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园区 >> 工作年会 >> 2010年会 >> 内容

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 苏州物流中心的做法与体会
字号:T|T 2012年03月19日13:26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简单汇报一下苏州物流中心和综合保税区的有关情况。

 

    1997年起,苏州物流中心就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现代物流平台,以保税物流体系为特色,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因为沿海地区是开放的经济,开放的经济离不开开放的口岸,为了满足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适应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比较发达的特点,我们不断的加大特殊区域建设的步伐。在过去的十多年中,苏州物流中心开发建设了内陆通关口岸、全国第一批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出口加工区和全国第一个保税物流中心,并在200612月份被国务院批准开发建设全国第一个综合保税区,叫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苏州物流中心是一个国有企业,我们负责5.28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的区域整体开发和建设,2006年国务院批复中规定把原来的口岸、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进行区域整合、功能叠加,再增加一个口岸区域,就是我们全国首创的虚拟海港、虚拟空港。5.28平方公里,由苏州物流中心开发,同时开发铁丝网外面3平方公里的非保税的物流园区,主要是负责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的总体规划和开发建设,并且沟通协调海关、税务、工商等等部门,为所有的用户提供一条龙的、全面的、周到的、保姆式的服务,把这个平台做大。这是一个总体的情况,区外的3平方公里主要是仓储、配送,面对国内市场的仓储、配送、贸易、流通等等。

    综合保税区2006年批准以后,我们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首期的开发建设,在20078月份通过了国家10部委的联合验收,在11月底就开始正式的运作。这个综合保税区里目前有99家生产型企业, 40家物流公司,40家贸易公司,区外非保税的普通仓储、普通物流配送区,现在有另外的30家物流公司、30家贸易公司,还开了一些品牌折扣店和汽车4S店。实现前店后库,保税和非保税联动,国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结合,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相结合发展。

    综合保税区发展的业务情况还是比较健康的,我们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每年的业务量都飞速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来的时候,我们的业务量还逆势增长30%,达到了进出口货值475亿美元。2009年金融危机全面影响到全国的时候,我们的业务量依然逆势增长8%,同年全国进出口总额减少了将近20%左右。我们今年16月份的业务量监管货值、吞吐货物周转量增长了98%,将近翻番。作为一个开发主体,苏州物流中心的营业收入在过去几年也是年均以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

    综合保税区或者说物流园区具备多项功能。口岸通关、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还有一些检测维修,以及一些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在非保税园区里面也搭建了国内的物流配送交易中心,建立了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也有将近30条专线,解决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个业务量也在飞速的增长。此外,还提供来自全国各地的驾驶员休息、住宿的地方。我们主营还是保税,配送只是为保税体系做一些服务,这一点业务模式我们跟传化还是不一样,我们是保税体系为主,为了照顾这些保税司机回程车要有一些休息、揽货的地方,所以搭建了一个小的辅助性平台。

    我再重点讲一下保税。保税的功能开发还是比较强劲,最近随着世界经济的恢复,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也都决心来综保区发展。这些制造企业带来了物流业务的发展,所以我们总的一个体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是制造业催生了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又反作用于现代制造业,使其转型优化升级。我们作为企业在服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现在综保区里的生产企业在不断的增多,每年都有更多的商贸企业在入驻,因为货量在集聚,贸易功能也在发展。最近开了一个酒庄,引进11个国家的31个酒庄,上个礼拜12个集装箱、几十万瓶的红酒入驻,下个月还会进几十个集装箱。这就是通过现代物流体系培育以后,反作用于制造业,然后又哺育、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为我们的民生、为经济转型、为消费品的市场培育作出贡献。我们认为纯粹靠打压工人、驾驶员的工资的年代恐怕一去不复返了,我仔细研究过中美物流成本的比较,有的专家说,现在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18%,是美国的两倍、三倍,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咱们看看美国的GDP的构成是什么样的,80%是服务业,很多产业敲敲鼠标就能实现GDP增长,他不需要物流运输,如果需要物流运输,我们的运输成本拿出来比一比,我不认为中国比欧美会高多少。说一句不太正规的话,我们看看欧美人肚子圆圆的,办事情的效率哪有我们中国人吃苦耐劳来得高。所以我们想,创新可能是苏州物流中心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因为我们1997年建立了一个全国内陆型的通关口岸是一种创新,后来大家也都做了这个东西,2000年我们跟昆山一起成为全中国出口加工区也是一个创新,2002年我们做了全国第一个虚拟空港SAD,没有跑道的机场也是一个创新,只有蓝海而不是红海才会有一些快速发展的机会。

    我想把我们的发展体会再跟大家报告一下。

    下一步我们发展的思路是准备五个改变:第一,以保税为主,向保税非保税平衡发展。全国都在提升促内需、保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流通领域的发展,我觉得保税、非保税不能太偏坠;第二,我们过去物流发展纯粹是重资产,引进世界最大的普洛斯建仓储,现在除了投仓和投马路,我们还要重流通,所以轻重资产要平衡发展;第三,我们没有海港、没有空港,所以我们都是用卡车短驳到周边的海空港去,我们要从陆路运输为主,改变为陆路、水路、公路,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第四,从纯粹贸易向引进更多的,刚才提到的酒类、品牌折扣店等其他消费品市场,因为他们需要就近有仓库、就近有配送中心,所以我们从物流与商贸流通相结合来改变;第五,物流和信息化现在还是两张皮的感觉,要向物流和信息化严丝合缝的方向发展。我们要从这五个方面来改变。

    具体在执行过程当中有一些小的体会,跟各位领导报告一下。

    第一,我们过去的创新也好、发展也好,都是市场化为主的,我们的创新是基于市场需求,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创新什么。1997年,苏州物流园区引进三、四百家外国企业,他们需要进口大量的材料,出口大量的产品,口岸大通关、大物流成为品种的限制,很多跨国公司老总找我们来商量怎么办,我们解决了一个关口的问题,把上海海港延伸。2008年我们的产业,更多的IT制造业、海港海域无法满足,所以我们克隆了一个虚拟空港,虚拟飞机场,机场代理仓库迁移到制造业社区的家门口,我们实现了把上海等等17个口岸变成干洗店总部。所以第一个原则就是市场化,而不是说市场叫我做什么、领导叫我做什么就做什么。

    第二,要跟政府部门多沟通、汇报。我们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企业提出来的很多诉求,有可能纯粹就是对企业有利益,对整个社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不是有利益?能不能转变成政府官员听得懂的语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一些语言,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也借这个机会,感谢帮助过我们苏州物流中心的所有的官检税法等各个部门。物流业部际联席会议都有十五、六家部级单位,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非常感谢。

    第三,感谢各位朋友对我们苏州物流中心的信任,以及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在每一次这种大会场合,从发改委、商务部、工信委,税总等等领导那边听到了很多的信息,最新的国家政策,最新的理念和思路。

    这是我讲的几点体会,汇报了很多,时间有限,不能把物流中心所有有关的情况汇报给大家,有空的话,欢迎大家登陆我们的网站,www.seall.cn/,我们的口号就是物汇四海、流通五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