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园区 >> 园区动态 >> 内容
190

打造对接港澳产业新功能 珠海保税区绘新蓝图
字号:T|T 2014年07月07日10:36     
珠海核心地位的确定,横琴新区的开发建设,特别是随着港珠澳大桥通车临近,其中港珠澳大桥的第一个货物出口即位于珠海保税区,客运出口位于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的区域竞争优势将更为明显。面对机遇,保税区该如何以全球视野、战略思维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近一年的编制,《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产业升级研究》已报市政府审议。一幅美丽的画卷徐徐展开。抓住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保税区将出演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戏。
在这份《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产业升级研究》报告里面,明确将珠海保税区打造成集国际贸易展示平台、区域物流枢纽、保税加工基地、保税商务基地和高端住宅配套为一体的综合保税新城,珠澳跨境区定位为服务于澳门集高端物流、高端消费品贸易与展销和保税商务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定位已明,蓝图绘就。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的发展,令人期待!
大方向对了,才能跑得更快
2013年8月,珠海保税区委托新加坡裕廊公司研究并制定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
在这份《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产业升级研究》报告里面,首次明确提出要把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打造成珠江口西岸对接港澳产业的特殊功能区。
“对接”的含义包括:将珠海保税区打造成集国际贸易展示平台、区域物流枢纽、保税加工基地、保税商务基地和高端住宅配套为一体的综合保税新城,珠澳跨境区定位为服务于澳门集高端物流、高端消费品贸易与展销和保税商务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两区将以贸易带动物流、以物流促进制造、以制造带动服务,为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参与全球经济中高端竞争搭建一座桥梁。
大桥通车保税区将直接受益
“珠海保税区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负责牵头编制规划的裕廊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张青玉指出,港珠澳大桥通车对于珠海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保税区更是如此,“大桥通车后,保税区和跨境区一跃成为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更将成为珠海发展‘大桥经济’的核心地带和最直接受益者。”
作为珠江口西岸唯一的保税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珠海保税区一跃成为港珠澳大桥这一国际贸易通道的“桥头堡”,大桥通车将拉动珠江口西岸地区和保税区的货运运输需求大规模增长,进一步提升保税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此外,横琴新区开发的叠加效应,令沉寂多年的保税区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张青玉认为,港珠澳大桥建设所引发的珠三角产业转移趋势以及港珠澳三地经济产业的互补性必将为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数据显示,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93%左右。港珠澳大桥建成后,以保税区为首的珠江口西岸将有机会承接更多外来的产业转移,获得更多的外来投资。
形成“一小时国际大都会区”
报告认为,港珠澳大桥不仅会给珠海带来巨大的变化,也为粤西、大西南甚至泛珠三角打通了一条新的出海道路,使珠海真正成为珠江口西岸的物流、航运中心。
张青玉认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市在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定位得到真正强化,将有力提升珠海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也将有利于加速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使得港珠澳三地形成“一小时国际大都会区”,有望率先形成统一市场。
“这将极大地影响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物流业、制造业、贸易业、特色农业和旅游业。”报告指出,而香港在人才、科技、金融资本、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将对珠海产业形成直接辐射。
物流业发展率先得益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珠三角研究小组的相关研究,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从珠江口西岸主要城市到香港的地区的交通时间和费用将大大减少。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使珠江口西岸与香港港口间的距离平均缩短41%,运输时间和成本平均分别减少39%和34%。
“这对于促进区域物流业发展将产生积极作用。”张青玉认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论是从现阶段或是长远来看,必将为珠江口西岸城市的发展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对区域物流业发展的影响会越来越深远。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空间距离缩短将大大降低珠江口西岸物流成本,同时,新的产业转移和投资机会将带动区域物流量迅猛增长,这必将有利于珠海加强与香港物流企业在珠三角西岸开展业务并加强合作,盘活并完善珠海市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大大促进珠海市陆、海、空物流业的发展。
其它产业方面,随着珠江口东岸土地成本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和港珠澳大桥通车在即,珠江口西岸地区必然成为承接香港高端制造业的首选之地;随着港珠澳大桥的通车,珠海保税区打造区域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中心的优势必将凸显。
珠澳跨境区定位 打造特色园区
《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产业升级研究》报告提出,珠澳跨境区以“打造服务于澳门集高端物流、高端消费品贸易与展销和保税商务为一体的特色园区”为目标,发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出口退税政策+24小时通关专用口岸”政策优势,打造面向澳门的物流配送中心。
目前,珠澳跨境区高端消费品贸易与展销已经显示出蓬勃发展势头,“特色园区”品牌已经打响。自2012年“珠澳跨境区进口街”开幕以来,现有4家大型进口商品展示展销中心入驻,正式运营的展场及仓库逾1.5万平方米,展销商品汇集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进口酒类、休闲食品、配方奶粉、化妆品、保健品、日用品、婚纱等中高端消费品。
根据计划,保税区在3-5年内将整个珠澳跨境区打造成专营全球进口商品的特色街区。吸引国内外高端品牌销售总部和代理商、经销商落户跨境区。利用跨境优势,不断完善跨境区的政策、通关、仓储和交通等支撑条件,大力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重点打造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平台。
产业
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展示、现代物流等四大产业
在这份《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产业升级研究》报告里面,未来珠海保税区将以“打造集国际贸易展示平台、区域物流枢纽、保税加工制造基地、保税商务基地和高端住宅配套为一体的保税新城”为目标,加快构建涵盖国际贸易展示、现代物流、保税加工和保税商务在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国际贸易展示:做大做强现有的贸易产业和展示展销中心,打造“一平台六中心”。一平台为国际采购平台,六中心包括:国际酒类交易中心、生物医药交易中心、精密仪器及电子元器件交易中心、高端消费品交易中心、航空标准件交易中心和现代农产品交易中心。
现代物流:发挥保税区区位优势和保税政策优势,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现有物流产业,大力发展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打造区域物流枢纽。
保税加工:立足保税区现有的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元器件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向包括关键电子元器件、精密仪器仪表为核心的精密工程制造业转型。立足保税区现有的医疗器械制造业产业基础,拓展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引进现代中医药加工制造,配套粤澳合作中医药产业园。
保税商务:以现有摩天宇航空维修为基础,发展壮大高附加值产品保税检测、保税维修和培训业务、培育贸易型及保税加工业总部经济和保税研发产业,同时完善高端住宅等生活配套。
亮点
拥有特殊政策优势
珠海保税区于1996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13个保税区之一,也是珠江口西岸唯一的保税区。1999年10月封关运作,区内实行“境内关外”的政策,其功能定位主要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并附加商品展示这一辅助功能。
珠海保税区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创立发展阶段,从1999年封关至2009年,主要是逐步完善了基础设施和引进了一批出口加工、仓储物流企业;二是转型升级阶段,从2009年开始至今,按照珠海市委、市政府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不再引进新的工业项目,而是积极引导原有加工型企业转型,同时,一大批具有保税特色的现代服务项目落地。
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优势在于其毗邻港澳,位处港珠澳“桥头堡”以及与横琴一桥之隔的区位优势。其次,珠海保税区距珠海机场30公里,距高栏港45公里,紧邻香港和澳门的国际海运和航空枢纽港,这为其实现“区港联动”,大力发展保税物流提供了保障。
而作为珠江口西岸唯一的保税区以及享受“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出口退税+专用口岸”三种政策叠加的中国首个跨境工业区,珠海保税区(珠澳跨境区)具有除横琴新区以外的其他珠江口西岸区域无法媲美的政策优势。
其次,珠海保税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电子及光电元器件制造、精密机械加工、医疗医药器械、仓储物流、航空维修与培训等产业集聚,这为保税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据介绍,保税区内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保税区特有的优惠政策,开展保税仓储、出口拼箱、进口分拨、国际中转、展示服务、保税加工、检测维修服务等业务,从而实现降低企业资金中转压力,减少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和有效延续合同手册期限等功能。
而珠澳跨境工业区(珠海园区)除享受保税区所具有的一切优惠政策以外,还享受出口企业入区即可退税和24小时专用口岸通关等更加优惠的政策。
观点
优势得天独厚 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 赵晋平
保税区的未来怎么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曾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设计及论证。他认为,“不要把珠海保税区未来的发展定位圈在铁丝网里面”,应吸收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将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构建‘一区多园’的功能布局。”
“珠海保税区未来的定位,要逐步由简单的制造业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举。”在赵晋平看来,珠海保税区的最大优势主要在区位上——紧邻香港和澳门这两个自由港。尤其在2016年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后,这种优势会更明显。
“港珠澳大桥的建立,意味着陆上大通道的建设。这座大桥货物的第一个出口紧邻保税区,将来大通道形成以后,口岸功能就将得到提升,从而促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需求增加,这也是保税区的商机。由于生产型服务业的扩大,必然会带来一些生活服务业或者其他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为此赵晋平认为,保税区进口货物到关内来,所需成本非常低,能进能出,内贸和外贸真正体现大经贸的概念。
“以前珠海保税区的短板在于交通,不临港口和机场,成为发展‘瓶颈’。随着港珠澳大桥、十字门中央商务区和横琴新区的开发建设,珠海保税区功能优势、交通优势、配套优势日益凸显,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按照港珠澳大桥规划,其珠海端第一个货运出口在保税区北门门口,而客运出口则在跨境区门口,这就为保税区发展打通了一条背靠大西南、连通港澳、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大通道,一跃成为港珠澳大桥“桥头堡”。同时,珠海保税区与横琴新区一桥之隔,通过横琴新区辐射效应,珠海保税区欲发展先进制造、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等配套产业,与横琴新区功能错位、产业互补、相互促进。
为此,赵晋平肯定珠海在当前这个时点上对保税区进行全面审视规划和定位,把握时机非常准,“从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来说,一方面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需要对已有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包括特殊经济区域的发展模式重新进行研究、探索和改革,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赵晋平认为,全国各地有关特殊经济区域开放模式的创新方面,都有很多新的尝试,珠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更应该有新的举措。
“港珠澳大桥的建立,意味着陆上大通道的建设,对于整个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赵晋平强调,珠海保税区必须提前布局好,否则,这个大桥经济带来的热点就可能落在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