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首页 >> 生产资料 >> 行业要闻 >> 内容

2011年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走势综述
字号:T|T 2012年02月01日14:36     
  • 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但我国政府坚持把“控通胀、稳物价”作为首要调控任务,一年来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实现了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

2011年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走势综述
 

2011年,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欧债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较为复杂,但我国政府坚持把“控通胀、稳物价”作为首要调控任务,一年来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实现了有效遏制物价过快上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了经济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的有序转变。

全年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前升后降的走势,特别是4季度价格下行态势明显。上半年,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美元持续走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旺季消费的市场预期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整体呈现持续上涨的走势,期间由于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价格的较大波动,价格总水平在2月份和4月份环比涨幅较大。随着我国防通胀调控政策效应的逐渐释放,6月份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在经历了从2010年8月份开始的长达10个月的持续上涨之后,终于走出了高位回落的行情,当月环比价格下降0.4%。从与2000年12月份的定比指数来看,4月份价格总水平就已刷新历史纪录,到5月份又创出新高,达到51.6%,6月份高位回落至51.0%。显示4、5月份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已超过2008年7月份的历史高位达到本轮峰值,并从6月份开始呈现高位回落的迹象。

6月底美联储结束去年推出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元的强劲反弹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行的诱因。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落,我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缓解,同时翘尾因素对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影响也逐渐减弱,因此下半年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整体走出高位持续小幅回调的行情。市场价格总水平虽在8月份经历了一波短暂的小幅回升,但仍难改年末4个月的持续跌势。

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监测资料显示,12月份环比价格在上月下跌1.3%的基础上继续下跌0.9%;同比价格上升0.5%,比上月升幅进一步回落2.3个百分点。全年来看,累计同比价格上升9.4%,累计比年初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翘尾因素占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从监测的大类品种看,12月除成品油价格有小幅上升外,其他品种价格均呈下降走势,其中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价格已跌破去年同期水平,黑色金属平均价格环比下降1.3%,累计同比上升10%;有色金属价格环比下降2%,累计同比上升7.8%;化工产品价格环比下降1.4%,累计同比上升11.6%;煤炭价格环比下降2.4%,累计同比上升9.7%;成品油价格环比小幅上升0.13%,累计同比上升17.7%。

各主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走势综述

1、钢材价格

钢材市场价格全年来看,大致经历了3波涨跌行情。首先1、2月份由于钢坯、焦炭和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促使各主导钢厂进一步上调出厂价格,同时中间商囤货过节,导致春节前市场钢价得以维持坚挺。随着节后钢厂的大规模复产,中间商的获利回吐,同时市场需求趋缓,市场价格在2月底就已呈现出节节回调的迹象,3月份整体呈现小幅阴跌的走势。

4-5月份我国建筑施工进入黄金季节,钢材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回升,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支撑整个钢材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同时市场价格在前期低点反弹后,流通环节利用通胀预期强烈的形势,炒作钢材原料涨价,对这一阶段我国钢材市场价格也形成一定拉动作用。进入6月份,汽车、工程机械以及家电等行业的市场需求逐渐萎缩,高温天气及雨季对建筑施工产生影响,下游终端需求下降,市场成交持续低迷,市场价格倒挂现象严重。而且铁矿石、焦炭等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成本支撑因素减弱。6月份钢材市场价格结束了两个月的攀升,迅速进入下行通道。

7、8月份,我国钢材价格整体处于震荡整理的行情,并有小幅反弹。其上涨原因,一是受部分规格产品供应相对紧缺的影响,二是由于原燃料价格在高位上行,各主导钢厂借传统意义上的“金九银十”消费旺季的良好预期相继上调各别产品的出厂价格。但随着价格的提升,下游采购需求持续低迷,市场价格上涨后劲不足。在9月中下旬,随着产量的持续增长,需求不旺,价格开始出现下跌,进入10月份以后,由于钢铁期货的频繁跳水,其金融属性对现货市场的冲击不断增强,市场价格更是进入了暴跌阶段。大多数品种吨钢的单月跌幅超过了300元,北方、西部地区的部分市场跌幅更是超过600元。

11、12月份,国内钢市随着天气转凉渐渐进入淡季,天气环境的恶劣导致北方市场,甚至部分南方地区的成交都异常惨淡,市场需求毫无改观。市场价格延续下跌走势,并在11月份价格同比出现回落,这是自2009年12月份以来近2年时间里我国钢材市场价格同比首次出现回落。

12月份钢材市场总体价格环比继续下降1.3%,跌幅比上月缩小1.9个百分点,同比下降4.1%,全年累计同比价格上涨9.7%,其中翘尾因素影响占7.4个百分点。监测的主要品种全线下跌,大部分产品价格已跌破去年同期价位水平,如其中型材、线材、中板和焊接钢管本月环比分别下降1.2%、1.1%、2%和1.9%;同比分别下降2.3%、5.2%、6.7%和1.3%,全年累计同比分别增长13.3%、13.1%、8.5%和8.3%。

2、有色金属价格

鉴于有色金属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国际有色金属市场已基本脱离了实际供需面,今年以来欧洲债务危机、美国的经济走向、美元指数的阶段性波动甚至智利铜矿罢工等等地缘政治问题都成为国际有色金属期货市场借机炒作的因素,进而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全年来看,我国有色金属市场整体价格月环比有6个月在上升,另一半时间在下挫,且下挫的幅度整体要高于上升幅度。

临近年末,欧洲方面的利空消息不断,市场忧虑欧债危机向法国、德国等欧元区核心成员国蔓延,避险情绪升温,美元指数持续走强。而国内方面,下游房地产、汽车、家电和电力设备等行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速下滑,某些产品还出现负增长,企业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下游厂商也处于去库存阶段,有色金属市场面临着市场需求下滑的局面,市场价格仍处下降通道。

市场价格12月份当月环比下降2%,同比下降8.9%,全年累计同比上升7.8%。其中多数品种经过8、9、10这三个月的大幅下挫行情后,至年底价格水平已跌破去年同期,如铜、铅和镍本月环比分别下降2.7%、0.1%和3.2%,同比价格分别下降15.2%、10.8%和28.4%,全年累计同比分别上升12.5%、2%和3.1%。

3、化工产品价格

年初化工产品市场价格继续2010年末的上涨势头,但随着宏观经济紧缩力度的加大,下游方面受资金链紧张等因素影响,市场需求下降,人民币汇率波动导致大量进口货源充斥国内市场,同时还受到国际油价、国际化工产品期货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冲击,全年来看,我国化工产品市场价格基本呈一升一降的整体走势,年末4个月呈持续下挫行情。12月份当月价格环比下降1.4%,同比上升1.5%,全年累计同比上升11.6%。

从主要品种变化情况看,其一,受到季节因素及市场供需面影响,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市场价格年中波动加大,12月份环比分别上升0.9%和0.5%,同比分别下降19.1%和2.5%,累计同比分别上升29%和22%;其二,主要塑料品种价格几经波动,至年末价格已基本低于去年同期,其中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同比分别下降10.3%、18.3%、8%和0.9%,累计同比分别上升2.3%、2.1%、11.4%和10.9%;其三,芳烃类产品中甲苯、二甲苯价格环比分别下降0.7%和4.6%,同比分别上升21.5%和22.2%,累计同比分别上升19.8%和24.7%;其四,“三酸两碱”等无机化工产品中,硫酸和烧碱环比分别下降0.5%和2.8%,同比分别上升11.1%和23.7%,累计同比分别上升8.1%和20.7%。

4、煤炭价格

近一两年,用煤企业淡季存煤,有效平抑市场价格波动,规避夏季因为雨、雾等天气造成的运输因素影响,已逐渐成为市场共识,致使我国煤炭市场全年来看已基本无淡季、旺季之分,相反传统季节性消费旺季往往伴随的却是市场价格的下跌行情。

一季度随着我国各地的气温逐渐回升,社会用电需求逐渐萎缩,取暖用煤需求下降。同时,全国重点电厂和主要港口煤炭库存保持高位,市场采购力度也在下滑,个别煤炭生产企业下调市场动力煤的港口合同销售价格,市场整体价格呈现持续小幅回落的走势。

进入4月份以后,受到大秦铁路检修、国际煤价高涨、用煤企业的淡季储煤以及运输因素的影响,市场煤价快速上扬的行情持续了近3个月,至6月底7月初,才止涨高位趋稳。

7、8月份,我国煤炭市场供应充足,煤炭产量、铁路运量、港口转运量均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有效的满足了各相关行业的能源需求。国内多数地区进入夏季丰水期,全国水电发电量迅速增加,同时气温较为凉爽,有力的抑制了夏季酷暑带来的空调等居民用电量的增长,火力发电压力减轻。由于4、5月份电力企业加大了煤炭储备来应对夏季高峰,经过此番抢购,各电厂库存量均保持高位。此外,紧缩的货币政策导致加工业开工率下降,工业用电量有所下降,下游电厂购煤积极性减退。导致市场呈现出旺季需求不旺的行情,煤炭价格连续下跌。

9月份,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出现大幅下降,四川、湖南、江西、广西等省累积降幅超过10℃,局部地区达到16℃左右。同时为保证冬季正常供热,山东、陕西等地的供热、电力企业已提前行动起来,开始冬储煤。受此影响,9月份我国煤炭市场价格结束了2个月的连续下跌,开始回升。

随着天气渐冷,取暖用煤、用电需求上升,但国内其他相关耗煤行业,尤其是冶金行业用煤需求却成下降势头,一升一降导致今年冬季我国煤炭市场整体供需形势较为宽松。下游电力企业已基本完成煤炭冬储,电厂库存经过前期的积累,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加上今年暖冬,采暖需求处于低位,工业开工率不足导致工业用电量增速放缓,电厂煤耗不高,又受制于资金紧张,采购意愿不强,下游需求对市场拉升动力不足。同时受发改委限产政策出台影响,市场进入观望期,中间贸易商也不敢轻易操作,采购热情进一步降低,进而影响各主要产煤地煤矿走货情况。

煤炭市场价格10、11月份涨幅渐弱,12月份呈下跌走势,本月环比下降2.4%,同比上升4%,全年累计同比上涨9.7%。其中烟煤、无烟煤环比分别下降2.5%和2%,同比分别上涨3.9%和4.6%,累计同比分别上升9.6%和10%。

5、成品油价格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波动频繁。1月份由于埃及和突尼斯局势恶化引发对国际石油供应和运输的不安,国际油价便出现新一轮上涨行情,布伦特原油近月期货28个月来更是首次突破每桶100美元;年末伊朗问题又成为助推国际油价的有力因素。除了紧张的国际政治局势,美联储货币会议宣布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指数跌至2008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欧元兑美元升至2009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走势也成为支持国际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受到国际油价、国内市场供需情况以及国家相关部门调价的综合影响。12月份,成品油价格环比上升0.1%,同比上升10%,全年来看累计同比上升9.7%。其中,柴油、汽油和燃料油当月同比分别上涨8%、12%和11.6%;累计同比分别上涨19.5%、16.6%和13.7%。

2012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的局面,外需放缓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我国生产资料市场整体走势,同时国内经济在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方针指引下,增速预期也将适度放缓。

从今年后几个月我国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来看,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在未来两、三个月都将维持疲软状态,市场销售总额和价格行情也将延续目前的回落走势。明年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在宏观经济回升信号以及国家提振制造业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内需增长等政策引导的作用下,市场可能进入新一轮增长区间。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