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经过几次流通革命,流通业高度发达,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国外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经营方式连锁化
自1859 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连锁店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在美国出现以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各国也普遍出现了连锁店。20 世纪20 年代末,连锁店传到亚洲,在日本首先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连锁店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期。经过了140 多年的发展,连锁店已成为现代商业和服务业中最大、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世界各国连锁店的种类很多,从产权关系看,有正规连锁店、自由连锁店、特许连锁店;从地域范围看,有局部性连锁店、地区性连锁店、全国性连锁店、国际性连锁店;从主导者看,有厂商(生产者) 主导型连锁店、批发商主导型连锁店、零售商主导型连锁店、批发商与零售商联合主导型连锁店;从经营内容看,有综合性连锁店、专业性连锁店;从业态看,有超级市场连锁店、便利店连锁店、专业店连锁店、廉价店连锁店等;从行业看,有连锁商店、连锁饮食店、连锁旅店等。连锁经营已经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逐步扩展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于20 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导入连锁经营,发展速度很快。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引入连锁经营形式之后,也迅速发展起来。
流通业态多元化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业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原有的流通业态逐步走向成熟和发展;另一方面,新的流通业态又不断涌现。新旧流通业态并存,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无论是批发业,还是零售业,都是多种业态并存。批发业的业态主要有:专职批发商,包括完全职能批发商和有限职能批发商;代理商和经纪商;生产厂家的销售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其他批发商业组织,包括农产品收购批发商和拍卖行等。零售商业的业态很多,从经营内容来看,有专业店、综合店、百货店、超级市场、巨型超级市场(大卖场) 、便利店、杂货店、精品店、专卖店、旧货店、跳蚤市场、家庭生活改善中心等;从价格特点来看,有廉价店(折扣店) 、仓储店、目录廉价展销店、一价店、会员店、消费合作社等;从店铺形式来看,有店铺零售商和无店铺零售商(如网络、邮购、直销、自动售货机等) ;从管理形式来看,有独立零售店、购物中心、商店街、摩尔等。
流通组织联合化
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和垄断的不断加剧,国外流通组织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和取得规模效益,便走向了大型化、一体化和联合化。(1) 一些大型批发公司、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进行合并,组建流通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2) 中小型流通企业为了与大资本抗衡,发展连锁店,组建合作社。(3) 工商企业联合组建一体化组织。流通业与一、二产业等相互渗透、融合,工商、农商、农工商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德国前10 家零售企业零售额,占德国市场份额的80 %以上;美国零售企业100 强实现的销售额,占美国市场份额的1/ 3 以上。
营销方式多样化
在日益激烈的流通业竞争中,国外流通业的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零售商业更是多种多样。在巩固和发展原有店铺销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现代营销方式。(1) 改变面对面的柜台售货方式,普遍推广开架售货、自助服务的方式。随着自选商场、超级市场的发展,发达国家普及推广了自助服务的售货方式。目前在美国零售业中,顾客与售货员面对面的售货方式已近消失,只有极少数经营高档消费品的老字号百货店仍然保留这种古老的经营方式。(2) 延长营业时间,大力发展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夫妻店、“7 - 11”店等。(3) 抢抓各种商机,填补市场空白,积极发展专业店、样本店和补齐店(怪缺店) 、“跳蚤”市场(旧货市场) 、星期日市场、水上市场和圣诞市场等。(4) 开展消费者信贷业务,逐渐改变“一手钱一手货”的传统销售方式。消费者信贷的主要形式有分期付款、信用卡、商业支票和零售商贷款等。(5) 发展各种形式的无店铺销售。无店铺销售主要有网络销售、邮寄销售、流动销售(直销或上门访问推销) 、自动售货机销售等形式。网络销售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上商店,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商品。目前,美国50 %以上的食品企业设立了自己的网站,80 %左右的食品批发商和配送商通过网络销售。
布局趋向郊区化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使郊区的市场机会大大看好。市区商业资本也纷纷涌向郊区,许多百货店、超级市场、连锁店等也陆续在郊区开设分店,形成了各种郊区购物中心,从而出现了市区商业的衰退和郊区商业的繁荣。国外甚至称郊区购物中心为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郊区商业成了国外流通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郊区居住人口比重的增加,郊区流通业日益发达。美国的郊区购物中心主要有3 种,即近郊购物中心、远郊购物中心和地区购物中心。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郊区商业的增长速度是城市商业的2 倍。
经营方式连锁化
自1859 年世界上第一家现代连锁店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在美国出现以后,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欧洲各国也普遍出现了连锁店。20 世纪20 年代末,连锁店传到亚洲,在日本首先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 世纪50 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连锁店的发展已进入了成熟期。经过了140 多年的发展,连锁店已成为现代商业和服务业中最大、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目前,世界各国连锁店的种类很多,从产权关系看,有正规连锁店、自由连锁店、特许连锁店;从地域范围看,有局部性连锁店、地区性连锁店、全国性连锁店、国际性连锁店;从主导者看,有厂商(生产者) 主导型连锁店、批发商主导型连锁店、零售商主导型连锁店、批发商与零售商联合主导型连锁店;从经营内容看,有综合性连锁店、专业性连锁店;从业态看,有超级市场连锁店、便利店连锁店、专业店连锁店、廉价店连锁店等;从行业看,有连锁商店、连锁饮食店、连锁旅店等。连锁经营已经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逐步扩展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地于20 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导入连锁经营,发展速度很快。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初引入连锁经营形式之后,也迅速发展起来。
流通业态多元化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流通业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一方面,原有的流通业态逐步走向成熟和发展;另一方面,新的流通业态又不断涌现。新旧流通业态并存,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无论是批发业,还是零售业,都是多种业态并存。批发业的业态主要有:专职批发商,包括完全职能批发商和有限职能批发商;代理商和经纪商;生产厂家的销售分支机构和办事处;其他批发商业组织,包括农产品收购批发商和拍卖行等。零售商业的业态很多,从经营内容来看,有专业店、综合店、百货店、超级市场、巨型超级市场(大卖场) 、便利店、杂货店、精品店、专卖店、旧货店、跳蚤市场、家庭生活改善中心等;从价格特点来看,有廉价店(折扣店) 、仓储店、目录廉价展销店、一价店、会员店、消费合作社等;从店铺形式来看,有店铺零售商和无店铺零售商(如网络、邮购、直销、自动售货机等) ;从管理形式来看,有独立零售店、购物中心、商店街、摩尔等。
流通组织联合化
随着流通领域竞争和垄断的不断加剧,国外流通组织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和取得规模效益,便走向了大型化、一体化和联合化。(1) 一些大型批发公司、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等通过资本积聚和集中,进行合并,组建流通企业集团,不断发展壮大。(2) 中小型流通企业为了与大资本抗衡,发展连锁店,组建合作社。(3) 工商企业联合组建一体化组织。流通业与一、二产业等相互渗透、融合,工商、农商、农工商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目前,德国前10 家零售企业零售额,占德国市场份额的80 %以上;美国零售企业100 强实现的销售额,占美国市场份额的1/ 3 以上。
营销方式多样化
在日益激烈的流通业竞争中,国外流通业的营销方式日趋多样化,尤其是零售商业更是多种多样。在巩固和发展原有店铺销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现代营销方式。(1) 改变面对面的柜台售货方式,普遍推广开架售货、自助服务的方式。随着自选商场、超级市场的发展,发达国家普及推广了自助服务的售货方式。目前在美国零售业中,顾客与售货员面对面的售货方式已近消失,只有极少数经营高档消费品的老字号百货店仍然保留这种古老的经营方式。(2) 延长营业时间,大力发展24 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夫妻店、“7 - 11”店等。(3) 抢抓各种商机,填补市场空白,积极发展专业店、样本店和补齐店(怪缺店) 、“跳蚤”市场(旧货市场) 、星期日市场、水上市场和圣诞市场等。(4) 开展消费者信贷业务,逐渐改变“一手钱一手货”的传统销售方式。消费者信贷的主要形式有分期付款、信用卡、商业支票和零售商贷款等。(5) 发展各种形式的无店铺销售。无店铺销售主要有网络销售、邮寄销售、流动销售(直销或上门访问推销) 、自动售货机销售等形式。网络销售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上商店,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商品。目前,美国50 %以上的食品企业设立了自己的网站,80 %左右的食品批发商和配送商通过网络销售。
布局趋向郊区化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出现了逆城市化的趋势,使郊区的市场机会大大看好。市区商业资本也纷纷涌向郊区,许多百货店、超级市场、连锁店等也陆续在郊区开设分店,形成了各种郊区购物中心,从而出现了市区商业的衰退和郊区商业的繁荣。国外甚至称郊区购物中心为零售商业的“第三次革命”,郊区商业成了国外流通业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郊区居住人口比重的增加,郊区流通业日益发达。美国的郊区购物中心主要有3 种,即近郊购物中心、远郊购物中心和地区购物中心。20 世纪90 年代,美国郊区商业的增长速度是城市商业的2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