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物流园区 >> 工作年会 >> 2011年会 >> 内容
579

加快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
字号:T|T 2012年03月16日14:24     
明确发展优势 科学规划布局
加快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
——沈阳市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情况汇报
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大家好!
首先对西安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学习交流平台表示感谢!同时也对给我们机会介绍沈阳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情况表示诚挚的谢意!
一、发展优势突出,奠定发展基础
(一)优越的区位条件奠定了物流业发展的先期优势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总面积1.298万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810万人。沈阳是正在建设中的沈阳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工业门类齐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50公里的范围内,集中了以基础工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8大城市,构成了资源丰富、结构互补性强、技术关联度高的辽宁中部城市群。沈阳拥有东北地区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和全国最高等级的“一环五射”高速公路网。沟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连港、正在开发建设的营口新港和锦州港,距沈阳均不超过400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沈阳,对周边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吸纳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沈阳市集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三位一体”的区位条件,确立了发展物流业的先天优势。
(二)产业升级和布局优化为物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十一五”期间,沈阳市经济总量明显增加,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015亿元,年均增长16.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650.744.7。工业规模迅速扩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9601.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4.4倍;新型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其增加值达到1842亿元,占全市工业的80.3%,带动了全市工业优化升级;金融、物流、信息、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态势,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2.8%,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现代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农业和高效特色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44.9%,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发展壮大,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沈北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科技创新体系日益完善,创新环境明显改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达到304家,其中,国家级26家。
同时,沈阳市在经济发展格局中,重点做优“五大发展空间”:中心城区以沈阳北站金融商贸开发区及和平区金融街为载体,加快创建全国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南部按照第三代城市典范、东北亚智慧都市节点和新沈阳城市门户的总体定位,将大浑南建设成为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聚集区、城市空间和功能完善拓展区域;北部以沈北新区为主体,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光电信息产业基地,打造沈阳最佳生态居住区;东部以大东区和棋盘山为核心区域,建设东部汽车产业聚集区、棋盘山文化和生态旅游示范区。西部以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现代建筑产业园及沈阳大工业区、近海经济区为依托,重点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现代建筑产业基地和物流基地。
产业快速的升级进程和科学的布局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广阔空间。
(三)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提升了物流业战略定位
在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基础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经济带腹地中心城市和沈阳经济区核心城市,三大国家战略的叠加为沈阳市提供了长期、稳定的政策环境,为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2013年沈阳市将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大浑南建设、做大中心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在区域经济、交通一体化的趋势下,生产力要素流动加快并优化配置,物流作为先导产业的战略定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科学规划布局,加快园区建设
“十二五”期间,沈阳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资源整合为手段,以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重点,以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为突破,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作高效、服务经济、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提升物流效率和能力,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为此,沈阳市正在规划建设6大物流园区,从布局特点上看,主要分为两类:
(一)按照重点物流需求产业的分布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
1.铁西装备制造业物流园区。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1.5平方公里。主要针对以铁西为核心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以制造业物流服务为核心,提供融入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维修等供应链环节的一体化物流服务。
2.沈海综合物流园区。位于大东区,占地1.5平方公里。主要针对以华晨宝马、通用北盛、华晨金杯三大整车厂为龙头企业的大东汽车制造业集聚区,以专业化的汽车物流服务为核心,提供融入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等供应链环节的一体化物流服务。
3.沈北综合物流园区。位于沈北新区,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主要针对沈北农产品加工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和食品加工物流服务,成为辐射东北地区的农产品以及深加工产品物流园区。
(二)依托物流枢纽设施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
1.沈阳国际物流港。位于于洪区,起步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引入大连、营口港和桃仙空港功能,以发展多式联运为核心,整合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物流资源,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重点服务于国际性和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并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居民生活消费品集散和配送的节点设施。
2.临空现代物流港。位于苏家屯区,临近未来桃仙机场扩展区,占地8.2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发展航空产业物流、临空物流、邮政物流和高附加值产品和消费品物流。
3.近海保税物流园区。位于近海经济区(辽中县)内,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沈阳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近港优势,以发展保税物流、保税仓储和港口物流为核心,服务于沈阳经济区乃至东北内陆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业。
三、加大推进力度,构建园区体系
1.创新机制体制,协调园区发展工作。建立全市物流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市直横向部门和市区两级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工作的集中管理和统筹协调。
2.做好规划衔接,科学编制控详规划。做好行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各项综合性规划的衔接工作。根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科学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3.强化项目管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对物流园区招商项目进行严格审查,保证项目功能与物流园区功能的一致性。加快推进中铁联集沈阳集装箱中心站、保税物流中心等一批承担物流园区核心功能的重点物流项目建设。
4.明确政策导向,加大各方投入力度。在土地、财税、行政许可、交通管理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物流园区的倾向性优惠政策,发挥政策导向,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投资建设物流园区。采取入股、参股等方式,加大政府对物流园区内公共设施和信息平台的投入,吸引民间投资。
5.加快系统建设,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加快物流中心、城区物流配送站等设施的配套建设,完善专业化物流组织服务,实现长途运输与短途运输的合理衔接,优化城市配送,提高物流全系统运作的规模效益和一体化服务水平。
以上是我们对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