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我国客车企业实力悄然升级
字号:T|T 2005年09月28日02:29     
有人预测,中国客车业还需要经历3到5年的时间才能完成洗牌,这是因为国内大多数客车企业还缺乏品牌意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强势品牌。然而,事实是,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近日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对外发布了200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这是继去年以来世界品牌实验室第二次发布该排行榜,宇通以高达66.19亿元人民币的品牌价值蝉联中国客车第一品牌,比去年提升了15位,成为中国客车行业品牌价值快速提升的典范。金龙、江淮和亚星紧随其后。 有专家称,客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里最具潜力的品种。与轿车合资企业占尽优势的情况不同,我国客车制造企业绝大多数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占据着国内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在出口市场上,中国客车虽然价格低廉,但技术含量不低,国内自主品牌客车的质量已非常接近国际先进企业,出口市场前景一片看好。 然而,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潜藏着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目前摆在客车企业面前的是,如何在成为世界客车大国的同时成为世界客车强国,如何才能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 在谈到中国客车现实问题时,有专家介绍,虽然国内客车企业的品牌意识正在觉醒,且从历届品牌价值排行榜上看,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客车品牌的价值也在不断提升,但是,中国还没有一个可以与国际先进品牌相媲美的客车品牌,这不仅是中国客车业的现实,也是中国整个汽车产业的现状。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道:前些年,国内汽车行业受国家过度保护,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差,在国外品牌大量涌入中国的形势下,仅考虑近期利益,对长远利益考虑较少,注重产品技术引进,但不注重消化、改进和吸收,造成对洋品牌的依赖度大,形成了国内汽车业自主品牌的弱势状态。另外,在对品牌的认识与经营上,国内与国外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上,中国的客车品牌形象趋同,没有体现差异化。 应该承认,国产客车与世界一流企业生产的客车在性能、寿命、可靠性上还有不小的差距,这是民族客车品牌参与国际竞争最大的硬伤,而目前一些客车企业在技术、工艺和配置上仿造,在新产品试制试验费用上大做文章的结果,就是使看上去还不错的自主品牌,一旦与国外竞争对手正面交锋,就显得软弱无力。值得欣慰的是,已经有客车企业正在改变自己并已小有收获。世界品牌实验室认为,最近几年,宇通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多元化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市场经营、品牌忠诚度等多项指标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并对宇通未来的赢利趋势和品牌影响力等前景持非常乐观的态度。而另外一家入榜的客车企业——厦门金龙则把在技术上保持领先作为自己的主要理念,在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