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最近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这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物流业调整和振兴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物流业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唯一的生产性服务业,也是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必由之路,本文就如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我市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概况和主要问题
我市物流业总体呈加快发展态势,现代物流已由起步阶段走向理性、务实和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雏形。截止2008年12月份,我市约有各类重点物流企业和注册名称含物流的企业近150家。南通交运物流、南通大地物流等企业的物流业务收入几年来每年以20%的速度发展,物流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加已经初步具备了仓储、运输、配送、中转等多功能的物流服务,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我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主要问题:
1.物流运行机制比较分散
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物流是一体化的经济运行过程,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存在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内在联系。然而,条块分割的传统物流管理体制使物流体系内在的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的制约了在全社会范围内统筹规划和整合物流资源。部分工商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大而全”、“小而全”传统观念,对现代物流在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模糊,仍然实行物流自理,排斥社会化物流服务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式。
2.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进度不快
我市目前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但物流系统的两个重要因素:线路和结点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重视不够,进度不快,目前的码头、货运场站和仓储设施多为分散经营,没有能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综合服务的物流园区,造成物流线路难以贯通衔接,现代物流方式难以有效运作。
3.现有物流企业的能力不适应
现有部分物流企业对先进的物流理念认识不足,生产经营满足于提供仓储、运输单个环节的传统服务,满足于在狭小区域内提供有限的运输服务,不能满足社会供应链全过程的物流服务。一是物流企业规模不大,功能不强。据对20家物流企业的初步调查,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中,主要是运输、仓储和搬运等简单的传统物流业务收入,而配送、包装、加工和信息咨询等物流延伸服务收入仅占15%左右。二是信息化水平不高。还没有完善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换平台,缺乏以EDI、互联网等网络技术为支撑的物流及相关企业信息的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各自建立信息中心不利于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利用率,共享物流信息资源,造成重复建设,浪费资源。三是现代物流人才不足。政府部门缺乏物流管理和规划人才,物流企业缺乏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有先进物流理念,能够从事专业物流设计与规划、能够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物流服务功能的人才。
二、我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涉及面比较广,是个系统工程。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大力地推动,社会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全方位地来推进这项工作。
1.在企业层面
(1)努力扩大物流服务功能。物流企业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就不能满足只提供供应链中某一环节的物流服务,要努力扩大物流供应链服务功能,积极开拓新的物流服务业务,从现有的运输服务功能向两头延伸,才能不断做大做强企业。为了提升物流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必须加快物流装备的更新提档,特别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对通用仓库和普通运输设施进行改造(如建立恒温库)、更新物流装备,增加科技含量,增加物流功能。
(2)认真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物流需求方是物流企业的上帝,诚信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原则,也是物流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做强企业的关键。根据我们对市重点工业企业的调查,企业对外包物流服务最关心的是三个方面,运输等物流服务的价格,物流服务内容及服务态度,物流服务效率。特别是物流服务效率,如能否及时交货,货物到达情况和中转信息等。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中反映最强烈的是长途运输中途卖单、野蛮装卸等引起的到货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3)高度重视提高信息化水平。物流企业要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功能,必须加快掌握配送管理,库存管理等信息化手段,投资建设信息化网络,采用GPS、EDI等先进信息技术,从而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物流服务和管理能力,我市现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总体来说很不够,必须加大力度。为了提高物流信息系统利用率,共享物流信息资源,在如何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降低企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方面,应加强企业之间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物流信息系统。
(4)联合整合,提高企业竞争力。我市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集中度不高,规模偏小。一是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他一些物流企业要转变观念,主动靠大靠强,向优势企业靠拢,这样优势企业可扩大规模,积极向采购、配送、包装两端延伸,形成供应链,其他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现有条件,在物流供应链中成为一个环节,还能利用优势企业的资金和信息优势。我市的港口集团、大地物流、交运集团等企业在资产规模、网点建设、运输设备、物流技术等方面都已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二是要通过资产重组,招商引资,吸收合并等方式,在组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过程中以资产为纽带,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仓储资源,利用外资合资合作,对现有的运输企业进行联合重组,把各自企业的仓储、运输、配送、装卸等环节整合到一起,增强服务功能,形成竞争优势。
2.在政府和社会层面
(1)加快培育龙头企业
物流需求方在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时,最看重的是物流满足能力和作业质量,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和技术能力才有可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的扩张,实现规模效益。因此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按照运输型、仓储型、技术服务型、综合型等不同的物流企业类型,分门别类采取措施来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和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形成物流龙头企业。
(2)加快现代物流业的集聚,为发展第三方物流创造条件
按照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布局以及确定的物流园区、中心区域范围、建设地点和功能定位,抓紧做好物流园区、中心的具体规划,编制招商引资规划指引,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向园区、中心集中。引进一批国内外大型现代物流企业落户。加强与国际知名的马士基、UPS、FedEx、宅急送等现代物流企业的联系,引导其在南通设立分支机构。引导市内外企业按照各自不同的业务进入物流基地设立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业务。积极引导和整合物流资源,向规划布局内的物流基地集中,鼓励布局内的物流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布局外的物流企业向园区集中。
(3)积极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增加物流需求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可以为现代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动力保障以及新的低成本支撑。工商企业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重要性,彻底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陈旧观念,打破地区和行业界限,把现有工商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采购、供应、原材料和批发、分拣包装等分离出来,实行外包,为发展第三方物流提供实实在在的物流需求。
(4)大力推进物流信息网络建设
发展第三方物流特别是供应链管理没有现代化的网络支持不可能实现,要统筹规划建立地区信息平台和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要加快完善和发展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形成集运输组织管理、运输代理、多式联运、装卸搬运、中转换装、通讯信息、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网络,形成和上海、苏南联网,各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及重点企业联网共享资源的物流信息平台。
(5)加大力度培养吸引物流人才
一是制定培养规划,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物流人才。二是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与国内外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资、合作,使我们本地企业“边干边学”,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物流管理人才,提高管理水平。三是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与培训,通过举办物流培训班、物流研讨会等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三、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几点政策建议
(一)对重点物流企业(项目)采取税收扶持政策
物流业不同于一般的生产型企业,一是前期投入大。根据对部分企业规划的10个物流项目的调查,一般都在亿元以上。二是产出时间长。一般要3-5年才能见效,所产生的利润与投入相比微乎其微。为此建议对省市重点物流基地和企业的缴纳的新增税收地方财政留成的50%返还给企业,扶持企业发展。
(二)优先落实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建设用地
目前我市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在用地方面遇到难题。一些重点物流企业的用地难以落实,影响了这些物流项目的推进。建议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对符合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重点物流企业的用地优先落实,同时要充分考虑物流用地紧邻工业项目、工业集中区、工业园区等,真正体现物流项目作为为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业,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三)建立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专项扶持基金
建议设立市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扶持基金,每年2000万元,用于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向、重点培育扶持的企业和项目的贷款贴息等。
1.对原物流企业提升完善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或新设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其除土建、通用仓库和普通运输设施以外进行的设施改造、物流装备的更新提档和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项目。
2.对现有物流仓储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增加配送、加工、包装等物流功能,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服务功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