府高瞻远瞩的规划和立法,以及巨额基础设施投资,如岸线使用法、港口和城市发展用地法、投资促进法,不需要占用深水岸线的工业活动外迁政策等,如果仅靠市场驱动简直不可想象。国家干预主要不是直接投资,而是政策上赋予港口建设当局在法律和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权和税收优惠,以港养港、以港建港。随着港口工业区和沿河工业区规模不断扩张,土地紧张、环境恶化势所难免。如城镇之间的隔离“绿心”被工业蚕食,水质污染,空气浊化,清理航道挖出的污泥堆积如山等。这些原因导致城市人口离心迁移,通勤人口激增又加重了公共交通系统负荷和塞车现象的发生。经济、社会和环境生态协调平衡发展向荷兰政府提出,必须通过在更大范围内的区域开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富有围海造陆传承的荷兰人制定了“三角洲工程计划”。
交通和中转
从鹿特丹港始发的500条班轮航线挂靠世界上1000个左右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腹地交通网是鹿特丹港成就全球第一的重要因素。为客户提供24小时服务的服务网络的发展多年来巩固了鹿特丹港的地位。鹿特丹港为居住在离鹿特丹半径在500公里的1亿6千万客户提供服务,这是个巨大的市场,相当于8000亿元的综合购买力。
鹿特丹港十分注意避免装卸货种单一化,为了发挥它欧洲主要港口的功能,它对每种货物给予恰如其分的关注,鹿港在许多货种装卸方面都很活跃,我们可以同时称鹿特丹港为化学品港、铁矿港、(液体)散货港、汽车港、件杂货港、冷冻货港和集装箱港。国有和仅营企业都对种类市场进行了大额投资。港池、泊位以及基础设施都能得到不断的改造,使之得到超前的发展。
在集装箱装卸方面,码头条件一流,即使是新一代7000箱以上的集装箱船也能随到随靠。玛斯夫拉克特新港区的现代化和自动化的三角洲码头配备了最高质量的装卸设备,并可开展多式联运,为附近地区提供配送服务
鹿港吞吐的货物80%的发货地或目的地都不在荷兰,大量的货物在港口通过一流的内陆运输网进行中转,运抵欧共体各成员国。通过适当的运输模式货物可在48小时内运到欧洲内陆各目的地。荷兰的长途公路货运量占欧洲公路运输总量的40%,荷兰的高速公路运输与欧洲的公路网直接联接,覆盖了从英国到黑海、从北欧到意大利的欧洲各主要市场。现在,对铁路系统正在进行进一步改造,在鹿特丹和德国之间建造的先进的铁路,将使铁路运输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它完全符合生态要求,对于长途运输来说高效而低廉,鹿特丹港通过铁路网与欧洲各主要工业地区相连,直达班列开往许多国外目的地。从鹿特丹到欧洲内陆的水上交通网也十分发达,内河航运更具环保,可靠、价廉及安全等优点。在鹿港中转的货物大约有40%是通过驳船运往欧洲内陆的。充裕的近洋运输条件可以通过二程运输把洲际货物运往目的地。不管目的地是英国还是欧洲大陆,货物离开鹿特丹后可在24小时内运到。空运货物可以通过50英里外的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或鹿特丹国际机场进出。此外,鹿特丹港还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运输和中转服务,与多式联运结合,鹿特丹港每天工作24小时,每周工作七天、每年工作52同,确保满足欧洲每一个需求。
疏运与配送园区
对于不直接中转去欧洲内陆的货物,鹿特丹港提供许多存储和疏运设施。认识到物流中即时送货和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性,鹿港已发展了配送园区已满足日益增长的配送要求,配送园区的地址被战略性地放在离货物码头和联运设施很近的地方,配送园区是许多企业在欧洲建立的配送中心所在,也是小企业把货物交付一个能保证即时送货到全欧洲的放心的物流服务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几个企业在这里可以共用一个贸易和配送中心,下面我会详细介绍配送园区。
鹿特丹港配置了与最新一代集装箱船相配套的装卸设施,在位于海边的玛期扶拉克特新港区,三角洲2000—8号码头可以对集装箱进行全自动的装卸。各种运输方式或者直接与集装箱码头相连,或在码头附近。代表铁咱运输新要领的所谓铁路服务中心以及班列的使用是鹿港贯彻物流理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位于集装箱码头附近的为不同欧洲国家定制不同货物的配送园区是另一个例子。鹿特丹港给集装箱码头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并将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鹿特丹在未来数十年依旧能保持竞争优势。
运抵鹿特丹的货物并非全部要中转或疏运,在港区有一个很大的多种工业园区,其中最重要的是炼油和化工工业,象壳牌、埃索、科威特石油公司、Nerefco、Arco、ICI、阿克苏诺贝尔、伊斯特曼等都在港区设点。相关工业活动也在这些公司集聚,炼油和化工工业公司在港区共雇用了14,000名左右员工。管道运输对于鹿特丹石化公司非常重要,它不但组成了港口工业园区公司的连接,同时将原料运进或运出内陆,在港口工业园区下面共铺设了1300公里的管道。食品工业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业,贸易、存储、加工以及运输公司全集中在港区,像联合利华、可口可乐、sara lee、cargill and meneba是其中一些代表,对于欧洲大的超市来说,鹿特丹是他们位于海边的超市,他们可以在鹿特丹找到他们想要的所有东西。
相关链接
应对挑战的措施
为了跟上全球贸易的发展、国际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趋势,鹿特丹港务管理局不断在进行功能调整。
改变港务管理的传统职能:鹿特丹港务管理局的传统任务是一方面发展、建设、管理并经营港口和工业园区,一方面实施高效、安全、便捷的船务运输管理。现在,面对新的挑战,鹿特丹港务局正扮演着一个商业企业的合作伙伴的角色,它正对物流链做一个战略性投资,以巩固鹿港和工业园区的地位。
扩大港口区域:在预期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增长的前提下,鹿港正进行玛斯夫拉克特港二期的建设,为现有港区围海造1000英亩的场地。
允许设立船公司集装箱码头:大的船公司都想装卸程序能有更大的控制权,成功的服务供应商应能预测客户的需求。鹿特丹港务局以及一切港口经营者也应是这样:在某种条件下,允许船公司在鹿港经营船东码头,马士基和铁行渣华就是例子。
促进更有效地腹地交通,腹地变得更有效率是港口提高竞争力的途径之一,鹿特丹港务局正在尝试着使用近海运输、驳船和铁路等方式来实现。
促进对物流专家的教育和培训:促进物流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与荷兰的大家和教育机构合作培训物流专业人才,在这一领域,培训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将鹿特丹发展成一个信息港:为了跟上市场的要求,鹿港十分重视创造一个能满足未来IT需要的环境。鹿特丹港务管理局正参与许多IT技术的开发,如与海关的合作,以及与ESDL,XML等相关的技术开发、开发货运卡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更高效的集装箱扫描:与海关、集装箱码头以及船公司的紧密合作提高了集装箱扫描的效率。
留出配送园区的用地,推销配送园区概念:上述国际贸易和航运的各种趋势会造成以下结果:
增值物流:从制造商那里分包部分流程,配合开展配送业务。-------物流链中的个性化定制使商品到达下级市场越晚越好。
鹿特丹港务管理局利用以下特点推销配送中心概念:——靠近货运码头——铁路专用连接;——海关现场办公——靠近运输设施(所有的运输方式)——增值服务——高素质的港口职工——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
配送园区的主要功能:拆装箱,仓储,再包装,组装,贴标签、分拣、测试,报关,集装箱堆存和修理,开发票,向欧洲各收货点配送货物。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