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江苏张家港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字号:T|T 2008年04月03日01:29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昂起市场发展龙头 做大做强批发市场

我们张家港市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市区东郊青草巷,338省道、204国道、苏虞张一级、沿江高速、通沙汽渡毗邻相靠,水陆交通便捷。市场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市场占地面积12.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及大棚面积9万平方米,设有果品、蔬菜、水产、家禽、南北货、副食、粮油、冷库储藏、日用百货、小商品十大交易区,固定商位1000余个,从业人员5000余人,基本形成集农副产品产、加、销、储藏于一体的规模型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在张家港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关心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繁荣为主题,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加强市场建设,促进市场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市场实现商品交易额21.3亿元,同比增长15.1%;实现利税900万元,同比增长33.3%。今年1~7月,市场实现商品成交额14.8亿元,同比增长10%。在市场建设方面,我们加快了硬件设施完善配套更新改造的步伐,投资4500万元新扩建水产、粮油及储藏冷库三大交易区并投入营运。在服务“三农”方面,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新模式,组建了一批本市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市场联结带动本地农户2万户,2006年销售本地农副产品3.29亿元。2006年,市场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市场在先后获得“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全国竞争力百强市场”称号的基础上,2006年又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农业部定点市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市场“磁场”优势,强化服务繁荣市场
    1.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推行“三优三满意”服务
    我们充分发挥市场“磁场”功能作用,立足市场阵地,始终把“三优三满意”服务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一是对本市种养殖基地农民生产的农产品进市交易,做到优先进场、摊位安排满意;优惠收费、让利入场满意;优质服务、管理秩序满意。从而吸引了客户,丰富了市场商品,活跃了市场交易,促进了市场繁荣。2006年销售本地农副产品同比增长43.2%。今年1~7月销售本地农副产品2亿元,同比增长8%。二是积极开展产销订单业务, 2006年市场与本市基地签定农产品产销订单4000余万元,年终市场按实现销售返还管理费10~30%给基地农民,密切了产销关系。今年产销订单业务不断延伸,已扩至5000余万元,农民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2.拓展外地采购业务,活跃交易繁荣市场
    我们依靠市场信息灵、渠道多、业务广的独特优势,积极发挥市场营销户“走南闯北、内联外引”的作用,拓展基地,加强产销对接,与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农产品基地和市场建立了常年产销合作关系,总代理、总经销业务日益扩大。目前,市场营销户年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20多户,超过500万元的有100多户,超过100万元的有300多户。2006年市场商品交易总量突破40万吨,其中水果14万吨、蔬菜10.2万吨、家禽0.8万吨、水产2万吨、南北货及副食13万吨,同比增长28%。今年1~7月,实现商品交易总量22.7万吨,同比增长22%。
    二、抢抓机遇加大投入,促进市场做大做强
    我们认识到,市场要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关键;市场要有抗风浪能力,走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为此,一年前,我们在取得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启动了市场四期扩建工程。
    1.积极筹建,争取政府政策优惠
    为加快市场四期扩建工程的到位,我们专门成立了“市场四期扩建工程领导小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完成了项目论证、设计、规划、申报、立项、征地、动迁等工作。四期扩建工程总投入4500万元,征地60亩,于2006年3月破土动工,新扩建水产、粮油及冷库三大交易区。通过自身努力,积极向上争取,得到了市政府对项目建设的政策优惠,减免工程土地、配套设施、拆迁等各项费用1200万元。
    2.抓紧建设,确保项目早日竣工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施工,目前新水产、粮油、冷藏三大交易区已经到位,新建营业、库房及商住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新水产交易区营业用房面积6000平方米,商铺80个;新粮油交易区经营和仓储用房面积1万平方米,商铺80个;新建2000吨储量冷库一座,面积3500平方米;新建临街商住楼用房面积1万平方米。目前新水产、粮油交易区在2007年春节前已投入试营业,冷库即将交付使用。
    3.投入营业,市场交易日益活跃
    新水产区试营业后交易活跃,今年1~7月,实现水产交易额2.3亿元,同比增长23.3%。粮油市场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交易看好,前景广阔。今年1~6月,实现粮油交易额1.6亿元。经初步测算,三大交易区正常营业到位后,可实现交易额7亿元,市场创收能力持续提高,将极大增强市场发展后劲,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三、加强合作衔接产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始终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以产销为载体,以服务为己任,不断推进“三农”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主动服务产销。我们充分发挥“市场营销服务中心”组织功能,常年开展“下村庄、走基地、访农户、办实事、架金桥、助增收”活动。2006年市场累计下乡300多人次,主动上门沟通产销,适时及时为农民生产基地服务,努力当好助农增收的引路人、架桥人。二是加强产销联动,组建基地合作组织。2006年组建农产品生产直供基地7家,今年新建5家,目前累计达到30家;2006年建办专业合作社2家,今年新建3家,目前累计达到8家。通过组建基地、专业合作社,直接带动本市农户2000余户,助农增收4000多万元。目前基地、专业合作社生产规模扩大到5000余亩,购销总额9000余万元,基本形成了市场联基地、基地带大户、大户联农户的产销格局,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市场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办好市场营销信息,服务农民增收致富。2006年市场发布《青草巷市场营销服务信息》刊物12期,目前总第94期;上网发布市场行情信息48期,目前总第158期,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农民们的好评。
    回顾2006年以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觉得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决心进一步扬长避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围绕市场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市场四期扩建工程营运潜能,拓展项目,扩大总量,进一步加快市场发展,今年要力争实现市场成交额25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至“十一五”期末(2010年)争取实现市场年成交额32亿元,实现利税1200万元,成为连接城乡、辐射南北的农副产品营销中心和集散中心。我们下阶段工作的主要设想是:
    一、进一步扩大市场经济总量,在加快市场发展上下功夫。一是牢固确立“发展就是硬道理”的创业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敬业爱岗、勤岗奉献”创业活动,推动用工制度改革进程,增强全体干部职工加快市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为企业发展出谋出力。二是进一步确立经营规模意识,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经营项目,深挖经营潜力,继续抓紧抓好招商引位工作,确保市场商铺满负荷运行,扩大经济总量,提升运行质量。
    二、进一步加快经营布局调整,在营造市场环境上下功夫。随着新市场的竣工营业,对原水产区、蔬菜区、小商品区的总体布局进行合理调整。从市场升级改造、提升档次考虑,计划对蔬菜区露天交易广场进行大棚设施投入的搭建改造;对蔬菜区门面进行商住房改造;对小商品区进行改造;以上三项改造面积计8000平方米,预算总投入1500万元。同时对水果交易区的场地进行改造重浇。争取用一至二年时间,力争早日改造到位,为广大经营户提供更加便捷顺畅的交易新环境。
    三、进一步加大助农增收力度,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一是继续加大服务“三农”工作力度,争当服务“三农”排头兵。积极响应省社号召,根据新形势要求,进一步探索和深化为农服务的新路子、新办法、新途径,拓展服务项目,深化服务内容,大力开展合作社建设年活动。二是切实加强市场与农产品基地对接的服务工作,进一步抓好基地建设和市场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产品基地建设标准,提升服务平台集聚功能,大力加强产销对接,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销售,为促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积极作用。
    四、进一步加大市场管理力度,在规范现场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强化市场规范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标准,严格执行市场ISO9001:2000质量标准体系运作规程,按照“规范管理、优质服务、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市场质量方针和工作要求,全面落实企业现代化管理制度。二是进一步确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的思想,增强食品安全管理意识,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法》,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农产品检测、索证、登记、巡查、处置等工作,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管理制度,确保“三放心”工程落到实处,真正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放心粮。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绿色市场创建步伐。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和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市场档次,打造绿色市场。
    回顾过去成绩喜人,展望前景充满挑战,我们一定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奋力拼搏、扎实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批发市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作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