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河南物资集团公司
字号:T|T 2011年01月20日02:36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河南物资集团公司

河南物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孕育于计划经济体制下,诞生于计划向市场转轨时,历练于市场经济的风雨中。尤其是转制后,从脚步蹒跚、摇摇摆摆到今天的站稳脚跟,实属不易。这得益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与河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兄弟省(市)区物资集团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统领,也凝结着集团公司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汗水。改制十几年来,在国家体制与机制的转变和计划与市场的转轨中,集团上下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勤奋工作,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创造机遇,科学决策,一步步走上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轨道。特别是2006年集团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科学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奋力实施“3681”工程,提出了“在十一•五实现贸易、物流与市场、资产收益三业并举,汽车、金属、油品、燃料、酒店、模板六大支柱业务稳定增长和良性发展,力争使经营额达到100亿元,集团公司整体脱困、奔入小康”的发展目标。通过努力,集团公司2006年实现经营额48.7亿元,利润4782万元;2007年实现经营额72亿万、利润7900多万元;2008年实现经营额75亿元、利润8669万元,并被河南省发改委列为全省服务业重点培育企业50强之一,被中物联授予“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改革开放30年杰出企业”光荣称号。
一、近年来主要做法
    (一)稳中求进,坚持渐进式改革,为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改革主要围绕推进产权多元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机制,规范运作,统筹解决资产盘活、债务化解、人员优化、组织观念更新、企业理念创新,促进集团公司科学发展上下功夫。一是通过改革,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有利于调动各层面积极性、有利于解放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重点做好所属国有老公司的体制改革、有限公司国有股本的合理增减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二是通过改革,使集团公司各类企业中的产权关系、资产关系更加明确,把国家、企业、经营者、职工之间的资产或产权界定清楚,并在此基础上以制度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产权各方的合法权益,即:个人资产不受侵犯,企业资产不受侵蚀,国有资产不能白用;三是通过改革,实现经营者“耕者有其田”、国有老公司职工就业有安排、离退休人员生活有保障;四是通过改革建立新型的用人用工制度和规范的劳动关系。
    (二)创新经营,扩大经营规模,增加经营品种,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经营上,主要是创新经营机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打造和延展供应链、销售链,提升价值链。上游资源基地建设以巩固和拓展为主:钢材经营加强了与安钢、酒钢等钢厂的合作力度,并开辟了济钢、邯钢等新的资源基地;油品经营与新疆、延安等地炼油厂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供应量得到有效保障。下游销售渠道建设着重从联结大项目、承接大工程配送供应入手:钢材供应争取到了鹤壁电厂、省建投、平煤集团棚户区改造、鹤煤集团棚户区改造、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等大宗需求;商品混凝土供应逐步向郑东新区、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郑州市地铁工程等大工程项目配送。在经营创新方面,集团公司进一步解放思想,依靠经营链的延展不断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企业的整体运营质量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汽车积极向高端汽车品牌代理进军;钢材经营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新增板材、工业用材、生铁等新的经营品种,并在积极探索开展铁矿砂进出口业务和努力争取钢材期货交割仓库名额;油品经营在稳固成品油和重油的同时,增加了石油焦和焦炭等品种。通过近几年的努力,集团公司已培育出了“裕华”、“裕隆”、“华隆”、“物配”、“惠宝”等一批市场占有率高、在郑州乃至全省区域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汽车、金属、混凝土、快速消费品、模板市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业务已居于省内行业的前茅,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三)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积极向大型商贸物流企业迈进。一是按照河南省政府“省物资集团要围绕建设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全省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发挥在全省生产资料贸易中的主导作用,建成省内生产性服务领域的龙头企业”的要求,为切实发挥集团公司在全省现代物流建设和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集团公司制订了《关于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的意见》。规划的发展目标是:经过三年的发展,通过对集团公司自身网络、市场、人才等物流资源的重组和整合,使第三方物流得到较快发展,至2010年,经营额达到100亿元,资产总额26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同时,适时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对省直、省辖市物流资源、物流企业进行整合,完成省内行业的重新布局。一年多来,该规划得到了稳步实施,“河南裕丰现代物流广场一期工程”业已完成并成功开业,“河南省阳光物流发展有限公司仓储物流改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河南裕隆钢材物流加工及配送中心”选址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抓紧筹建。二是制订战略重组规划,加快发展速度。在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实施集团内部、省直、地市三个层面的重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本、人力、市场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集聚,使集团公司形成覆盖全省、配套齐全、设备完善、功能现代、管理科学的现代大型综合型物流企业。三是为使“十一•五”与“十二•五”工作得以科学衔接,我们已积极着手集团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研讨和起草工作,力争使规划立足自身实际,紧贴客观现实,起到把握规律、指导现实、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作用,切实将“做正确的事”与“把事做正确”有机结合起来。
    (四)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所做的主要工作。河南省物流采购联合会(原河南省物资流通协会)是与河南物资集团公司同时挂牌的,近年来,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联合会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主要有:1、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行业发展服好务。一是寻求中物联的指导和帮助,取得部分业务的地方授权与代理,推动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规范快速发展。二是扩大联合会会员的行业代表性,以传统物资流通企业为基础,广泛吸收交通运输、仓储、生产企业、生产性物流企业、服务业、铁路与公路、邮电、高校及学术团体等加入联合会,不断提升联合会的行业代表性;三是协助省内有关部门,推动河南省物资流通行业的兼并重组;四是针对业内企业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营业税重复缴纳问题,融资难问题,信用缺失问题等进行研究论证,争取政策支持。五是定期召开生产资料统计工作会议;六是推动商品批发市场的转型与发展。2、做好物流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理论研讨等形式,组织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物流发展中的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并通过报纸、网络、刊物等媒体,及时传递与发布物流信息,宣贯物流理念、理论;同时,充分利用联合会现有物流师、采购师认证培训资源,积极为会员单位做好企业内训及物流职业技术岗位培训,为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3、成立河南省物流学会。学会的成立得到了中物联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任豪祥副会长亲自到会祝贺并作了重要学术报告。学会将在联合会建立河南省物流专业高等教育及中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物流教学基地和物流示范基地建设以及物流产业基地发展做好组织、理论和人才准备。
二、行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一)“减债脱困”工程需要有连续性的政策,以达到“减债”后切实“脱困”的目的。2007年,国家商务部等部委为妥善解决国有流通企业历史债务问题,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保障国家金融良好运行,化解银企矛盾,实施了“减债脱困”工程。“减债脱困”工程的实施,使不少老国有企业放下了债务包袱,资产抵押得以解除,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企业的生产力。我们也是众多受益者中的一员,共支付回购资金1亿多元,解决了历史债务4.55亿元(本息合计),的的确确“减债”了,但接下来却面临着由于“减债”而形成的“利得”缴纳所得税的问题。由于这块“利得”非企业经营所得,没有相应的现金流支撑,且企业为“减债”已经拿出了仅有和所有的现金,加上刚解除抵押的资产盘活尚需时日,目前根本无力缴纳所得税。为使企业不但“减债”,而且真正“脱困”,我们建议中物联能否协调国家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尽快制定和出台“减债脱困”工程的后续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减债”后出现的新问题,同时可否考虑直接把因“减债”而形成的“利得”转为企业注册资本金。
    (二)再生资源增值税现行政策需要进一步合理与完善。2008年12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09年1与1日对再生资源回收恢复征收增值税。新的税收政策运行近一年来,再生资源企业遇到了不少问题:一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抵扣链条中断,无法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成倍地增加了企业税收负担,同时该政策违背了增值税只就差价增税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业务不增值却要缴纳增值税的事实;二是先征后返的退税政策,涉及区、市、省、中央财政监察专员办四级财政部门,同时还要跑遍商务、环保、银行等诸多部门,手续繁杂、周期过长,且占用企业资金甚多,负担沉重;三是该项政策与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大政方针不符。国家历来对废旧物资回收都是实行的税收减免政策,从1987年以前的免税,到1987年起的减半征收批发环节营业税,从1994年的先抵扣10%进项税额再先征后返还(70%)的政策到2001年全额免除增值税,都体现了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税收政策扶持的连续性。为此,建议由第三方人士组成专家团,对全国各省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税负及新政策实行后的情况进行调研,并提交国家有关决策部门。
    (三)老国有流通企业创新和升级改造缺乏国家资金扶持。老国有流通企业要创新、要产业升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投资的仓储、设备、设施等也要改造和提升,但目前国家尚无这方面的扶持政策,甚至没有将流通业与物流业、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同等对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注重这一点,以促进老国有流通企业创新升级,实现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