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资,由云南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云南省唯一的国有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集团和云南省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子企业17户,其中:国家4A级物流企业2户,2A级物流企业2户;在职员工1627人。经营范围涵盖了金属材料、矿产品、汽车、工程机械、煤炭、化工原料及产品、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白糖、建筑材料、标准砂、纺织原材料及产品、大宗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物流、物流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典当拍卖等行业和领域。
整合供应链 延伸服务链 融入产业链 创新价值链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出资,由云南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云南省唯一的国有大型综合性物流企业集团和云南省现代物流龙头骨干企业,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子企业17户,其中:国家4A级物流企业2户,2A级物流企业2户;在职员工1627人。经营范围涵盖了金属材料、矿产品、汽车、工程机械、煤炭、化工原料及产品、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白糖、建筑材料、标准砂、纺织原材料及产品、大宗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物流、物流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典当拍卖等行业和领域。
2006年以来,集团积极探索新型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施由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翻番,综合实力快速增长。截至2010 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到41.96亿元,比2005 年底增长2.63倍;所有者权益6.45 亿元,比2005 年底增长1.86倍。2010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5.12 亿元,比2005 年增长5.35倍;实现物流总额308 亿元,比2005 年增长2.08倍;实现利润总额6012 万元,比2005 年增长2.19倍;利税总额1.79 亿元,比2005年增长3.07倍。今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增长42%,全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亿元。
2006—2010年,集团连续五年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列全国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服务业50强第10位;列云南省100强企业第17位;2009—2010年连续2年列全国通用仓储企业前10名;2009年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改革开放30年杰出企业”荣誉称号;2010年被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评为“全国先进物流企业”,位列2010年度中国物流百强企业第15位,并荣膺“2010年度全国先进物流企业公益事业奖”。
作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单位、云南省企业联合会、云南省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单位,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副主席单位和云南师范大学校董会董事单位,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总结中,集团将创新发展商贸流通方面的主要做法与经验总结为“整合供应链,延伸服务链,融入产业链,创新价值链”。
一、整合供应链,推进与上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促进经营业务发展
集团按照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推进营销模式创新,通过与上下游客户的战略合作,形成联系紧密的供应链,促进经营业务的发展。
——集团所属云南云燃燃料有限公司突破传统的煤焦贸易、仓储和转运业务,通过与煤矿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保证煤源,并通过建设现代化洗煤厂,提升煤炭品质和服务供应能力。公司已建成3个洗煤厂,年入洗能力达300万吨,可为钢铁、化工、发电厂等重点客户提供“一体化”煤炭物流服务,2010年共实现煤炭销售173万吨。此外,集团又与四川煤炭产业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拓展两省煤炭市场,做大煤炭经营业务。
——创新营销模式,做大钢材经营规模。一是集团所属云南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与昆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围绕钢材经营打造循环物流供应链,2010年共实现钢材销售50万吨;二是集团所属云南鑫盛物流有限公司联合淮矿物流公司和云南聚缘商贸有限公司,共同打造跨地区钢材协同营销网络。2009 年12 月三方搭建昆明联合销售平台,短短一年时间已先后与昆钢、水钢、玉钢、济钢及昆明、曲靖、楚雄等地的经销商建立起合作渠道,仅半年时间就实现钢材销售近10亿元。
与此同时,集团先后与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361度品牌服装、滇邦投资有限公司、贵商投资有限公司、广东物资集团汽车贸易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浙江商会、福建商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开展跨区域业务合作。
二、延伸服务链,积极探索商贸流通、城市配送、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集团不满足于简单的仓储收发、装卸转运的传统物流服务,充分发挥仓库、堆场、铁路专用线和国有物流企业品牌的优势,挖掘每一个物流服务环节的增值空间,通过提供商贸流通、城市配送、信息服务、物流金融、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等高附加值物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拓展“物流金融”服务功能。集团所属云南鑫盛物流有限公司依托“云钢物流中心”品牌优势(年钢材吞吐量占到云南省进出省钢材总量的70%),积极拓展仓单质押业务,目前已与富滇、浦发、广发等7大银行的30多家支行开展了合作,监管企业达217家,融资规模近100亿元,年利润近1500万元,成为云南省物流金融服务的龙头企业;集团所属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作为云南省典当行业协会会长单位,积极拓展典当业务,涉及工程机械、汽车、房地产、黄金等贵重物品的抵押、质押贷款,2010年典当金额达到3.32 亿元;由集团发起组建并控股的“云南物流产业投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即将注册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05亿元,将为广大中、小物流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等物流金融服务。
——集团所属云南新储物流有限公司积极拓展生活资料物流业务,服务范围已涵盖居民生活必需品、快速消费品、大宗生活资料等领域,涉及百威啤酒、青岛啤酒、五粮液、双汇、福临门、张裕、西门子等知名品牌,可提供从运输、仓储、配送、装卸到信息处理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此外,公司已在西安、石家庄、贵阳、淄博、济南、成都、商丘等地建立省外食糖配送库,2010年共销售白糖14.5 万吨,公司糖业市场还创造了在广西糖网完成购销交割量11 万吨的新记录,位列西南片区的前三甲,同时公司仓库被郑州商品交易所认定为白糖期货指定交割库。
——集团积极探索危险品、药品等专业化第三方物流领域。组建了“云南危险品物流有限公司”、“云南药品第三方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三、融入产业链,推动商贸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的联动发展,合作中实现共赢
集团认为商贸物流企业必须顺应当前产业链竞争的市场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产业链,创新商业模式,在产业链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机会。
——围绕汽车产业,集团形成了由下属云南新源再生产业有限公司经营二手车交易、报废车回收、机动车拍卖,云南省机电设备总公司负责新车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10年实现二手车交易量24,817辆,已占到昆明市场份额的30%;回收报废车8,123辆,已占到昆明市场份额的52%;新增江淮宾悦、同悦、奇瑞瑞虎等10多个汽车新品牌经销权,并获得国际知名品牌——英国JCB挖机的云南省总代理权,销售汽车18,734辆。
——集团所属云南东方物流有限公司与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家电厂商建立了长期物流合作关系,成为海信、新飞、松下等十多个家电品牌的物流供应商,年家电吞吐量达130万台,物流总额达18.5亿元,已占到昆明地区家电物流市场的35%。
四、创新价值链,依托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打造虚实服务网络平台,整合“一体化”商贸物流服务价值链
站在创新企业价值链的高度,集团提出必须虚实结合,发挥云南省物流行业龙头企业的资源、信息、品牌、信誉优势,占据物流服务价值链的高端:一是打造商贸流通服务网络,通过新建、改建和扩建商贸物流项目,迅速在全省主要州市和全国重点物流节点城市布局实体物流中心和商贸流通市场;二是打造商贸信息、物流信息平台,依托有形市场,借助信息技术,打造覆盖全省、连接全国、沟通国际的信息网络平台。
——自2006年以来,集团已成功构建云南钢材物流中心、云南省二手车交易中心、云南东方物流家电配送中心、云南糖业物流交易市场等17个专业物流平台和云南物流产业集团网、云南物流采购网、云南钢材物流中心网、云南二手车流通网等12个网络信息平台。经营网点达到117个,辐射省内16个州市和省外12个大中城市,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面向东盟的物流、商贸、配送网络体系。
——集团紧紧抓住《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桥头堡”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发展机遇,以构建“昆明为中心,辐射全省,连接全国,面向东盟”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和网络信息平台为目标,积极推进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集团的物流服务网络,优化物流战略布局。2010年,集团积极筹建安宁国际物流园、云南新钢综合物流园、云南昭通昭阳物流商贸城、大理国际物流园、云南新储物流配送中心、云南磨憨口岸国际物流园和云南东盟公共物流信息港等重点物流项目。其中有两个项目列入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债贴息项目,有五个项目被列入云南省2011年“三个一百”重点建设项目,这些项目成为集团未来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为带动云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集团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服务水平。2010 年8 月10日,集团所属“云南东盟公共物流信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整合云南省公路运输物流信息资源,创新物流企业和保险公司、通讯企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共赢模式,拓展集团依托信息化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型业态。公司开发的“东盟区域供应链全过程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已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组织的网络答辩,“供应链全过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物流金融平台(一期)”也已开发完成,即将投入使用。12月31 日,集团又与云南南天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凯银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和开发物流与信息产业相结合的领域,共同打造立足本省,覆盖全国,面向东盟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协力促进云南省物流业和信息产业的融合和联动发展。
在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步伐的同时,集团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发展物流、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弘扬“敢为人先、勇于竞争、勤于学习、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坚持“企业造就人才,人才支撑企业”的信念,把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尊重人才,关爱员工,积极践行国有企业扶贫帮困的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2010 年集团在岗职工薪酬达到4.4万元,同比增长12.8%,比2005年增长74.2%;截止2010年底,集团共有8户企业的736名职工参加了集团企业年金计划,参与率达95%;五年来,集团新增就业岗位1096个,其中招收大中专毕业生297人,与2005年相比,再造了一个集团;2009—2011年,集团共提供扶贫帮困资金及物资300多万元,捐赠汶川地震灾区,云南省抗旱救灾行动,捐助云南省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助老工程、云南省慈善总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文艺晚会,帮助挂钩扶贫点巧家县大寨镇建盖了文化室,集团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连续三年向贫困家庭的在校大学生捐资助学、捐赠图书。
有勇于创新的睿智,有勤于实践的精神,有回报社会的真情,通过“整合供应链,延伸服务链,融入产业链,创新价值链”,云南物流产业集团实现了由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商贸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并傲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