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国际行情变化及国内供需形势发展的共同影响下,中国石油产品市场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市场需求持续上升,升势明显提高;二是资源供给加快增长,市场供求由大体平衡转向趋紧;三是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达到54.5%;四是油品价格在波动中逐步攀升。进入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进一步升至90美元/桶附近震荡上行,估计全年平均价格仍将比2010年上升两成左右;国内成品油市场在经济持续增长,需求稳步上升和国际行情看涨等因素促进下,将呈现资源快速增长,需求稳步上升,价格在回稳中继续上行的走势。
一、2010年国内石油产品市场运行状况
(一)生产加快增长,原油产量增幅创25年新高
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快报资料,2010年中国原油生产完成2.03亿吨,比上年产量增加1310万吨,增长6.9%,为1986年以来最大增幅;完成原油加工量4.23亿吨,增长13.4%。主要成品油生产完成情况:汽油7675万吨、柴油1.59亿吨、燃料油2115万吨、煤油1715万吨,与上年产量相比,汽油增长5.1%、柴油增长12.0%、燃料油增长11.6%、煤油增长15.3%,与上年增速相比,汽油和煤油增速有所减慢,柴油增速明显提高,燃料油则由上年大幅下降19.0%转为上升11.6%。
(二)原油月均进口近两千万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4.5%
作为重要的能源基础原材料,为保证国内石油需求持续增长及资源储备的需要,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量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多数月份进口量超过2000万吨大关,全年进口原油达2.39亿吨,比上年增加3560多万吨,增幅为17.5%,比2009年增速又提高了3.6个百分点。
由于原油进口的持续加快增长,增速大幅超过国内生产,致使近十年来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到2009年,中国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警界线达到52.5%,2010年又进一步上升至54.5%,与2001年依存度27.8%的水平相比,提高幅度达26.7个百分点;与2006年依存度45.0%水平相比,也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注:对外依存度 = 进口量÷表观消费量×100%)
(三)成品油进口持续下降,出口继续增长
2010年,我国成品油贸易继续维持进口下降和出口增长的趋势。据海关总署统计,全年共进口成品油3688万吨,比去年略有下降,降幅为0.2%;出口成品油2688万吨,在上年大幅增加的基础上,继续增长7.4%。在主要成品油中,燃料油、柴油和煤油分别进口2307万吨、180万吨和488万吨,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4.2%、2.1%和15.5%;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分别出口517万吨、464万吨、605万吨和990万吨,比去年分别增长5.1%、3.0%、1.8%和14.8%。
(四)供需形势趋紧,库存有所下降
2010年,我国经济总体保持了稳步较快的增长,促进石油产品需求以两位数的速度快速提高。虽然二季度市场需求增势回稳,供需形势趋于宽松,但8月份后随着中国经济景气度上升,生产建设与交通运输呈现加速增长势头,对成品油需求逐渐增加。尤其在节能减排限电潮的引领下,一些企业改用柴油发电,造成短期内对柴油需求的急剧增加,供需紧缺形势不断加剧。到12月份,通过努力组织进口调剂资源,加大生产力度等措施,柴油资源供应量有了明显提高,供需紧缺局势有所缓解。
(五)国际油价波动攀升,进口成本明显提高
2010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已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全年原油现货平均价格稳步攀升到每桶79.2美元,与2007年相比上升7.68美元,涨幅为10.7%;与2009年相比上升17.37美元,涨幅为28.1%;但与2008年相比则下降20.4%。从走势上看,经过2009年的逐步回升,进入2010以来整体表现为波动攀升及升势到四季度明显加快的趋势。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重新恢复上升通道,促使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明显上升。这一方面增加了石油加工及炼油行业的成本负担,另一方面推动了成品油及部分石化产品价格的上涨,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2010年,我国原油平均进口价格为564.8美元/吨,比2009年每吨提高126.8美元,升幅为28.9%;比2007年提高75.9美元,上升15.5%
(六)国内油品价格稳步攀升
201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主要表现出两轮上涨行情。第一轮是在4、5月份,受经济快速恢复,需求明显上升,以及国际行情上扬,国内上调价格等因素影响,主要油品价格涨幅明显。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市场价格监测调查统计(下同),4月份主要成品油平均价格环比升幅达到5.7%,同比升幅达到34.4%。第二轮是在四季度,主要影响因素,一是国际油价呈现加速攀升走势;二是国内市场需求较为旺盛,供需形势出现紧缺状况;三是国家再度出台成品油价格上调政策。到10月份,主要成品油平均价格环比继续上升3.7%,同比上升14.2%。全年走势基本呈现前高中低后升的“∪”型特征。
2010年,主要成品油全年平均价格比2009年上升19.2%,其中,年内新涨价因素占6.4个百分点,有12.8个点属于翘尾因素。在监测的主要品种中,柴油全年累计平均上升20.7%、汽油上升15.0%、燃料油上升26.6%。
二、2011年石油市场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基本预测
(一)2011年国际原油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
2011年1、2月份,国际石油市场仍表现出资源紧缺及价格明显上涨的走势。市场发展呈现三方面特征:一是受气候因素影响,欧洲地区对中质馏分油需求增加,包括柴油、煤油和航煤在内的馏分油出现季节性增长,促进市场对富产馏分油的布伦特原油的需求增加,价格进一步上涨。到2月3日,伦敦布伦特原油触及103.37美元/桶的28个月高点,突破100美元/桶的心理大关,之后虽稍作回落,但依然过百。二是中东的动乱局势导致全球对原油产量和运输安全的担忧。尽管埃及局势因穆巴拉克交权而有所缓和,但是石油市场依然紧缺,价格总体仍在高位振荡上扬。据对国际主要现货市场原油价格统计,1月份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达到每桶94.63美元,环比上升8.94%、同比上升21.4%,为28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另据最新消息,2月10日由欧佩克12个成员国加权平均价计算得出的该组织一揽子价格为每桶97.59美元,也表现出持续上涨的行情。三是区域发展出现差异,欧美原油期货差价增强,布伦特原油期货对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溢价超过16美元,为有史以来最高差价。美国因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交权一时缓解了紧张气氛,市场出现美元反弹,美股上涨,原油期货下跌的情况。2月11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轻质原油3月期货结算价每桶跌至85.58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15美元;取暖油3月期货每加仑269.58美分,下跌1.49美分;RBOB汽油3月期货每加仑246.52美分,下跌0.46美分。
从全年国际石油市场发展趋势看,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总体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增长步伐可能有所放缓。联合国于2010年12月1日发布《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认为,世界经济2010年增长3.6%,2011年将下滑至3.2%,2012年为3.5%。发展中国家是今后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二,2月8日,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 预估2011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为8816万桶,比上年增加144万桶,增长1.66%;其三,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仍留有巨大产能。自2010年12月份欧佩克会议继续维持产量配额不变以来,布伦特原油期货又上涨了13美元,但是OPEC主要负责人坚持认为这是投机所致,与市场基本面无关。甚至有报道说,即便出现油价冲过100美元的现象也将是短暂现象,主要是炒作等资本因素,在供求基本面上得不到更多支撑。其四,据路透社对36名分析师调查,将今年布伦特原油平均估测值调高至每桶91.17美元,比上个月调查上调了4.32美元;预计美国轻质低硫原油平均值为每桶90.40美元,比上个月预测值上调了4.14美元。
综上分析预计, 2011年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保持平稳或略有上升,供需形势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维持大体平衡格局。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持续的石油需求增长,以及地缘政治、中东局势等不确定、不稳定因素,都将影响石油供需及价格走势。据此预测,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仍然处于上升趋势,总体波动范围在80到105美元之间,均价在90美元附近,与上年平均价格相比仍有两位数的升幅。
(二)2011年中国石油产品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势
影响国内石油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宏观经济向好的态势将进一步巩固,虽然内需推动还有待加强,GDP增速比上年会有所减缓,但仍将有9.5%左右较快增长。二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促进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从产业政策上,成品油调价机制、能源价格调整、人民币汇率变化、资源税改革、节能减排、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环境税等,都将影响到石油供需形势及价格走向。三是相关行业发展,对石油市场也具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如农业、物流运输、汽车、石化、房地产等行业将在2011年有不同程度发展。如农业,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也将会增加,将推动石油产品需求的提高。又如汽车行业,2011年,我国汽车销售将突破2000万辆。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将直接拉动成品油、润滑油、助剂、涂料、工程塑料、橡胶密封材料等领域的需求增长。四是国家石油储备进展情况,越来越受到关注。截至去年底,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能力分别达到1.78亿桶和1.68亿桶,初步形成了约36天消费量的储备能力。今年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二期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预计2012年全面完工后,总储备能力可达2.74亿桶。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正积极参与中国商业储备建设。另外,世界经济将延续复苏步伐,对石油需求保持增长趋势,价格也将以升为主。
根据上述因素分析,预计2011年国内石油市场将继续呈现增长趋势,总体供需基本保持平衡,价格维持波动上升行情,估计主要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比上年仍将有一成以上的升幅。
1、原油 --- 生产和进口续增,价格与国际行情波动上行
2011年,中国原油资源总量将达到近4.8亿吨,其中国内生产量约在2.1亿吨、进口量约可达到2.7亿吨;市场总需求量与总资源量大体保持平衡,其中国内市场需求约4.5亿吨、出口需求400万吨左右,另外将可能增加部分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原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仍可能小幅提高,大约达到55%左右。
国内原油销售价格基本伴随国际行情的变化而波动,估计全年平均价格比2010年可能仍有近两成的上幅。
2、成品油 --- 供需基本平衡,但价格仍有上涨
2011年,成品油总资源量将超过3.3亿吨,其中,汽油约在8700万吨上下、柴油超过1.75亿吨、煤油在2400万吨左右、燃料油接近5000万吨;成品油总需求量增速可能略慢于上年,但仍将以6-8%的速度增长,需求总量超过3.4亿吨。其中汽油、煤油和柴油需求增速可能由上年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一位数以内,分别在5%、8%和7%上下,燃料油需求仍可能维持增长趋势,增速约在2%左右。
从数据上看,今年成品油市场需求量及增长速度继续快于资源供给,市场总体走势将继续趋紧。但由于市场实际供应潜力较大,近两年全国有多个大型新建和改扩建炼化项目已建成投产,加上地炼仍会根据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高负荷增加产量,所以今年成品油市场整体上看仍能维持基本平衡或紧平衡格局,当然也不排除可能再度出现局部的、阶段的或个别品种的紧缺情况。
从今年成品油价格走势看,在国际行情波动上行,国内市场需求稳步增长,资源趋紧的形势下,价格总体水平仍将有一成以上的升幅,走势上前高后低。其中,汽油、柴油平均升幅在一成左右,燃料油在1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