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载货汽车出口 须警惕“安全门”事件发生
字号:T|T 2007年11月22日10:13     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今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并不平静。中国出口的食品、玩具、轿车等商品接连遭遇“安全门”事件的困扰。虽然这些只属于对外贸易中的个别现象,却使国内外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安全性产生了担忧。

  从一方面看,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迫在眉睫。从另一方面看,国内出口产品遭受打击的背后是发达国家设立新的贸易壁垒,而质量安全则成为这一壁垒最核心的柱石。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车辆安全管理机构将首次与中国签署汽车安全协议,欲通过此协议减少不合格汽车零部件给美国消费者带来的损害。对于中国卡车而言,这似乎是个预警。
国内企业很少进入欧盟、北美市场一直以来,欧盟和北美并不是我国卡车出口的主要目标市场。欧盟和北美是中国卡车刚刚开垦的市场区域。

  记者从中国机电出口商会汽车分会了解到,2006年我国出口载货车共15.6万辆,但进入欧洲市场的数量仅占载货车出口总量的7.86%。而且其中大部分出口到俄罗斯市场,出口到欧盟国家的载货车数量很少。进入到北美市场的卡车数量则更少,仅占全年出口总量的0.67%。
截止到今年8月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载货车出口欧美市场的状况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中国机电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傅培召告诉记者,今年1~8月,我国载货车出口数量在整个欧洲市场有所增长,贡献最大的仍是俄罗斯。1~8月,我国出口整个欧洲的载货车共计1.47万多辆,其中进入到俄罗斯、乌克兰等东欧国家的数量是1.56万辆。进入到欧洲其他国家的载货车总量不到2000辆。我国载货车向北美市场的出口情况依旧“冷清”。1~8月,进入北美市场的载货车只占国内载货车出口总量的0.36%,与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

  安全和环保标准与欧美存在差距

  赵先生是莱茵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的一名项目工程师,主要负责为国内载货车出口企业提供出口欧洲市场所需的、满足当地市场准入许可标准等相关技术服务。

  赵先生告诉记者,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国载货车产品在主动安全、环保(包括发动机排放标准和噪声)标准等方面与欧盟相关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可以说,这是中国载货车没有进入欧盟和北美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国内载货车在俄罗斯市场表现比较好,出口量也比较大,在欧盟市场的量则明显较少。主要是由于欧盟对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较高。据我了解,北美市场准入标准的严格程度与欧盟相当,中国现有载货车产品进入北美市场的难度也较大,所以,国内载货车对北美市场的出口量也很小。”赵先生说。

  不得不承认,多方面的差距,使国内载货车较难进入欧盟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市场。不久前,欧洲议会对2000年以后上牌的所有自重超过3.5吨的卡车,提出强制要求安装除盲区后视镜,以确保道路行车安全。而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的强制性标准。此外欧洲对卡车排放的要求也很高,已经达到欧Ⅳ、欧Ⅴ标准,而国内刚开始实施国Ⅲ排放标准……

  警惕“安全门”事件发生

  我国汽车水平与国外市场准入标准之间存在的差距,很有可能给未来出现的贸易摩擦埋下隐患。从今年发生的诸多出口产品“安全门”事件中,我们应该认识到,随着国内汽车标准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与国际市场的要求逐步接轨,也许一些国家针对中国汽车产品新一轮的贸易壁垒正在酝酿中。不仅欧盟和北美市场,在中国汽车出口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市场,这种情况都可能发生。

  对此,企业应该有的是应对一系列事件的危机意识,只有全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安全性能,才可能消除隐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解放J6的下线,到南京依维柯欧霸进行的国内首次轻卡碰撞试验,我们可喜地看到了企业的行动。用更完善的载货车去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