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了《关于切实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有业内人士称,这是发改委在电企实施煤电联动呼吁下的暂缓之策,随着煤价的持续上涨与电力企业的持续亏损,上调电价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但考虑到CPI的高企以及下游行业的承受力,“联动到位”还是“非对称上调”成为考验相关部门的又一问题。
随着煤炭价格“回暖”,发电企业的业绩开始“趋冷”。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据,2010年火电企业亏损面达43.2%,同比上升7.7%。进入2011年,全国火电企业的亏损问题更加严重,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如果届时电价不能得到提高,继1、2月份连续亏损之后,3月份的状况更不容乐观。
华泰联合证券煤炭行业首席研究员陈亮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国家发改委近两年之所以迟迟不上调电价,主要由于担心上调销售电价会推高CPI。但如果在全国用电不紧张的时刻,压制电价对控制物价是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下游需求旺盛而用电紧张,则会引发因生产不足导致的工业品价格上涨,同样会推高PPI,进而传导到CPI。这种情况一旦出现,物价不但不能控制住,反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陈亮认为,发改委在此情况下可能会“两害相权取其轻”。
而今年前两个月的社会用电量的确在持续上升,显示了需求旺盛。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到70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2%。
然而,对于煤电联动的具体实施方式,业界也莫衷一是。
国家电网公司能源研究院一位专家对本报表示,希望实行煤电联动时应有完整的产业链考虑,即同时提高销售电价而使联动到位,使价格传导到企业和居民,因此要考虑下游用户的承受程度。
该人士进一步指出,高耗电行业的利润率能够体现该行业对电价调整的承受能力。从水泥、钢铁、电解铝等高耗电行业情况看,电解铝行业的利润率在回落,水泥行业利润率在上升,而钢铁行业的利润率最低。
而陈亮则表示,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非对称上调”(即上网电价涨幅超过销售电价涨幅)应是最佳选择。他表示,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的“非对称上调”,在2008年面临金融危机冲击时有过先例。而从目前来看,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对此也有一定承受基础。他指出,2010年,国家电网利润为451亿元,全国发电量4.2万亿度,其利润足够承受全国所有地区电价上调1.1分钱。而事实上,今年中国用电紧张的省(区市)不超过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