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23004.1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4213.48万吨,增长22.42%。然而,我国铁矿石进口与废钢利用却出现了较大的反差。近几年来,我国废钢单耗已由2003年的 22.9%下滑到 2007年的15.8%,下降了7%。“十一五”期间,我国只有21%的钢是用废钢冶炼的,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废钢消耗水平超过50%甚至更高相比,有很大差距。
作为铁矿石的惟一替代品,我国钢企必须把废钢“摆正地方”。有分析指出,废钢8年至30年一个轮回,可循环利用,且自然损耗很低。一吨废钢铁可炼钢约0.8吨,节约铁矿石2~3吨,节约焦炭1吨,并分别降低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86%、76%和97%。
尽管如此,为何我国钢企对使用废钢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受税收政策影响。由于钢企多用废钢,需要上马应用废钢的新技术新设备,能促使整个工业体系能耗、排放大大降低,是循环经济的环保产业。但目前钢企在资金、政策方面还享受不到足够的支持,久而久之,只能依赖铁矿石进口。
基于此,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综合处处长谭珩日前表示,我国废钢税收政策亟待调整,鼓励废钢回收利用的新优惠政策将尽快出台,并且将设置一段过渡期。据了解,自2001年起,国家对废钢回收利用给予税收优惠政策,一是免收废钢回收企业增值税,二是钢铁企业可用普通发票抵扣10%的进项税,三是进口废钢零关税。
钢铁企业是废钢利用的直接对象,因而不应等待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后再增大废钢消耗量。必须指出,如果不能率先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钢铁产业就不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就会拖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后腿”。因此,钢企应多“吃”废钢,这样可以尽快摆脱铁矿石过度依赖进口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