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见到那么多房地产行业的新朋友们,与大家一起交流房地产政策调控与建材流通产业发展的有关问题,我将从两大主要方面与大家进行沟通,一是当前房地产业的走向对建材及建材流通产业的影响,二是建材及建材流通产业在调整中继续向前发展。
当前房地产业的走向对建材及建材流通产业的影响
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政策以来,全国上下纷纷出台调控细则以稳定楼市。到目前为止,这些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已遏制住过快上涨的势头,基本稳定,部分地区的房价还略有下降。从长远来看,这样的调控政策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延续,直到我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在房地产的产业链条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房地产业与建材及建材流通业之间的关系相当敏感。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对于建材及建材流通业的发展产生着诸多方面的影响:
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使建材家居产品需求下降。
受房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逐步递减,一方面,导致房产开发过程中对基础类建筑材料的需求下降;另一方面,市场多持观望情绪,居民购买新房及二手房的购买力明显减弱。因此,不论是住宅的首次装修还是改善性装修,居民的消费热情都在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分析,房地产的调控对相关产品的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家具、建材、装修的销售额都比去年同期呈现出明显的回落势态。据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BHI)数据显示(如下图),受今年初“国八条”、“京十六条”、金融房贷紧缩等政策的影响,2月份BHI跌入冰点,随着天气转暖人们对装修的需求增加3-5月份平缓增长,6月份受房产调控和紧缩性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影响,BHI为115.58,环比下降了4.71%,同比下降了8.23%。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6月为101.75,创年内新低,BHI和国房景气指数双双受到房产调控的影响出现下跌。
注: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简称BHI,是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根据每月全国建材家居市场的有关统计数据,汇编、整理后编制的首个全国建材家居宏观指数,是以当月的人气指数、购买能力指数、销售能力指数、就业率指数加权而成。它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建材行业中装饰装修材料及家居用品的景气程度,同时反映了我国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信心,也为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冷热提供了佐证,印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起伏。
二、紧缩性调控政策使建材及建材流通业面临相对放缓的宏观经济大环境。
除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由于通货膨胀持续居高不下,党中央国务院通过采取多次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缩紧银根等紧缩性调控政策来稳定宏观经济,这样趋于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全社会各领域的经济增长都产生了影响,使建材及建材流通产业目前面临着一个相对放缓发展的经济大环境。
据7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如下图),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20.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数据显示,国民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另外,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33.8,比上季度回落4.2点。东、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4.2和130.0,均比上季度回落5.1点。
尽管官方并不认可中小企业“倒闭潮”这一说法,但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难、出口难、市场需求下滑等原因面临的困难显而易见。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有关分析,在民营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温州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现象仍在继续,目前,大约25%至30%的企业陷入困境,有一部分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面临多方面压力。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显示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确实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的较大影响。中央经济调控政策不仅对房地产行业,同时对包括建材业在内的各产业领域都造成了宏观经济的外部影响。
三、建材及建材流通业内部过快扩张、恶性竞争,导致部分建材企业竞争力削弱。
我国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的时期,与之联系紧密的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也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建材流通业内部加速扩张,涌现出一批大型建材家居终端卖场,一方面,这些品牌市场纷纷加快在全国范围的连锁步伐,如红星美凯龙在全国布点80多个,居然之家也拥有近40家店,网络遍布全国各主要大中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另一方面,各地建材家居市场也出现单体超大型化发展态势,市场面积动辄三、四十万平,像天津环渤海集美家居广场总面积达30万平米,杭州九堡红星美凯龙店达到36万平方米。这就为企业未来强化经营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市场开拓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不同品牌的建材家居市场间的竞争空前白热化,导致部分经销商资金链紧张,竞争力下降。另外,部分企业在竞争中采取争夺经销商的行为,竞相降低准入门槛,对供货商的资质审查、资金实力、质量监测等方面忽略把关,使得市场本身的经营情况逐步下降,导致了建材行业竞争秩序的混乱和建材流通企业实力的削弱。最近出现的达芬奇家居案应当说是这种混乱秩序的典型表现。
四、建材及建材流通企业纷纷转变经营发展战略,向政策敏感程度较低的三、四线城镇发展。
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中,一、二线城市的调控政策更为严格,三、四线城市的房产市场对于调控政策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反应较为滞后。因此,很多房产开发商都在转变经营战略,向中小城市进军,带动了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此情况下,建材及建材流通企业也紧随其后,将目光转向三、四线城市,促进了中小城市建材产业的发展。7月14日国务院将从严的楼市调控政策也开始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这将使二三线的建材流通和市场发生进一步的变化。
五、城市化的目标以及“建材下乡”政策推动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转移发展战略重心。
我国现代化的重大目标之一是实现城市化,城市化的过程必然推进广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根本改变。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出了推进建材下乡的重大政策,城市化以及“建材下乡”政策在客观上引导了我国建材及建材流通业将视野转向中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市场。尽管目前国家试点的补贴区域和品种还比较少,补贴力度还不强,但是众多建材企业已积极行动,通过自己的力量让利惠农,在乡镇、农村广泛布局经销网点,如美涂士涂料集团已在全国农村市场布局了2万个网点,并计划在5年内共布局10万个网点。渠道下沉、布局三四线城镇和农村市场成为建材及建材流通企业发展的重点。可以看出,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正在转型升级,进行着行业内部的合理化调整,为建材全行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我国城市化大发展的进程做好充分的准备。
建材及建材流通产业在调整中继续向前发展
建材及建材流通产业的发展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房地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决定着建材及建材流通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分析,今年6月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总额为119亿元,同比增长35.8%,1-6月份零售总额为560亿元,同比增长28.3%,虽然在紧缩性宏观经济的影响下同比增速稍有回落,但是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建材流通业在房地产业的影响下将会不断调整,在调整中不断向前发展。
一、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体中的基础性产业将会带动建材及建材流通业不断调整升级。
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着政策调控的巨大压力,但是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来说,房地产业将始终是带动力极强的重要基础性产业。而建材及建材流通业在整个房地产的产业链中处于至关重要的环节,从上游的基础性建筑材料到下游的装饰装修材料,房地产行业强力拉动着建材流通业的发展。可以看到,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持续发展,将会带动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随着房地产政策的逐步稳定,建材及建材流通业也会持续向前发展。
国家对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规范化的市场秩序,将房地产行业引导成为推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行业,而不是打垮房地产行业。所以,只要房价稳定并回落到合理的价位后,政策调控力度也会平稳下来,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应当树立信心,相信未来仍然有较强的发展空间。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政策利好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对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有保有压,一方面打压投机性的购房者控制哄抬房价,另一方面提出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大政策安排,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5年内完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对房地产业和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发出明确信号。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对基础性建筑材料的需求量庞大,如果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实现顺利的话对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将是极大的利好。
四、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促进建材流通模式的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巨大压力,开发商的利润空间逐渐紧缩,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制造卖点、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开发商逐步将装饰装修环节引入进来,精装修的楼盘开始走俏,导致房产开发商对下游的装饰装修材料及家具、家居用品进行统一批量的采购,这对现有建材家居流通大卖场的模式带来挑战。建材家居流通行业将面临模式转型升级的考验,大型的信息化建设完善、物流体系健全的采购批发中心模式或将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五、城镇化建设是房地产行业和建材及建材流通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城镇化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城镇化率为49.68%,这意味着到2015年将提高到53.68%,将实现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数的局面,五年内将有近6000万人进入城镇。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化发展,对于住房的需求量巨大,同时需要大批的基础性建筑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对房地产行业和建材流通行业发展必将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