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8月,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了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初步设想,一年过去了,形势发展很快,发展很好。 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2001
2001年8月,我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的第一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上提出了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初步设想,一年过去了,形势发展很快,发展很好。
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
2001年是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和物流实践极为活跃的一年,是多层次物流教学快速启动与发展的一年,也是我们物流界同仁努力拼搏、硕果累累的一年。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导致对物流人才的迫切需求,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为应对这种形势,研究如何能快速培养物流企业所需要的各种层次的专业人才,教育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由于降低物流成本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已逐步形成共识,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同类型企业都或先或后把物流作为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来抓,要么把物流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改造提升自己的物流系统,要么把物流活动分离出来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把上游与下游优化结合,形成供应链。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有物流管理人才,也有物流工程人才。企业物流可以区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农业企业物流、流通企业物流、专业交通、仓储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等。对企业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最大,也最迫切。特别是进出口贸易企业、中外合资与外方独资企业、连锁企业、港口企业、邮政快递企业等等。
第二,规划咨询物流人才。目前城市物流系统要改造,企业物流系统要改造,行业物流系统要改造,物流园区要规划设计,配送中心要规划设计,谁来作这些工作呢?要靠物流人才,这方面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知识面要宽。目前这种人才最紧缺,培养的难度最大。
第三,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逐步形成世界制造中心,全球采购与全球销售将形成庞大的国际物流系统,这就要求精通进出口贸易、海关业务、采购系统、供应链管理、国际法的物流人才,正是这些人操作着中国商品与国际的接轨。
第四,科学研究物流人才。物流需要科学研究,包括物流理论与物流技术。从1979年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中国一直没有停止过物流理论研究,物流技术包括运输技术、仓储技术、包装技术、搬运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计量技术、自动识别技术等。从总体讲,中国的物流理论与物流技术仍然比较落后,这与缺少物流科研人员有关,所以必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供不应求就产生一种矛盾,一种尖锐的矛盾,必然影响物流业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讲到,矛盾必然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我认为,物流教育滞后就成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多层次物流人才教育取得进展
2001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华中科技大学组织召开了第
一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16所院校和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提出,为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尽快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要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三方面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计划。会议呼吁恢复设置物流管理专业和物流工程专业。一年来,多层次的物流教育有了明显的进展。
第一,物流专业本科学历教育开始启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教育部递交了《关于恳请恢复物流专业设置的请示》报告,得到了教育部的重视和肯定,教育部原则同意在目录外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据了解,在2002年高等院校招生目录中,在教育部备案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有9所院校,如大连海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正在筹办物流专业的院校有20多所。在已设置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院校中,研究生、本科、大专层次的教育均有。但从总体来讲,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目标体系。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化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虽然一批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了物流专业本课教育,但仍处在各校自行筹划设计课程与实践,缺乏统一的指导,在课程设置、教材选取、培养方向等方面难免会有偏颇,培养出来的人才参差不齐。虽然有些学校凭借自己的教学实力设置了物流研究生班,但因为我国一直坚持系统培养物流专业学生的学校仅仅几所,研究生生源知识结构中缺乏掌握系统物流理论知识、功底扎实的本科生作基础,加上许多院校过去从未涉及物流教学、研究物流也就这么几年的事情,近些年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有一定的弱点。
第二,物流教材开始编写出版。二十一世纪是物流产业大发展时期,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任务很重,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编写适用的教材是非常必要的。过去一年里组织编写的、审定推荐的教材有20多本。首先是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的教材,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北京物资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工程学院等进行编写的共有15本,由物资出版社出版。除此以外,不少高校也陆续编辑出版了一些物流教程。第二是高等技术职业学校和在职教育用的教材10本,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推荐采用。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从这些教材发行的情况看,已被许多学校与单位选用,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面。
第三,优化组合物流教育科研队伍。近一、二年,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一些行业协会组合不同专业人才,成立物流研究院所、物流研究中心、物流教学研究室。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多个,在职与兼职人员约有近千人,他们活跃在物流教学、科研、咨询、规划设计活动中,已成为推动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四,策划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发展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物流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很受重视,一般在各国物流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开展工作。事实上,职业教育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式。我们要动员社会力量发展职业培训,尽快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目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确定,与世界贸易组织(WTO)下属的国际贸易中心(ITC)合作举办“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证书”培训,教材的编译出版和师资培训正在进行,预计2002年底或2003年初将正式开办。这是一个具有初、中、高三个层次的培训,由国际贸易中心发证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还正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商谈,引进物流师与采购师证书教育,有的与香港或国内有关部门联合引进。引进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中国自己的证书体系,并得到国际上的承认。
第五,扩大宣传物流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不少同志已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物流人才对于发展我国物流业的重要作用和当前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在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持编写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1)与《中国物流年鉴》(2001)两个重要书刊中,都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物流研究与教育设置了专门章节进行介绍与论述。
第六,加强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高等院校物流教学与科
研的互动。有的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对发展我国物流教育的几点意见
(一)加快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
前面已经讲过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物流业大发展的时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要把物流人才的培养做为一个工程项目来抓。要从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三个方面制订物流人才的培养计划。中国物流市场由于加入了WTO和国外企业的进入,竞争是在高起点上开始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对人才的需求格外迫切,不仅是一般物流专业人才,更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专家,物流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若不能迅速的加以筹划解决,那么物流产业化发展和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就将成为一句空话。从各地、各省市制定的物流发展规划看到,没有一个省市规划中不提人才培养的,这已成为共识!我们必须把培养物流人才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二)建立多层次物流高等教育体系,适应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要来安排。首先应在高等教育中恢复物流管理与物流工程本科专业的设置,这个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工学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得到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宽口径的知识体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务能力的专业物流人才。目前物流本科专业有的设在管理学之下,有的设在工学之下,不必强求一致,但从总体讲,物流学主要是管理类学科,但必须有工学基础。物流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科研人员和高校师资,但他们要成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除了在学校学到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和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将实践所得知识上升为理论,使之成为解决各种疑难问题的钥匙。这就是说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仅靠学校还不够,还要在工作中学习,坚持继续教育。对于在基层领导岗位上和在第一线的实际操作的人员,就不应由高等教育来承担,而是由高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来完成。
综上所述,越是人才缺乏越要重视人才的合理使用,要从整体上规划物流人才的培养。
(三)强化物流职业教育
借鉴国外的经验,在物流行业中推行物流师、采购师证书教育与从业人员上岗资格证制度,这在日本和欧美都已取得成功。国外一般是由行业协会来组织实施。由于学历教育时间较长,解决目前物流人才紧缺,可以先从引进国外的物流师、采购师证书教育开始,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对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保证工作质量和系统目标的切实完成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职业教育形式要多样化,要有不同层次,以适应不同情况的需要。
(四)加强物流师资与教材建设
有什么样的物流师资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物流教学水平。目前高校的物流师资力量大多是从宏观经济学、机械工程学、管理科学、营销学、交通运输学等专业教师转移过来的,严格讲,总体水平不高,所以,提高师资水平十分重要,要加大物流师资出国培训力度,有的可以采取邀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的办法。
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应组织物流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写我国物流教学的基础教材,出版一些精品。与此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引进一些国外优秀的教材课本,翻译试用,一段时间后修改形成自己的教课书。
(五)物流人才的培养要产学研相结合
产学研结合是国外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中国也已取得一定的经验,物流人才的培养一定要走这条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将评审一次中国物流示范基地与中国物流实验基地,将成为物流研究生与本科教育基地,物流教学一定要与科研结合,物流领域有大量的硬课题与软课题要研究,只有科研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2002年8月1日在第二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