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轿车冷卡车俏 全国治超带火重型大卡车市场
字号:T|T 2004年11月30日04:07     
★轿车冷卡车俏 全国治超带火重型大卡车市场   相比轿车市场的寒风阵阵,重型大卡车却是威风八面、热火朝天,据了解,今年1-10月,载货车是三大车型中增幅最为突出,其中又以重型载货车的增幅居冠。专家认为,载货车之所以增长如此迅速,主要还是借助全国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活动的东风,但是这种特殊情况下的销售利好能够维持多久尚难预测。  产销全线飘红 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6月全国性的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活动开展以来,载货车的销售增幅明显提升。表现最突出的是重卡市场,自6月份以来出现了持续4个多月的热销。 最新一期的汽车工业产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载货车累计生产126.54万辆,销售126.18万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2.75%和25.70%,产销率高达99.7%。其中重型载货车的表现更是涨势凶猛,其累计产销量达到31.89万辆和31.77万辆,产销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四成以上。 《中国交通报》资深编辑周明分析,载货车市场的增幅主要来自一汽、东风这样的大型企业,而中小规模的生产企业增长则不那么明显。对比轿车市场,载货车市场的价格非常稳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销售环境。而且今年的宏观利好条件比较多,政府对车辆超限超载的治理活动给载货车注入了快速增长的强心剂。 治超刺激销售 计划已久的治理超限超载活动在今年年中拉开序幕,载货车生产厂家从中收益颇多。数目不小的一批“大吨小标”车受到治理,大批载货车需要重购置换,给载货车的销售带来直接的有利影响。 国家发改委在6月发布的第29号公告,公布了第一批存在“大吨小标”问题车辆的车型和有关参数,仅此一批就涉及96个汽车生产厂家的1159种车型。这意味着有一大批不符合标准的载货车要被淘汰出货运市场,而要保持该市场的正常运营就需要更新车辆,更多的新车将来填补市场空白。对规范的载货车辆的需求增加,使得生产储备能力较强的厂家有了销售的契机。  实际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交通部的信息显示,还在治超的前十天,全国就有19万辆载货车辆报停,其中因治超而报停的车辆约占10%。宏观政策带来的销售利好条件,让许多厂家拍手叫好。由于我国的载货车整体上处于自产自销状态,因此受益的都是国内的生产企业。销售的顺利甚至还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股市业绩,江铃汽车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涨停。 竞争日趋激烈 业内人士预测,中国载货车市场的销量到2010年可能达到150万辆。如此大的市场必然吸引多方商家的关注。戴克、沃尔沃和雷诺这三大国际性的重卡巨头已经全部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卡车市场将成为继轿车之后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 专家分析认为,150万辆的市场容量几乎相当于目前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载货车需求量的总和,中国有可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重卡市场。现在国内载货车市场里97%的市场份额仍然掌握在国内生产企业手中,已经进入国内的国外高档品牌只是在剩下的3%份额内争抢。因此国内企业应抓住发展的主动权,在保证市场份额的同时注重自主品牌的开发,为国内的载货车注入更多的高技术含量。 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激化市场的竞争,国外的载货车生产企业已经在着手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奔驰与福田的联手是为了保住奔驰在国内卡车市场的位置,世界第二大卡车制造商沃尔沃集团也开始向建造中国本土工厂的目标前进,来自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不言而喻。而专家分析,目前在市场份额占有显著优势的国内企业除了价格上的优势外,在技术上仍然缺少竞争力。如果不抓住目前的优势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载货车可能又将重蹈轿车市场被国外巨头操控的覆辙。 全国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时间表: 阶段目标一:  第一阶段,2004年5月中旬-2004年6月20日,为宣传和准备阶段。主要是集中进行宣传,同时启动“大吨小标”车辆恢复吨位工作和经济调节措施的制定,在此期间,各地有关部门要完成治理超限超载站点及称重设备、卸货场地等准备工作。  第二阶段,2004年6月20日-2005年2月28日,为集中治理阶段。从6月10日9时起,各地交通、公安部门对在公路上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同时开展集中治理。 第三阶段,2005年3月1日-2005年5月31日,为总结和长效治理阶段。从第三阶段起,路面治理工作将由集中治理转为日常治理。同时各地相关部门还将继续抓好经济调节、道路运输市场整顿的后续工作,以确保长效治理的成效。此外,在总结治理工作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将抓紧制订、修改有关公路设施保护的法律、法规。 阶段目标二:  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综合治理,力争使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车辆基本杜绝,道路运输行为规范、运价合理,逐步建立起开放、公平、健康的道路运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