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发达国家现代流通业组织规模化程度高,管理方法先进,经济效益巨大,同时现代化的物流以及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都极大地提高了现代流通业的竞争力。我国只有加快流通业的改革,完善相关产业的发展,方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关键词]现代流通业;启示
[中图分类号]F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2880(2006)10-0071-02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借鉴发达国家现代流通业的成熟经验对加快我国流通业的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一、流通业管理行为主体的多样性
与美国和英国政府较少干预微观商业经济行为相比,日本主要通过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和行政规制,为商业企业建立一个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使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的生产,产品能够顺利地流通。
1.政府用法律手段规范商业活动。主要内容有:一是防止垄断和维护公平竞争。如制定了《反垄断法》、《防止不正当竞争法》、《防止不正当赠品和不正当优惠法》等。二是稳定物价和特殊商品适用的销售法规。如《农产品价格安全法》、《物价统制令》等。三是扶持中小商业的法律,如《中小企业协同组合法》、《大店法》等。
2.行政规制和政策指导。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制定了一系列商业政策。如1962年,提出了《流通合理化设想》的政策纲领,并确定以“流通结构高度化和企业经营效率化”为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期,制定的《商业集中整顿法》给出了商业街的规模、类型、结构、形态、配制等的统一规定。
3.利用民间组织进行协商和沟通。日本有许多民间的商业团体或协会,这些团体的负责人多半是大财团或大企业的领导人,他们经常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政府设有各种委员会和审议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保证了政府商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二、流通组织结构的规模化和连锁化
流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连锁等形式,逐步形成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大型企业集团。2000年美国零售企业100强实现销售额11000亿美元,占全美销售总额的1/3强,其中沃尔玛店数达4000多家,销售额为1933亿美元,雇员为124万。法国的家乐福销售额近600亿美元,拥有店铺千余家,分布在十几个国家。根据2004年4月的统计,日本7-ELEVEN的店数已突破1.2万家。在世界500强和中国50强中,流通企业的位次前移。从表1中国和美国零售业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目前,中国流通业不够发达,流通企业规模小,连锁化程度低,同时创造的社会产值也偏低
三、先进的物流管理网络
在现代流通中,物流活动已经成为整个流通系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生产与消费之间,对商品的存放空间、存放时间和供求平衡发挥调节作用。特别是在商品零售业界,如果没有安全、高效、经济的物流系统,超市连锁店企业就无法从事经营。日本零售业巨人佳世客公司的成功,就离不开其出
色的物流系统,它包括商品进货阶段的物流、店铺内部的物流和销售给顾客以后的物流三部分。佳世客物流体制的特点:一是以佳世客为总指挥,由许多专业物流企业分工合作的联合体。二是在全国各地负责各个物流中心的经营者都是独立的法人,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三是每年佳世客都在各地开设新店铺,发展新业态,对物流系统也不断进行调整,逐步增加新的物流网点。我国的现实状况是物流成本过高,使大量资金被吞噬。据世界银行测算,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7%,日本1997年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9.6%,美国2000年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1%。
四、流通产业的信息化和高科技化
网络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流通产业带来了一场革命。基本特征是:流通企业的战略决策及市场营销等都将以数据库为核心;传统的业务流程和运作方式让位于开放式的、非常直接的交易方式;以产品管理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国外流通业目前采用的信息技术包括:条码技术;POS销售系统和各种数据库分析软件;EDI电子数据交易;E-SHOP网络销售和E-COMMERCE电子商务等。
目前,美国食品产业中,已有约80%的批发商和配送商依靠互联网销售,超过半数的食品企业设立了网站,其中82%可以根据客户的需要提供产品信息,76%已将产品展示在网页上,50%可以通过网络订货。日本全国有36000家便民连锁店借助互联网进行商品的订购和货款的支付,同时让顾客在就近的便民连锁店取货。到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的营业额达1万亿美元。
五、启示
1.加强政府对流通业管理的改革力度
(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政府的宏观调控可以调节流通企业经济行为,使其达到有效性,在一定时期内,政府支持仍然是促进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保障。
(2)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最重要的政策是“放权政策”。政府最大限度地放弃以往事无巨细的审批制度。开展配套机构改革,最大限度地将原有的政府职能交由各种民间商业协会承担。
(3)加大国家投资。加大流通基础设施投资额,改善商场和批发市场的建设投入。
(4)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有步骤、有层次的制定和实施流通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2.加大扶持和培育大企业集团的发展
以产业组织集中化、经营机构组织化为特征的大企业主导型流通格局,是国际流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流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因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和有中国特色的大型流通企业是我国流通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1)加快国有大型流通企业改革步伐。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推进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特许经营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
(2)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
(3)在发展的同时,要建立自身规范化的商业行为、良好的商业道德和商业信用,影响和带动整个流通产业的发展,规范流通产业的竞争秩序。
3.实施品牌战略
(1)树立和强化名牌意识。名牌是开拓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名牌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企业的增长点。
(2)狠抓质量。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把依靠科技进步与严格管理,作为提高质量的永恒课题长期抓下去;企业要始终围绕以质量核心来实施名牌战略,这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长盛不衰、发展壮大的法宝。
(3)重视市场营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行情瞬息万变,而大力抓好市场营销正是企业适应市场、创造市场、开拓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主要武器。
(4)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大打假力度。企业要打假,尤其是名牌企业,维护名牌形象和利益;同时要完善立法与司法,把打假纳入法治轨道中去。
4.通过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高科技的利用扩大企业效益
(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鼓励企业以并购为主要形式,加快直营连锁步伐,以特许连锁方式加快做大规模,重点培育发展一批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和企业集团。一是在对超市、百货、便利店等目前已普遍发展的业态进行规范和完善的基础上创新业态。二是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2)塑造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二是整合物流资源,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三是鼓励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建立钢材、混凝土、玻璃等生产资料和日用化工产品、食品等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四是研究制订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扶持广州、深圳等地建设一批集市场信息、仓储、配送、多式联运及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基地;五是以大型连锁、批发代理、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工业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批大型物流配送中心。
(3)高科技、信息化的利用。我国流通业信息化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是流通现代化的薄弱环节。一要大力优化各种信息网络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使其成为商贸流通信息化的基本载体,鼓励大型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建立网站,把电子商务作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二要加大信息化技术改造的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普及应用,改革企业业务流程、决策、管理和运作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吴仪等.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4.
[2]洪涛.流通基础产业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3]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J].商业研究,2003,(9).
[4]柳思维.新时期的中国流通现代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5]黄国雄.流通新论[J].商业时代,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