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国研中心研究部长:汽车竞争已从不充分到正常
字号:T|T 2007年01月24日10:31     中国汽车报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性管制,比如在产品的环保性、节能性等方面设定较高的门槛,并与准入管理结合起来。在产品关键性能方面设置限定性指标,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一些落后企业出局。

  记者:您认为目前国内汽车产能是否过剩?

  冯飞:我认为判断一个产业产能是否过剩,要看是否出现市场过度竞争。

  记者:现在经常听到车价不断下跌、生产和销售利润越来越低的声音,这是否说明市场过度竞争呢?

  冯飞:汽车行业从平均利润较高,到回归正常利润,是发展的自然规律。随着汽车企业规模扩大、技术水平提高,车价不断下降,使汽车销量不断扩大。反过来,汽车销量的扩大又进一步促进生产规模增长,应该说,这是生产与消费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当前,从汽车行业运行情况看,2006年汽车销量增量较大,而且利润增长速度很快,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

  另外,从介入状态看,资本进入汽车产业已经过了盲目介入期。在汽车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行业平均利润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利润,也高于国外同行业平均利润的情况下,逐利性决定了资本的大量涌入。而现在,汽车市场已从竞争不充分状态,经过竞争“补课”,回归到正常状态。一方面,资本介入已不那么盲目,另一方面,有些资本已经开始退出。因此,现在并不存在过度竞争问题。

  记者:这种情况下,政府是否应该对汽车产能进行控制?

  冯飞:对于如何使产能与市场需求完全匹配,我认为政府是很难调控的。首先,如何准确预测市场增长。大家都还记得,制定“十五”规划时,预测“十五”期末全国汽车产量要达到300万辆,结果在第二年就突破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汽车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对于市场的增长速度,政府很难把握。

  其次,如何确定需求的范围。市场需求不能静态地看,也不能只看国内。目前,我国汽车出口能力正在快速形成,出口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我们制定的出口能力达到“净出口”指标已经实现,2006年出口达到34万辆的规模,而且还在加速发展。虽然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增幅可能不会增长这么高,但增量仍会加大。因此,如果考虑到出口,预测市场需求更难把握。

  此外,如何确定有效产能。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调整期,其中产品结构调整是一个重要方面。产品结构调整时期带来的问题是,这时有一部分产能是无效产能,是企业要改造或废弃的,要区别出有效产能比较难。

  记者:那么,政府对于汽车投资扩张应该放弃管理吗?

  冯飞:政府不管是不行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政府也在管,关键是怎么管。我认为,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管理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结构升级、加快自主能力提高方面。

  政府不应在资本介入方面实行经济性管理,应该加强社会性管制,比如在产品的环保性、节能性、安全性方面设定较高的门槛。这个门槛应该与准入管理结合起来。在产品关键性能方面设置限定性指标,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一些落后企业出局,重新洗牌。

  政府向企业提供投资动态等信息服务,是一个好的作法,有助于企业在调整期加强决策的科学性,投资更加理性。现在,市场在变,产业结构在变,企业行为在变,政府管理方式也应随之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