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有宽口径和窄口径之分。从广义来讲流通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是商品所有者关系的总和。从马克思到中国领导人讲流通重要性的时候,是大流通的概念。另外还有一个狭义流通,就是我们所说的批发零售。在国民经济运行中间,涉及四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流通)、消费,我国的改革与发展也包括这四个方面。由于中国生产力落后,1978年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生产,改革生产,生产力发展了,GDP上去了,但分配、流通、消费的改革与发展并没有一起跟上去,因此我国国民经济就不可能协调发展。把国民经济从 “三分法”变成 “四分法”,流通从生产中分离,变成一个独立的经济领域,这是马克思的一大贡献。但马克思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如何实施流通则是空想的,他的思想影响了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看到了马克思在这一问题上的错误,实施了新经济政策,但斯大林时期却实施了 “无流通论”,毛泽东时期则实施了 “轻流通论”。
江泽民同志于2002年2月25日在中央党校讲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搞好流通极为重要,是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只有现代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要大力支持和推动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竞争力。”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第一,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进入消费通过流通来决定生产的时期。
第二,到现在为止, “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这仍然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烙印是马克思、斯大林给我们的,因此要敢于否定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空想流通理论。毛泽东同志重视枪杆子、笔杆子,也重视称杆子,但陷入左的阶级斗争理论时,就把流通变成资本主义复辟的温床,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 “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烙印很深,影响经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清除这种烙印,与旧观念彻底决裂。
第三,现代流通方式才能带动现代化的生产,大规模的流通方式才能带动大规模的生产。这就要求我们大力推动发展新的流通方式,包括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等。
这段话集中反映了中央新一代领导人对流通问题的精辟论述。是我们今后发展流通理论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