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字号:T|T 2009年10月12日04:39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物流的发展从概念引进到现在正好也是30周年。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可以有效提高社会商品流通效率、降低企业供应链运作成本,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企业的“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关注。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是2006年1月,经省国资委批准,依托原云南物资集团整合部分国有物流资源组建的综合性大型现代物流企业。短短三年时间,集团从传统物资流通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2006~2008年连续三年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近年来在云南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集团全体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在企业经营战略转型、管理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
一、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发展现代物流
    (一)理清发展思路,实施经营战略转型
    近几年来,围绕做大做强和打造我省物流行业骨干龙头企业的目标,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方针政策,抓住产业发展机遇,提出了“发展物流,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理念,实施战略转型,通过打造“物流+贸易+资本运作”三个核心业务板块,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物资流通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战略转型。截止2008年8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6.66亿元,同比增长88.32%;实现物流总额142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利润总额2488万元,同比增长23倍,并连续三年完成省国资委的经营业绩考核指标。2005年至2008年8月,集团共实现利税2.16亿元,人均创利税21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200多个。
    2007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丁俊发副会长到集团考察后评价“云南物流产业集团从‘物资’改为‘物流’,一字之差改出了企业发展的空间,改出了企业发展的活力和方向,值得推广学习。”
    (二)打造集团“一牌两网”,提升物流服务功能
    集团提出将“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打造成我省知名物流服务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物流服务商标注册,并把物流实体配送网络和物流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作为物流服务品牌建设的两大支撑体系。
    1.集团利用自有物流资源和经营设施,成功构建了云南钢材物流中心、云南省二手车交易中心、云南东方物流有限公司家电配送中心、云燃公司煤焦配送中心、大金马摩配物流中心、奇瑞汽车云南专营店、江淮轿车云南特许专营店、长安汽车云南专营店、云南糖业物流交易市场、云南危险品物流有限公司、云南报废汽车回收有限公司、云南新源废旧物资交易市场等13个专业物流平台和99个覆盖全省和国内部分城市的物流配送网络。通过大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经营、代理等现代物流经营模式,集团在我省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集团云南钢材物流中心为70%的省外进滇钢材提供仓储、配送、信息发布、物流金融等全程物流服务;二手车交易中心实现了全省二手车交易和报废车回收的网上信息查询、发布和业务办理;云南东方物流有限公司家电配送中心已占到昆明地区家电物流市场25%的份额;2008年云南糖业物流交易市场预计可实现40万吨的交易规模,相当于全省白糖产量的五分之一。
    2.集团注重物流电子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建成了云南物流产业集团网站,并拥有云南钢材物流中心网站、云南报废车回收拆解网、云南二手车流通网等9个专业化信息网络平台,可在网上完成物流信息的采集、发布、交易、投诉、监控等全过程,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促进物流的现代化。
    (三)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集团发展现代物流起步晚,为扩大资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加快发展速度,实现跨越式发展,夯实发展现代物流的基础,集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采取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整合了云南省商业储运总公司、云南外贸万达运输总公司、云南省纺织总公司、云南省轻工供销总公司、云南省建筑材料供销总公司以及部分地州物资公司共13家企业。
    二是通过多方努力,彻底解决5.6亿历史遗留不良债务,建立了集团统一融资平台。截止2008年8月,银行对集团综合授信额度已达到5.8亿元,集团内部调剂资金总量超过3亿元,为各成员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构建物流平台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云南物流产业集团知名度的不断提升,短短三年时间,集团共吸引上、下游生产和分销战略合作伙伴资金7622万元,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二、创新企业文化管理,营造和谐发展的企业软环境
    (一)积极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物流团队
    物流集团在系统内全面开展全员教育培训,采取内请集团公司领导和外聘专家学者的方式开展培训; 同时选派集团管理人员赴国外、香港和国内物流业先进的省份进行实地考察,选派企业领导干部参加省国资委组织的清华、人大、省财经大学等短期脱产培训。2007年,集团与云南财经大学合作,成立了云南财经大学—云南物流产业集团研究生教育创新联合培养基地,在校企联动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方面做出积极尝试。截止2008年8月底,集团组织参加各类学习考察和教育培训近4900人次,集团公司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率达100%。教育培训经费投入超过90万元,经费投入占工资总额的3.2 %。截止目前,物流集团具备各类专业技术职称193人,其中具有物流师职业资格145人,占经营管理人员总数的52%。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企业
    围绕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和目标,集团提出了 “勇于竞争、敢为人先、勤于学习、不断超越”的企业精神,引领企业不断向做大做强物流产业方向迈进和发展。与此同时,集团制定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对进一步建设和培育集团文化作出了总体安排和部署。2007年和2008年集团隆重举办了两届“物流杯”大型文体活动,充分展现了物流人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企业发展的同时,集团不忘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扶贫济困、赈灾救灾工作,2008年3月,集团被评为“云南省2007年度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另外,2006年、2007年集团连续两年被省委老干局评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在加强离退休老同志服务工作,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三、明确发展目标、成就企业、贡献社会
    今后3至5年,将是集团快速发展、实现做大做强的关键时期,公司将按照“战略管理重点化,财务管理核心化,组织结构扁平化,投资决策规范化,资源配置科学化,企业文化特色化,物流服务专业化,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技术现代化”的原则,进一步转变经营方式,以物流大项目、优势业务为载体,拓展经营领域和业务范围,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代理制等现代营销模式;积极构建与供应商、分销渠道和最终用户紧密结合的新型供应链业务关系,加快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改造和重组,全面提升现有的物流服务功能和手段;积极与我省的大型制造企业进行沟通,把现代物流服务延伸到制造业,推动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树立合作发展的意识,积极探索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企业合作发展物流的新路子;加快集团股份制改造步伐,走出去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开辟和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和渠道,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力争到2012年实现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年物流总额超过450亿元,年利润总额达到1亿元,资产总额超过60亿元的目标,把云南物流产业集团打造成在西南地区具有影响力、带动力、控制力的现代物流产业骨干龙头企业,为推动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