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陆会长、各位朋友、各位嘉宾!
首先我要非常感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邀请我参加第八次全国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在这里我谨代表商务部商贸服务管理司,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
下面根据会议的要求,结合我部的工作,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介绍一下我国物流业目前面临的新机遇。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业无论是规模、结构还是水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了96.7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4.6倍,实现增加值2.3万亿元,是2000年的2.3倍。刚才陆会长介绍今年上半年的数字,仍然呈现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一大批民营和外资背景的新型物流企业理念新、起点高、成长快。一些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实行流程再造,实现了物流业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技术等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在物流领域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可以说经过上世纪后十年的起步和新世纪前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传统的商品流通中购销运存业务的改造和整合,并开启了现代物流的大门。
2009年,为使我国从全球金融危机当中尽快恢复,中央确立了十大振兴产业规划,物流业作为唯一一个服务领域的产业也是位列其中。去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和关注,业界深受鼓舞,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明年将开启“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更加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其中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这一方面必将释放出巨大的物流需求,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以消费为例,按照国际可比的最终消费支出额计算,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折合2.1470万亿美元,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之后,位居世界第五位。和当时美国相比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2008年美国的最终消费是12.5168万亿美元,我们大概相当于它六分之一的水平,考虑到人口,美国是我们的六分之一,所以如果按人均来算的话,我们的最终消费,大概也就是美国的三十六分之一。
按照我国本世纪以来最终消费平均年均增长11.6%的速度来测算,预计到2015年,我国最终的消费将达到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消费的大幅增加,势必带动物流需求的大幅扩张,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带来物流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与消费升级和商贸服务业等末端产业相关联的高端物流需求将与日俱增;专业化、差异化、精细化的物流需求将占有越来越重的分量。这在客观上也要求物流业加快产业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改善流程管理,增强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
第三方面,就是为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国家将对现有的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在财税制度设计、用地政策、水电气等公共服务定价方面,为包括我们物流业在内的服务业发展,提供更为公平合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以上三方面的因素,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既注入了持久的动力,也提供了不断完善的外部环境,对广大物流企业来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
第二个大问题,根据贺会长要求,我介绍一下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创建情况。
商务部作为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主管部门,为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也做了大量工作。2008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我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2009年8月,我部下发了商务部关于开展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作的通知,准备用3—5年的时间,开展包括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示范技术在内的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工作,目前第一步工作就是物流现代示范城市的工作已经展开。我们确定了46个示范城市,这46个示范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3个计划单列市,就是大连、厦门、深圳,17个省份城市、石家庄、沈阳、南京、合肥、福州、南昌、广州、长沙、武汉、南宁、成都、贵阳、昆明、西安、晴川和乌鲁木齐,和22个地级市牡丹江、苏州、无锡、芜湖、临沂、湘潭等。这46个城市无论是GDP还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都占到了全国总量的40%以上,其物流业的发展情况也基本代表了全国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和基本走势。这46个城市的物流业的发展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在市场运作和政府的指导下,其发展呈现出如下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快,投资快速增长。据对46个城市不完全的统计,运输、仓储、批发、零售这四大业态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从2005年以来,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速,四年来平均的增速,运输平均增长23%,仓储平均增长36.7%,批发平均增长31.4%,零售平均增长27.6%。从绝对值来看,运输业的投资一直是最多的,仓储业的投资一直是这里最小的,但是仓储业的投资额每年的增幅是最大的,这与全国整体的投资结构基本是一致的;在物流园区方面,五年来物流园区的平均增速在20%以上,就是园区的数量平均增速在20%以上,这46个城市,物流园区的平均占地面积增速在50%以上,营业额平均增速30%以上,但是这里有一个不太理想的数字,就是单位面积的营业额平均增速只有5%左右,而单位面积的产值却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
第二,以物流配送为突破口,城市物流服务水平得到了提升。为适应城市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居民消费的需求,很多城市以发展城市公共物流配送为突破口,提高城市商贸物流配送水平。比如上海市通过设立四级城市配送服务体系,促进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衔接,商业布局与城市配送的衔接,完善城市末端配送功能,适应居民消费升级及改善城市商贸物流的要求;北京市通过鼓励商贸物流企业、扶持专业物流企业的举措,大力推动城市末端统一配送的发展,北京朝批商贸有限公司、物美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配送系统,已经成为行业物流配送的标杆;南京市以大型商贸企业,如苏宁托其发达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城市日用消费品统一配送体系;苏州市采用货运出租车的模式,来改善城市货运体系,解决城市货运体系不符合城市生产生活需求的矛盾;陕西黄马甲物流配送公司,将报刊发行站以及黄马甲队伍等优秀资源进行整合,建立了四网合一、网上展示、黄马甲线下物流配送的96128城市快捷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新模式,使同城配送模式大幅度提升。
第三,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和物流交易平台的建设在加快。为了适应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各地都非常重视物流信息化建设,鼓励发展综合的和专业性的物流信息服务和物流的交易平台,有效地促进了传统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如上海市积极支持上海货运交易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该交易平台经过三年的市场化运作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从单一的物流信息发布,逐步发展为拥有3万多家企业信息会议,集信息发布、交易撮合、交易结算、交易跟踪、企业信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第三方网上物流交易服务商,这一新的物流服务模式,有效的降低了物流成本,促进了传统分散的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北京市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支持建设北京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平台一期工程于2009年5月完成并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已经具备在线交易、物流信息发布、在线招投标、企业认证推广、在线业务管理和行业信息发布功能;总部位于大连的锦城物流网不断拓展口岸物流网、航运在线等物流信息平台功能,全球定仓访问量全球第一,所提供的全球服务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无线自动识别等信息化技术正在被众多物流企业所采用。
第四,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城乡结合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各地在发展城市物流的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以城市物流结点和大型批发零售企业为依托,通过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为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服务、推动了农村物流企业建设。如沈阳市通过建立货运出租汽车配送体系,形成了覆盖城乡、辐射沈阳经济区的方便快捷的城市统一配送网络,农村家电统一配送率由40%提升到70%;山西的长治市建立了乡镇建镇、农村建点的四级物流服务网络;银川市支持建设农资配送中心和日用品配送中心,形成以农村流通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乡镇配送中心为基点,以村级农家店为网络的农村日用品配送体系。
第五,专业物流成为城市物流发展的新亮点。各地物流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为适应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加快了物流专业化的进程。比如冷链物流虽然投资比较大、技术含量高,但是很多物流企业还是涉及该领域,很多地方政府也把冷链物流作为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如北京重点扶持发展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北京东方友谊物流公司等公司在政府支持下快速发展、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全国冷链物流领域的佼佼者;上海、石家庄、厦门、南昌等市依托重点批发市场或者是大型的物流企业,建设大型的冷库,构建城市冷链物流体系。此外钢铁物流、煤炭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图书物流、烟草物流还有危险化工品物流,也包括城市应急物流等专业物流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特别是烟草物流和医药物流,其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目前基本代表了我国物流配送发展的最高水平。
第六,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大为改观。在现代物流示范城市的创建过程当中,46个示范城市政府都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具备的优势,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本地的物流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规划和方案设计,提出了本地区的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厦门市初步完成了综合物流园区物流分拨中心、专业物流配送、三层物流结点网络规划,形成以物流园区和城市及城际物流园区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建立城市配送体系、城际配送体系的配送网络体系;兰州市提出了在未来五年构建一个物流网络系统,打造五大物流通道、建设六大物流园区和五大物流中心的工作构思;四川省出台了第三方物流体系,规划西部物流中心的建设;佛山市通过加大扶持力度,走出了一条产业支撑物流,物流推动产业的特色发展模式。
与此同时,各地也都非常重视组织和协调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的物流工作领导小组,并研究出台了相关的物流支持政策。我们辽宁省服务委和北京市商务委专门设立了物流处,这是在全国仅有的两家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设立物流工作机构,充分说明了我们辽宁省和北京市对物流工作的高度重视;重庆市设立了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安排2亿元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南宁市充分用好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以上的物流企业,给予按15%的税率来征收企业所得税;我们辽宁的营口市,为本市的集装箱运输车争取到在省内高速公路通行降低25%—30%的通行费政策;内蒙的通辽市对商贸物流项目的用地、均按工业用地来办理,对服务地方生产生活的物流项目,税收上地方流程部分基本上是即征即退;厦门市政府协调建设银行成立了专门的物流融资中心,承诺在三年内为物流企业提供100亿元的融资支持。
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引领着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潮流,也为广大投资者和物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我也希望在座的各位物流业的企业家积极利用这一平台,兴业投资、开拓市场,充分展示你们的智慧和实力。
第三个问题,结合城市功能定位,促进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
关于物流园区我本人没有系统的研究,所以只提一些粗浅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物流园区在我国已经有十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国冠名物流的园区大概有600多个,当然这是不完全统计。现在各方面的数字可能不一样,有的可能更多一些,实际数字可能会多一些。同物流园区的产生看,根据物流学会副会长冯教授的观点,物流园区的产生主要是两方面:一个是城市的二次布局,二是物流的集聚化所带来的效益。
本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土地、交通、能源、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多数城市面临着重新规划和二次布局的问题。工厂大举进迁、退二进三,物流园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到政府重视并发展起来的,使物流园区在业务上深化分工、密切协作、共享市场资源和优惠政策,实现规模的有效载体,所以物流园区的出现和发展是经济规律的必然表现,有其必要的合理性。当然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诸多的经济效应落后于扩张速度,产业贡献度相对不够。前面我也介绍,这几年园区单位产值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也是希望引起大家注意的一个问题,但我想这些问题不是主流,是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够解决,所以对于物流园区来说,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有数量型的发展也有质量型的发展,我想正如我们国家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样,物流园区同样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由重数量、重扩张,转向重质量、重效益。
物流园区的发展一定要纳入城市规划,最好要纳入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与城市不同的功能定位、区位相结合,跟城市的功能定位区相结合,跟批发市场、零售网点的布局相协调,跟城市的配送体系相结合,我想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城市物流体系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谢谢大家,我就讲这些。最后,预祝本次交流研讨会圆满成功!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