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幕的第11届俄罗斯国际汽车博览会上,中国汽车高调亮相,在参展的各国整车厂商中,中国汽车企业占参展商数量的70%左右,成为此次车展的新亮点。
一汽、东风、奇瑞、长城、北汽福田、比亚迪、中兴、吉利、吉奥、猎豹、黄海……在日前举办的第11届俄罗斯国际汽车博览会上,中国汽车企业阵容强大,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笔者有幸参观了此次展览,并详细了解了一下中国汽车企业出口俄罗斯的情况。一方面,我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进步感到由衷高兴。另一方面,对于我国汽车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出现的问题,也深感忧虑。
笔者观察,无论在俄罗斯市场还是其他市场,中国汽车企业都显得比较浮躁,蜂拥而上,似乎汽车一出口,天上就能掉馅饼。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表现较好还是较差的企业,都争相出口产品。有些企业准备不足,产品选择不当,品质保障和售后服务不到位,产生不少问题。对中国汽车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少数企业的失误最后由中国汽车企业集体埋单。
分析一下,我国汽车企业在出口产品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汽车品牌较弱,产品质量也与国际品牌汽车有差距,主要和国际品牌的二手车展开竞争,靠低价格争夺国际市场。厂家关心的主要是销量和价格,往往忽视了品质和品牌。目前国外用户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认识比较模糊,只知道是来自中国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是中国汽车的整体声誉,使大家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千万别把海外市场当成产品的试验场,在出口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打有准备之仗。
二是对出口国的市场研究不够。我国汽车企业出口时,往往只对出口国市场有大致的了解,没有做细致专业的细分市场和差异化研究,也就无法做相应的产品适应性改进,比较盲目。有的看到海外市场某款车型很畅销,就拿自己类似的产品去正面竞争,一旦所在国政府或中介机构出面保护本国汽车工业,我们的企业就会很被动。研究出口国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只有清楚情况,才能制定正确的产品投放和竞争策略。
三是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往往采用在国内市场的经验或思维方式看待国际市场。怎样适应出口国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对我国汽车企业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选择当地经销商,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有效地开展营销,培养和使用国际化人才,也是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
四是服务和配件供应的问题。笔者在与汽车企业负责人交流这些问题时发现,各企业高层的认识还是很深刻的。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如配件供应不及时、型号不对或服务商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用户的问题等等。由于盲目追求销售业绩,重销量、轻服务等现象普遍存在。
开拓国际市场,必须稳扎稳打,只有大家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和看待汽车出口问题,采取务实的产品、营销和服务等策略,才能保证我国汽车出口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