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纲要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我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结合我省交通运输和物流发展实际,全省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四大物流区域,建设1个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7个省级物流节点城市、6个地区性物流节点城市、50个县级节点城市和5大物流通道,实施10项重点物流工程。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初步构架起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城乡快递系统5个层次的物流网络,使交通物流业成为我省经济主导产业。
三大主因为物流业发展奠定基础
我省“座中七联”、“濒藏临疆”的独特区位优势,为发展通道经济和通道交通奠定了基础性条件,对西北地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市场辐射范围约345万平方公里,覆盖人群超过1亿人。
陇海、兰新、甘青、甘武、宝中等5条铁路专用线和10条国道、30余条省道、900余条县乡公路以及800多公里内河航道、7000多公里输油(气)管线以及快速发展的民用航空共同构筑的多层次综合运输网络覆盖全省。以及兰州作为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确定的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十大物流通道中,东部沿海与西北地区物流通道、西北与西南地区物流通道以兰州为交汇点,东西、南北两大物流通道贯通全省,这些都为甘肃交通物流业奠定了区位优势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运行质量的不断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及市场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促进交通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至2009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80亿元,人均GDP超过2500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900亿元,已初步形成矿产采掘、石油化工、装备制造、风电新能源、冶金建材、机械(含汽车)、电子信息、食品(含烟草)、制药制种、农业特色产品等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为我省发展现代交通物流业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随着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为推进我省省域经济与国家中东部经济圈融合提供了战略机遇,并为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布局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将大大有利于我省加快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建设,也为加快全省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和政策环境。
近10年来,全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由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共同构筑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铁路运输干线化、公路运输网络化、民航运输辐射化、水路运输区域化的布局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加强,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名词解释
物流区域 是按经济关系、地理位置和物流流向而形成的地区。
物流节点城市 是在物流区域中有突出的经济地位、交通优势、信息条件,物流交换量大,物流企业集中,有枢纽地位的城市。
综合物流园区 是指多家物流企业或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具有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在全省范围有突出地位,能起到示范作用的社会化物流节点。
专业物流中心 是指在某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综合功能的物流节点,在全省该专业领域能发挥较强的示范作用。综合物流园区与专业物流中心主要依托交通运输枢纽、开发区、商贸市场等进行建设。
城乡快递 是指承担城际、城市、城乡之间的物流配送系统。交通物流通道是指支撑全省、连通全国的主要运输通道。 这个交通运输物流发展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发展总体目标为:
2010年,完成总体布局规划,制定促进交通运输物流业发展扶持引导政策;启动兰州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和四大物流区域重点建设项目,建成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启动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人才培养工程。至2015年,建成5个交通运输综合物流园区和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初步建成较完善的交通运输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创建2—3个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服务品牌企业,培养1000—3000名物流专业人才。至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交通运输物流体系,初步构架起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综合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和城乡快递系统5个层次的物流网络,物流通道功能得以发挥,物流信息平台作用全面彰显,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物流业的主体,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成为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基本特征,交通运输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交通物流业成为甘肃经济主导产业。
重点建设五大物流通道
五大综合运输物流大通道,具体包括:
新亚欧大陆桥东西物流通道:以兰新、陇海两条铁路干线和连霍高速,G312、G310等3条公路干线为主线,以兰州铁路运输枢纽、兰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兰州中川机场、兰州水运港口和张掖、酒嘉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为核心,以武威、金昌道路运输物流中心和金昌、敦煌、嘉峪关机场为依托,构建横贯甘肃东西的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物流大通道。
甘川渝物流通道:以兰渝、兰成(规划在建)两条铁路和G213、G212,兰海高速(建设)、兰郎高速(规划)4条公路干线为主线,以天水铁路枢纽、天水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和天水机场为核心,以甘南、临夏、陇南道路运输物流中心,夏河机场、陇南机场和陇南、临夏水运港为依托,构建甘肃入蜀通渝、紧连省会兰州的省际交通运输物流通道。
甘青宁内蒙物流通道:以包兰、兰青两条铁路和京拉高速、G109、兰营高速(规划)3条公路干线为主线,以兰州铁路运输枢纽、兰州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兰州中川机场为核心,以白银、武威铁路运输中转站、道路运输物流中心和兰州、白银两大水运港(规划)为依托,构建连接甘青宁内蒙的交通物流大通道,提升甘肃在西北地区的交通跳板功能。
甘陕宁物流通道:以宝兰铁路干线和兰青-福银-青兰高速、G309等两条公路干线为主线;以兰州、天水铁路枢纽、民航枢纽、国家公路枢纽和平(凉)、庆(阳)公路运输物流中心、庆阳机场为核心,构建甘陕宁金三角物流通道。
国际物流通道:以河西走廊铁路、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交通运输通道,借助铁路、民航等转运枢纽,以酒嘉国家公路运输主枢纽为核心,依托马鬃山边境口岸,打造道路运输物流保税园区,构建我省唯一通边交通运输物流通道。
发展四大物流区域
四大物流区域具体包括:
兰州中心物流区域:即以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兰州为核心,围绕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辐射定西市,依托兰州西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西部重要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发展陆路综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及中转物流,建立跨区域的全国性物流集散和分拨、配送中心,大力发展汽车、家电、化工、机械、电子、能源、农产品等物流,形成公路、铁路、航空一体化联运的物流体系和辐射全国的物流中转基地。
东部物流区域: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天水为中心,以庆阳、平凉、陇南为辐射区,依托天水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集群和陇东西电东送基地、优质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陇东、陇南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发展煤炭、机械、建材、电子产品、纺织、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等专项交通运输物流,构建与我国中东部、西南部地区相连通的东部综合物流基地。
西部物流区域:以张掖、武威、金昌、酒泉、嘉峪关为中心,依托有色冶金新材料、现代农业、风电新能源等支柱产业,发展新能源装备、有色金属、钢铁、化工和农副产品物流,构建与我国西部地区相连的西部综合物流基地。
南部物流区域:以甘南、临夏为中心,依托农业、养殖业和旅游业,发展以特色农产品、牛羊肉等养殖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促进旅游消费品物流发展,构建南部冷链和鲜活农副产品综合物流基地。
同时,发挥兰州省会城市和经济、区位、交通与产业富集、结构多元的区域枢纽优势,将其打造成国家级物流节点城市。建成后,将集商贸、机电、汽车、建材为主,并连接东西、辐射南北、承接国家物流通道、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汇的全国性物流枢纽。此外,还将重点建设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平凉、庆阳等7个省级物流节点城市。依托各地产业经济、区位、交通运输特点,建设省级综合物流园区,建成服务区域、承接全省的物流中转集散基地。
打破物流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加大交通物流发展资金支持力度
加快道路、水路和民航运输领域物流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建立政企分开、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交通运输物流综合管理体系。完善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规范运输、货代等行业的管理,促进物流服务向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演进。加强沟通与合作,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地区封锁,推进仓储设施和业务的社会化,清理物流业不合理收费,降低物流企业成本,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资源的规范、公平、有序和高效流动。加强监管,规范物流市场秩序,强化物流环节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对物流企业监管机制,督促企业定期对车辆技术状况、驾驶人资质进行检查,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加强物流领域的合资、合作与交流,积极吸引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参与我省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市场经营,充分利用国内外先进的物流理念、管理和技术,大力发展物流服务外包。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在省外开展分销、运输、仓储、货代等物流业务。
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影响当前物流业发展的土地、税收、收费、融资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电、水、气、土地等价格参照工业使用价格执行。交通运输物流企业购置设备符合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所购设备投资额的10%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将交通运输物流业作为服务业重点领域予以扶持,争取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物流企业加强管理创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施兼并重组,尽快做强做大。针对当前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制定系统的物流产业政策。加强交通运输物流领域的立法工作,建立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此外,加大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政府引导资金作用。对列入全省规划的重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城乡物流配送中心、物流新技术和信息化工程等项目,争取纳入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规划,给予中央国债资金支持。鼓励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争取中央和地方纳入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
- 每日推荐
-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