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车市中出现一句俗语,用来形容一年的销售旺季:“金九银十红五月”。由此句中可见“五一”、“十一”这两个“黄金周”对于车市的重要意义。但是,今年“五一”记者连续几日走访各大车市却发现,火热依旧,却乏人埋单。亚市总经理苏晖一语道破玄机:随着私人购车用户的迅速增加,中国车市已经没有“黄金周”概念,价格是否稳定成为销售淡旺的新风向标。
“五一”前两周左右,车市中的经销商们就为节日促销忙了起来,筹备了各种试驾、购车送礼、抽奖等活动,而消费者也很“配合”商家的热情,4月初开始,车市中看车选车的人就陆续多了起来,“五一”黄金周的几天,更是达到了川流不息的程度。不过,看的人虽多,成交量却始终高不起来,不少经销商向记者抱怨,每天几乎磨破了嘴皮子,不停地介绍,却没能比平时多卖出去几辆车。
百货、餐饮,甚至房地产销售都有“黄金周”一说,但车市却离这个概念越来越远。究其原因,节日期间不能上牌照并不是重点,苏晖告诉记者,集团购车的减少,个人购买比率的增高,最终导致车市不再有明显的旺季。
私人购车增加“淡季”未必冷清
走访亚市、中联、北方几大汽车交易市场,及多家品牌4S店,记者了解到,目前购车用户几乎全部是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前几年那种动辄团购十几辆、几十辆车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记者以各家销售数据统计发现,目前京城几大主要车市及众家4S店的个人购车比率全部在95%以上,亚市甚至高达99.5%。
私人购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随意性强,没有特定的日期,什么时候看好什么时候出手,也因此导致了“旺季”未必旺,“淡季”未必冷。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奇瑞等几家经销商市场部门人员告诉记者,往年的四五月份是旺季,但今年销量却始终难成规模,以目前消费者看车情况来看,历来被称为“淡季”的六七月份,也未必冷清。
这种说法同时也得到了几大汽车交易市场负责人的认同,业内人士普遍判断,京城车市的旺季、淡季概念将逐年模糊。
持续降价导致消费者观望
今年车市,3月份车价开始松动,4月份众多汽车厂家集体宣布降价,车市价格持续走低,到了“五一”,更是厂家、经销商促销、降价活动集体爆发。可以说,近一个多月来车市“降”声不断。
消费者永远欢迎降价,但业内人士称,正是因为这样持续不断的降价,导致了消费者观望心理日益严重。中联汽车交易市场经理杨阳告诉记者,厂家官方降价后,消费者还会等着经销商降。而历来车市的潜规则是:厂家降价后要不了多久,经销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势必还会掀起一轮内部价格战,虽然这种行为可能比较隐蔽,会以促销、送服务等手段体现,但实质上,都是一种变相降价。
车价难以稳定车市一时难有“规律”
苏晖告诉记者,经常会有人问他,“车价什么时候才能稳定”,而他的回答则是“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车价永远也不会真正稳定下来。”苏晖说,除非实现订单式生产,否则车价难以稳定,而目前我国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又不稳定,比如说,某消费者订车的时候,订了一辆黑色的,但很有可能提车的时候,他又看好白色的了,如此导致订单式生产难以实现。
没有稳定的生产规律,降价、恶性竞争自然难以避免,价格没有稳定,就会产生消费者持币观望……如此周而复始,“这样的情况是眼下我们市场经济所控制不了的”,苏晖认为,中国车市短期之内难以出现“规律”,如此就更谈不上何时才是“黄金周”。
“五一”前两周左右,车市中的经销商们就为节日促销忙了起来,筹备了各种试驾、购车送礼、抽奖等活动,而消费者也很“配合”商家的热情,4月初开始,车市中看车选车的人就陆续多了起来,“五一”黄金周的几天,更是达到了川流不息的程度。不过,看的人虽多,成交量却始终高不起来,不少经销商向记者抱怨,每天几乎磨破了嘴皮子,不停地介绍,却没能比平时多卖出去几辆车。
百货、餐饮,甚至房地产销售都有“黄金周”一说,但车市却离这个概念越来越远。究其原因,节日期间不能上牌照并不是重点,苏晖告诉记者,集团购车的减少,个人购买比率的增高,最终导致车市不再有明显的旺季。
私人购车增加“淡季”未必冷清
走访亚市、中联、北方几大汽车交易市场,及多家品牌4S店,记者了解到,目前购车用户几乎全部是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前几年那种动辄团购十几辆、几十辆车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记者以各家销售数据统计发现,目前京城几大主要车市及众家4S店的个人购车比率全部在95%以上,亚市甚至高达99.5%。
私人购车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随意性强,没有特定的日期,什么时候看好什么时候出手,也因此导致了“旺季”未必旺,“淡季”未必冷。一汽-大众、东风雪铁龙、奇瑞等几家经销商市场部门人员告诉记者,往年的四五月份是旺季,但今年销量却始终难成规模,以目前消费者看车情况来看,历来被称为“淡季”的六七月份,也未必冷清。
这种说法同时也得到了几大汽车交易市场负责人的认同,业内人士普遍判断,京城车市的旺季、淡季概念将逐年模糊。
持续降价导致消费者观望
今年车市,3月份车价开始松动,4月份众多汽车厂家集体宣布降价,车市价格持续走低,到了“五一”,更是厂家、经销商促销、降价活动集体爆发。可以说,近一个多月来车市“降”声不断。
消费者永远欢迎降价,但业内人士称,正是因为这样持续不断的降价,导致了消费者观望心理日益严重。中联汽车交易市场经理杨阳告诉记者,厂家官方降价后,消费者还会等着经销商降。而历来车市的潜规则是:厂家降价后要不了多久,经销商为了抢夺市场份额,势必还会掀起一轮内部价格战,虽然这种行为可能比较隐蔽,会以促销、送服务等手段体现,但实质上,都是一种变相降价。
车价难以稳定车市一时难有“规律”
苏晖告诉记者,经常会有人问他,“车价什么时候才能稳定”,而他的回答则是“以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车价永远也不会真正稳定下来。”苏晖说,除非实现订单式生产,否则车价难以稳定,而目前我国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又不稳定,比如说,某消费者订车的时候,订了一辆黑色的,但很有可能提车的时候,他又看好白色的了,如此导致订单式生产难以实现。
没有稳定的生产规律,降价、恶性竞争自然难以避免,价格没有稳定,就会产生消费者持币观望……如此周而复始,“这样的情况是眼下我们市场经济所控制不了的”,苏晖认为,中国车市短期之内难以出现“规律”,如此就更谈不上何时才是“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