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供求
首页 >> 学术研究 >> 论文荟萃 >> 发展与政策 >> 内容

丁俊发: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字号:T|T 2002年01月25日14:2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信息部      作者: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信息部
  • 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今天是第三次,这次因为正好是新的一年起点,内容比较多,专家谈的面也比较广。各位专家们发表了很多精采的意见,也非常感谢我们的一些新闻单位来参加我们的会,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
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今天是第三次,这次因为正好是新的一年起点,内容比较多,专家谈的面也比较广。各位专家们发表了很多精采的意见,也非常感谢我们的一些新闻单位来参加我们的会,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还有我们自己的一些商报和其他的一些报刊,他们在过去一年中的确给物流做了很多舆论上的帮助,非常感谢他们。 我讲两点:一点就是怎么评价去年我们的物流发展?第二个,今年的物流怎么预测?这完全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2001年是物流丰收年 2001年,是中国物流理论研究深化的一年,是中国物流实践快速发展的一年,应该讲2是丰收的一年。去年一年中间,我们的确对物流的很多理论进行了探讨,当然现在有好多理论问题并没有完全取得一致的看法,比如讲最近我们在国家计委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对于物流到底是什么?这个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说物流它是一个产业,因为正是一个产业,所以它能形成一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有一点意见认为,物流不能认为是一个产业,交通是个产业,仓储是个产业,流通加工是个产业,物流仅仅是一种服务体系,是一种新的服务体系。还有的人讲到,管理标准ISO9000是一种管理方面的标准,达到这个标准你管理就达到标准了。应该说物流业是一种管理标准,达到了它,你在物流方面就已经形成了一种体系。所以,从根本上理解物流到底是什么,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理论上大家有不同的看法。 对于物流产业也是有不同的看法,虽然大多数人都认为物流是一种产业。但物流产业是一种什么产业呢?看法也不一样。比如说现在有的同志提出来,所谓物流企业它完全是一种新的概念,并不是单纯的交通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应该有物流的几种功能,具备了才能称为物流企业。另外一种看法是物流企业是不同的资源组合,由不同的物流功能的企业组合成,有些是交通运输企业,也有些是仓储企业,加在一起形成物流企业。 总的来讲,去年一年中间,我们在物流理论的研究深度方面是比较多了,包括何明珂教授不是一般性的物流理论研究,是从物流的科学体系理论上面研究一些问题,应该说我们去年一年在物流理论的研究是深化的。 另外去年是物流的实践快速发展的一年,为什么呢?去年物流实践的确方方面面都在往前走,不管是科学研究也好、人才培训也好或者是城市规划也好,或者企业物流改造也好,都在起步。像中外运、中远、中国储运总公司,或者其他一些公司都在向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这种改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且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发展得很快。另一方面,一些外国的跨国的物流企业进入到中国来以后,的确给我们带来了理念、观念,带来了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推动了中国的物流业发展。 和以前几年相比较,去年一年应该是丰收的一年。但是,有三个问题是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是体制性障碍严重;第二个我们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指导还没有完全到位;第三是发展中国物流业的环境还不完备或者是不完善。所以这个环境现在来讲仍不够好。 二、2002年中国物流向广度与深度进军 对今年一年的物流发展怎么预测?我认为,2002年因为有2001年的基础,再加上我们加入了WTO,更多的一些跨国物流企业要进入到中国物流市场。另外大量的资金涌入中国以后,中国的一些中外合资或者外商独资企业将会明显增加,物流需求将是非常强烈的,再加上我们整个国有的企业与民营企业,这种物流的理念现在逐步的被大家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2002年虽然整个的国际经济环境并不是很好,中国的经济建设GDP要完成7%的增长非常困难,但是中国的物流业的发展正向广度和深度进展。2002年中国的物流产业到底能取得多大的进展?由于影响到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限制因素不可能一下子都克服,所以现在不可能把它估计得太乐观,这就需要我们政府努力、需要我们企业努力、需要我们中介组织共同努力。 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1年的主要工作 我们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去年做了12项工作。第一件工作是抓物流的基础建设,启动了中国物流年鉴和中国物流企业名录。中国物流年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很多国家都有物流年鉴,连台湾都有物流年鉴,我们中国这么一个大国没有物流年鉴不行。但是像专家们讲的,物流的基础工作太差,没有物流的基本统计,所以我们搞物流年鉴是很艰难的,动员了很多物流方面的专家、大学教授参与,包括一些研究单位。我们尽量想把第一本打个基础,有了基础以后,第二本慢慢修订,以后就好办了。 第二,推动了标准化工作。物流术语标准我们经过4年的努力,已经经过质检总局直接公布。我们提出要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的建议,向质检总科技部最早提出这样的事情,质检总局很支持我们来做这件事。我们正在制定方案,初步的意见是这个全国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直接挂在质检总局,我们想把办事机构放在联合会,但还要和有关方面协调,办起来还是很困难的,为什么?除了经费,还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标准化是制定工作,不是研究。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我们想抓这件事。 第三,物流知识的普及,我们去年和人家合作一共办了二十多期的培训班、研讨班、高峰会等等,大概有三千多人参加这个会,另外我们推介和出版了一批物流的知识读本,都是物流普及教材。 第四,启动物流人才教育工程,我们去年16个院校在华东科技大学搞了一个物流教育座谈会,开了以后联合会正式给教育部写了一个联合报告,希望能恢复物流专业。这一点现在得到了国家教委很多司局的认同,但是目录马上调整不可能。所以现在国家教育部作了处理,就是放松这方面的申报条件。对于一些在职人员的培训,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和世界贸易组织下面的一个世界贸易中心签了一个备忘录,委托我们联合会在中国培训高级的物流人才,一共是12本书,总共是500个学时,目前正在操作过程中。 第五,抓物流的科研,我们已经安排了7个课题,今年内都能完成。另外,我们现在正在和科技部谈,争取评奖的批审权。去年科技部已经给了我们推介国家科技奖的名额。物流专家论坛,到今天为止已经开了三次。 第六举办物流设备展,我们和德国的汉诺威已经联合举办了两届展览,这次是在上海,准备把它办成亚洲或者是在中国最大的、最有影响的物流设备展,这两届办得都还不错。 第七是抓物流的舆论宣传,现在有一些刊物已经成为我们联合会的指导刊物、报刊,另外我们也召开了所有与物流方面有关的媒体的会议,建立了一个新闻网络。我们也感谢新闻单位在去年一年对物流舆论的宣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八,开展咨询服务,利用我们联合会拥有大量的人才和专家,我们开展了一些城市规划、企业规划的咨询。下一步我们想准备成立一个规划研究院,更多的开展这方面的咨询工作。 第九,树立榜样、以点盖面,我们今后在全国的行业里面用两种激励方式,一种是试验基地,一种是示范基地。深圳平湖是第一个搞的物流规划,起动的物流基地,是我们专门请的物流专家给他们进行论证,开研讨会,目前运作的比较好。到今年年底,平湖的物流基地基本面貌会呈现出来了。我们命名它为平湖物流实验基地,因为它没有完全建成。另外我们去年命名了海尔集团为中国物流示范基地。我们给了两块牌子,一个是实验基地,平湖实验基地;一个是示范基地,就是海尔。将来我们还要找排头兵,当然要比较慎重。实验基地我们想尽可能搞得多一点,因为它的方向很对,也很有典型意义,它可以接受联合会物流行业的一些实验任务,下一步准备成立一个专家委员会,因为这都要进行评审。 第十,我们和兄弟社团携手共进,我们已经和中国船舶协会、中国港口协会、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中国民航协会等七家协会共同成立了中国采购联合会,共同开展一些活动。 第十一,国际合作,去年在新加坡会议上,我国被推荐为亚洲联盟主席,我们的陆江会长成为亚太联盟主席。我们也参加了国际采购联盟,在南非会议上我们已经被接纳为成员国,我个人已经成为国际采购联盟的理事,今年5月份在上海召开会议,有五十多个国家参加,我们想同时召开一个中国企业的企业采购国际论坛。另外我们和国际物流协会、欧洲物流协会,还有一些其他国家的物流协会都建立了联系。 第十二,我们筹建了一个中物联企业认证中心,已经登记注册,现在目前来讲还是筹建,为什么呢?要得到认证中心的认证,必须要经过几个试点。我们搞这个ISO9000管理认证主要是面向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加入WTO以后,人家要和我们中国的企业合作,首先一条,说你有没有通过ISO9000的认证,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现在千方百计组建了这么一个工商注册登记,首先成立流通和物流管理的认证中心。 上述都是一些物流的基础性工作,我个人有一个想法,我们物流的企业,特别是中介机构来讲要打基础,不能搞很多轰轰烈烈的事,我们要把基础打牢。主要是我们作为中介机构,并不是政府,不能制定很多政策法规,主要是在里边为大家服务,为我们的会员服务,为我们的物流行业服务,为我们政府服务,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目的是推动物流业的发展。 去年一年的工作得到了我们政府部门、会员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我们联合会的很多工作人员也做了很多的努力,但是问题还很多,严格说我们很多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但是,在新的一年我们承诺,不辜负大家的希望,要把有关物流的活动、工作搞得更扎实,推进得更快一点。 (根据讲话整理,版权本网所有,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