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加大产能载货车市场投资升温
字号:T|T 2005年04月04日10:10     
  2004年的载货车市场可说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亮点,150万辆的产销和25%以上的增幅无疑给各大生产厂家十足的信心,加大排产以备战2005年。有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载货车市场,尤其是重型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态势。在汽车市场整体趋于平缓的大背景下,载货车市场的兴旺,以及看似广阔的市场前景吸引着众多厂商及业内外投资者觊觎的目光。然而2005年载货车市场是否会像人们预期的那样火爆?厂家在加大产能规划的同时是否会导致产能过剩?高速增长的背后又是否隐藏着一场新的危机?这些问题都是厂家在热火的市场之后应该冷静下来思考的。  一汽解放  2003年1月成立的一汽解放具有年产25万辆中重型载重车的能力。2003年7月,又投资14.5亿元建设占地25万平方米、具有10万辆产能的解放卡车新基地。该基地建成后,一汽解放将具备年产35万辆中重型卡车的产能。2004年一汽解放共完成销售19.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35.6%。2005年一汽解放的市场销售目标是15万辆,全集团解放品牌中重型卡车的市场目标是18.2万辆,市场份额要比2004年提高2个百分点。  东风集团  2004年东风集团旗下东风商用车公司产销售首次突破了20万辆,同比增长18.69%;其中重型车产销首次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36.48%。东风商用车的目标是到2007年达到“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实现产销21万辆,销售收入338亿元,市场占有率达到37.7%。东风股份2004年销售目标是8.2万辆,计划到2007年实现17万辆的产销目标,挑战目标是20万辆,在轻卡行业“力保第二,争取第一”。  北汽福田  目前,北汽福田已经具备了年产商用车34万辆的产能。北汽福田在北京郊区划地52公顷,建立了年产10万辆的现代化重卡生产基地。2004年福田销售各类汽车34万辆,其中欧曼重卡产销5万辆,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2005年,福田预计全年销售各类汽车38万辆,提前一年实现“新三步”战略目标。  中国重汽  中国重汽是重型载货车主要生产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达到5.37%。2004年8月,中国重汽总装生产线投入使用,公司重型汽车产能由每年3万辆增至每年5万辆。2005年中国重汽的目标是在全年销售6万辆的同时,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15%以上。  陕汽集团  陕汽集团目前具备年产重型汽车3万辆,重型车桥5万根的产能,同时正在筹划和实施新的发展战略,力争在到2010年形成产销重型汽车6万辆的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200亿元。2004年陕汽销售重型卡车超过2万辆,其中德龙系列销售约4千辆。 重庆重汽  2004年,重庆重汽全年销售重型汽车1.7万辆。2005年,公司将全力推进7大合资合作项目,重庆重汽的配套水平、产销能力将大幅提升。2005年,重庆重汽产能有望突破2.6万辆,同比增长44%。  安徽江淮  2003年10月,JAC公司引进韩国现代重卡技术,投资3亿元兴建年产1.5万辆重卡的生产基地,进入重卡市场。2004年JAC公司供产销各类汽车12.8万辆,同比增长34.72%,销售收入达到81.6亿元。到2010年江淮将形成各类汽车产能40万辆,销售各类汽车36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50亿~400亿元。2005年,JAC公司产销各类汽车总量将达到16.8万辆,销售收入将达到120亿元。 外商巨头  在中国企业加大产能规划的同时,国外商用车巨头也在觊觎中国商用车这块美味的蛋糕。2004年8月16日,德国曼商用车辆股份公司的独资企业--曼商用车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立,并公布了曼在华发展战略;10月,戴-克任命董事会成员顾儒伯博士负责掌管所有中国事务,以进一步加强“参与中国轿车和商用车市场未来增长的争夺”;同年,斯堪尼亚卡车陆续在中国设立了四个代表处,同时委托了四家代理商和修理厂,共同在中国拓展业务。一些卡车巨头不仅把先进的车型引进中国,而且还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或将先进的技术引进中国,以期立足中国,长期参与竞争。沃尔沃集团就是其中一例。  由此可见,2005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载货车市场将上演更为精彩和变化莫测的的竞争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