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会专区 | 资讯 | 企业 | 信息化 | 学术 | 人才 | 供求 | 会员 | 微博
 >> 内容

国内轻客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震荡期
字号:T|T 2004年11月09日01:58     
★国内轻客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震荡期 目前,在国家《公告》内的轻型客车生产制造企业近50家,而实际上真正生产标准轻客的厂商却不到20家,这十几家企业生产的各项技术指标和法规上完全符合国标的纯轻客产品,其市场份额仅占国家权威统计机构统计的所谓整体轻客的一半还不到,半数以上均是误被统计到轻客范畴之中的一部分准轿车、MPV、改装车、轻客一、二、三类底盘以及由皮卡改装的SUV等所谓的多功能越野车等。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纯轻客市场的历年销量还从未能超过20万辆,而且今年以来随着整体汽车市场的滑落而下跌,全年预期产销量大约在18万辆左右。 近几年,由于轻客产品技术的扩散,社会资源的丰富,使轻客的进入门槛越来越低,许多民营或其他企业纷至沓来,进入轻客制造业。如广州“宝龙”、秦皇岛“金程”、沈阳“中顺”、长城汽车等。来自市场和企业内外的多重压力使得轻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方阵加速变局,威胁、挑战和机遇并存将成为今后轻客制造企业搏奕的主旋律,轻客行业将进入新一轮的震荡期。 日、欧系之争激烈 国内轻型客车生产企业众多、产品极其复杂,但其产品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以沈阳“金杯海狮”、北汽“福田风景”、东南“德利卡”为代表的源于日本丰田和三菱技术的轻型客车;另一类是以南京“依维柯”、江铃“全顺”、“三江-雷诺”为代表的欧美风格轻型客车;再一类是上海汇众的伊思坦纳(ISTANA),该车为韩国双龙与德国奔驰共同开发研制的商用车系列。这三大系列为国内轻客主流产品。 不过近十年来,日系丰田车型日益呈现出同质化特征,且愈演愈烈。这些拷贝的丰田海狮系列车型,因主流和非主流制造厂商都在采用同类底盘、相同动力与传动系统、相同配置和外形等,所以复制起来极快。与此同时,轻客主流厂商都主推新款商务多功能车抢占市场。如目前以客货兼容型为特色的中低档产品在轻客市场所占比重日渐增强,如金杯“都市精英”、“勤务兵”,东南得利卡“创业先锋”,福田“风景快运”,依维柯“康果”、“都灵V”,全顺改版的“新空间”,东南汽车推出的“菱绅”,华晨金杯“阁瑞斯”都是在多功能车市场竞争和压力下的产物。 在欧、日两大势力的代表激烈竞争的情况下,由单一品牌竞争转向系列化、差异化竞争,企图以单一品牌主导市场格局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是产品系列化,以多品种共同构成市场及品牌进而转向全方位的升级换代。 刮起“凸头”风 由于国家车辆安全碰撞法规的颁布,引起的“凸头”风波在国产微面市场上余波未尽,国产轻客“凸头”之风旋即而起。金杯、依维柯、福田等主流轻客都纷纷在“改头换面”上做起了文章。都灵V、爱尔法、锐驰等新产品的相继推出,标志着轻客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正在加快。通过以带“鼻子”的轻客替换传统“面包车”而完成产品转型。通过对前车架和缓冲梁进行改良设计,使前缓冲区和变形吸能区面积加大,前脸加长了100cm,同时加装了先进的防撞钢梁和ABS,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同时一些“凸头”的非主流产品也已被相继克隆上市。轻客利用短头化以企图弱化MPV形象,使其车型优势明显。 高端产品受MPV打击 当各品牌忙于打拼10万元左右轻客市场时,高端商务轻客车市场已经开始面临MPV的巨大压力。从轻客基础上改进而来的MPV类轻客开始抢占轻客市场中的中高端市场,MPV在造型、舒适性、安全性上比之传统轻客都有很大的优势。据统计,2003年轻客与MPV共同的市场容量约在17万辆左右,其中MPV占了3万辆左右。同时有预测显示,MPV在2004年的总量将会突破5万辆,这种增速无疑将会抢占高端轻客的增长空间。 今年以来,MPV 正趋于成为原高端轻客市场用户群的首选车型,大MPV在市场中的比重在不断加大,而且价格指数还处于不断地下降趋势中。因此未来MPV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扩大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场自然增长力量的推动;二是大MPV替代轻型客车的力度在加大,如瑞风、风行等MPV产品卷入轻客市场,使轻客产品更加贬值。目前,MPV产品的竞争威胁不仅局限于轻客高端市场,中低档市场同样也压力骤增。 大MPV领域主要市场是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并开始向旅游和客运市场发展,其主要竞争手段是强调品质,强调内部空间、配置多样化、价格区间大,目标是替代轻客市场的中档和部分低档车,因此有较大的发展空间。MPV产品拓宽产品线、拉低产品价位,其价位不断逼近轻客,甚至档次相当的MPV的平均价格已低于轻客中高端产品价格线。此外低档MPV介入轻客中低价位市场已明朗化,如广州宝龙“菱惠”、柳州“风行”、江淮“瑞风”,强势挤占轻客市场中客货兼容型车型。